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模式理论与实践探究——以武汉市牛尾山休闲农庄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18330
王刚,叶思诗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建立起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对工业发展的扶持,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出现①。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逐步推进,优质资源在城市地区集中配置,使农村地区呈现出土地、人口、农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空心化②。它引起了农村地区的经济衰退、社会结构变革、基础设施建设停滞、景观风貌破坏等问题。许多老旧房屋坍塌,曾经的农村聚落变为废墟,乡间景观中的人文色彩缺失,原本具有诗画田园风情的乡村景观也不复存在③。要解决农村空心化所带来的问题,必须使农村地区不再成为城市的附庸,而是一个具备持续发展动力的有机体系。本文所探讨的田园综合体正是一个融合三大产业优势,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村发展新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概述

(一)田园综合体定义

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发展失衡导致农村空心化的背景下,面对空心化引起的农村发展问题而探索出的可持续型农村发展新模式。它的特点是在乡村建设中融合三大产业,使城市化进程中逐渐衰落的乡村地区焕发新的生机。

(二)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意义

田园综合体中“农业+文旅+地产”的多元结构产业发展模式顺应了农村供给侧改革的需求④,三大产业相互协调支撑,恢复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以生态环保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农村地区,吸引劳动力回乡发展,重塑稳定的社会结构。工业生产与服务业入驻农村地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同时,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可以改善居住环境,使农村地区的田园风貌得到恢复和优化。

二、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原则

(一)多产融合原则



  图1 三产融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

  在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要和“农业+文旅+地产”的发展模式相适应,从三大产业的不同角度,缓解农村空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图1)。以第一产业作为发展基础,发展集约型农业生产。以第二产业作为支柱,延长产业链。规划第二产业区块时既要考虑到运输加工流线的便利,也要考虑到其展示功能,丰富游客体验。以第三产业作为推动力,从供给侧方面完成田园综合体的消费升级。依托一二产业,融合科学的景观规划设计,优化田园综合体的整体景观,呈现诗画田园的景观风貌。

(二)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设计田园综合体时要考虑产业链中各个分区布局的可持续发展性。在设计过程中,进行配套的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设计;引入雨洪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避免洪涝和干旱灾害,同时收集雨水以供干旱期和农业生产使用;设计能源循环系统,如沼气池和有机化肥池等模块,使田园综合体的生产和经营节省能源消耗。

(三)文化传承原则

要让田园综合体具有长久持续的吸引力,需要在设计中融入当地文化魅力,将传统农事活动与现代的审美趣味相结合。例如在设计中借鉴传统民居的外形或构件;将当地民俗文化符号加以抽象应用;采用地方文化中的配色系统;选用当地的材料进行设计建造等。在景观设计上重视乡村地区的历史文脉,使田园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凸显独特的地域风貌,避免和其他田园综合体同质化。

三、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实践——以武汉市牛尾山休闲农庄为例

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实践项目选址于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牛尾山。牛尾山靠近武汉市工业大区,农村人口及土地空心化情况显著。同时,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拥有较好的农业基础,开发区内食品加工产业链成熟,适合作为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实践基地。

(一)项目背景

项目基地位于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军山街官莲湖畔,地处武汉三环线与外环线之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沪蓉、京珠两条高速公路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又与工业发达的汉阳区相连,既有利于发展多元化产业结构的田园综合体,同时庞大的白领消费人群也为田园综合体奠定了消费基础。

(二)设计目标

牛尾山田园综合体设计项目以农产品和农耕文化为依托,以科学的景观和规划设计方法为手段,致力于打造多元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生态农村。在设计过程中将创新的开发模式与传统的农庄风貌相结合,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综合体。(图2)

  

  图2 牛尾山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三)板块设计

本次设计综合考虑了项目基地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区位条件以及周边产业配置,结合设计目标,将整个田园综合体划分为生态农业板块、文旅民宿板块和田园体验板块。(图3)

  

  图3 牛尾山田园综合体板块设计布局

  1.生态农业板块

  牛尾山田园综合体的生态农业板块共规划设计了四个区域,分别是生态果树种植区、林下家禽养殖区、家畜订制养殖区和有机蔬果采摘区。其中家禽家畜的养殖为化肥和沼气的生产提供了原料,可以用于果树和蔬菜的种植。有机蔬果采摘区采取小畦种植模式,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同时作为农事活动体验的场所。四个分区共同形成了一个良性生态产业链,有效提升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在规划过程中,可持续理念始终贯穿田园综合体的设计。

  2.文旅民宿板块

  文旅民宿板块规划了游客接待区、传统民居住宿区、有机田园餐饮区共三个区域,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营造游客和村民共同生活的方式,还原农村聚落生机。游客接待区设有精品苗木展示区,五针松、罗汉松等高大挺拔的树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是远离世俗,诗意生活的象征。传统民居住宿区采用了传统民居的样式,融入现代的内部设施,以木材、石材、砖块等材料打造质朴的田园居所,不仅能给游客带来新的住宿体验,还能让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逐步融入牛尾山。

  

  图4 牛尾山田园综合体标识识别系统

  

  图5 牛尾山田园综合体景观小品设计

  3.田园体验板块

  田园体验板块规划了农耕文化展示区和农事体验区两个区域。农耕文化展示区中设计了农耕文化展示厅、民俗文化活动广场及特色手工艺产品市场等。民俗文化活动广场运用公共艺术设计和展示设计的手段,通过广场雕塑、艺术表演等方式,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在这个板块中,还可以通过时令活动的设计增进与周边村落的交流,打破农村空心化状态中的疏离与隔阂。

  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标识识别系统进行了统一设计。采用当地的原木和干草作为主要材料,以古代告示牌、稻草人等作为设计原型,将农耕文化融入到细节设计中(图4)。同时,注重景观小品(图5)在综合体中的点缀和承接作用,借用传统农耕文化中鱼篓、草帽以及小舟等形态,与现代园林景观的功能相结合。使牛尾山田园综合体在视觉效果,游览体验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四、结语

田园综合体是结合了三大产业优势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是汲取了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特殊国情而探索出的乡村发展新道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能有效缓解乡村空心化所带来的问题,激发乡村地区的经济活力。由于田园综合体模式尚在起步阶段,理论和实践基础仍有待加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注释:

  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课题组,叶兴庆,徐小青.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突出矛盾与未来走向[J].管理世界,2014(09):1-12.

  ②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0,29(01):35-42.

  ③吴沁甜. 衢州地区空心化乡村聚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4.

  ④张诚,徐心怡.新田园主义理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J].小城镇建设,2017(03):56-6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