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探析德国“新表”怪杰马库斯·吕佩尔茨的艺术风格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18335
刘雨雄

  摘 要:谈到吕佩尔兹几乎让人们不想到德国新表现主义,同时也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他作为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院长的成就。无论从艺术风格、生活方式以及表达方式,吕佩尔兹无可争议的作为当今现代德国艺术家中,在众多德国现代艺术家中,名声显赫,独领风骚。

  关键词:艺术风格 新表现主义 狂欢 象征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Abstract :When it comes to Lüpertz, people will think of German New-Expressionism, and also his achievements as the Dean of 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Dusseldorf. Whether in style of art, mode of life or way of expression, Lüpertz incontrovertibly has a prominent fame and takes the lead among numerous German modern artists.

  Keywords :Style of Art, New-Expressionism, Revel, Emblem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马库斯·吕佩尔兹(图1)1941年生于波希米亚的莱布瑞克,1948年与家人从波希米亚套到莱茵兰,曾求学于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现在是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的院长,在他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获得过多项荣誉,是德国最有名的和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1]

  一、艺术成就

  吕佩尔兹可谓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因为他能够提出自己对于当代艺术的内核思想以及艺术的发展走势。当时的艺术绘画界都注重极个别的,功能强大的图像与具象图案,艺术家的主要创作倾向为抽象绘画。

  1962年,年轻的吕佩尔兹首次提出了“酒神颂歌绘画”的概念,它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抽象风格,而是一种表现形式的具象绘画。他在其中提到酒神,生命和永恒轮回的历史之神的想法。“酒神颂歌绘画”表示一种特殊的创作过程,这不仅是导致观众在酒神狂欢节上积极跳跃互动的外在表现,更是一种尼采所指的,绘画艺术的正式结构框架的无序和混乱的召唤。那么在狂欢一切的噪音和现实主义的混合物中,艺术家和观众都有可能合并到对方,这两者不会进行孤立,因为这正是两者代表的现实与艺术在抽象表现形式上的统一构式。

  在他那个时代的抽象绘画,年轻的吕佩尔兹在绘画艺术的表现方式上,采用设计简单的具有代表性图案的方法。他的早期作品往往表现出强大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冲击力的渊源,正是由于他对世界的表象形式进行的不朽陈述。在当时绘画的现代性被反复运用和提倡的时候,吕佩尔兹的绘画结束了依赖现实实际效用的时代。他的绘画,反而很好的化解了两者的矛盾,他通过传统的形式,使得现代形象建设的难题得以化解,但是他要求抽象绘画方式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1962年,他开发他的系列绘画作品。开始了米老鼠系列,以及一年后的唐老鸭系列。这两个系列的绘画,不是按照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方式对原始意向进行结构,吕佩尔兹想找回能代表欧洲传统的作品,并且在作品中要展现丰富的形象内涵,形成欧洲新表现主义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他设法解决作品的采用颜色的单调性,可重复性和漫画的平庸等问题。因此,他通过图像对比找到绘画作品所能展现出的立体式视觉效果。

  1964年,画廊“艺术至上”展览了“酒神颂歌绘画”系列作品。在开幕之际,吕佩尔兹透露,“酒神颂歌系列”是从尼采的著作之中获取名字和灵感,“酒神颂歌”是赞美热情与兴奋,就好像暴风雨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这首颂歌是古希腊悲剧的源头。[2]在比喻的意义上,它是指观众对艺术家艺术思想在作品中完美呈现的好评,也是指在艺术家与观众彼此之间,没有什么任何的隔离。吕佩尔兹试图合成具象与抽象两个对立面,并将其矛盾的症结点进行消解。他的绘画作品可以通过抽象的构造来展现事物外在形式的内蕴。在他的大量作品中,我们可以同时感受到噪声与宁静。噪声与宁静并存更增加了艺术作品的真实感。吕佩尔兹认为,艺术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大的“内包网”,在这个“内包网”中,狂热躁动的视觉效果与宁静静谧的形式美感并存。风景如画的宇宙看起来就好比连续的、节奏感十分强烈的浮雕。

  1969年至1977年,吕佩尔兹开始认真钻研德国的历史,一方面是对美国表现主义思潮的回击,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狂热式绘画”的进一步发展。

  当时的美国抽象主义在欧洲十分猖狂,美国人劳森伯格一举夺得“威尼斯双年展览大奖”,美国举办首届“巴黎青年艺术展”,展出的是美国的抽象主义绘画、波普艺术、概念艺术以及装置艺术等等。欧洲的青年开始模仿美国艺术。而“美国现代艺术”也逐渐成为世界艺术的领导者。而在德国,不仅城市变成了废墟,美术学校遭到破坏,并且大量画家还被遣散。德国画家对美国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就导致一部分画家在绘画上开始不断进行试验和探索。

  吕佩尔兹也在作品中植入了大量的政治内容。于是,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与德国历史交锋的“德国式图案”,如头盔,船桨,军服、军帽、徽章标志或巨大鹿角等。[3]这些符号似乎都充满了各种的隐喻和象征,这些母题也具有直接的政治含义,具有艺术史与思想史的多重联想。这些绘画历史的印记与朴实的颜色,再加上隐晦的主题这正符合了德国国家悲怆的格调。他的艺术作品也积聚了正能量的光环,对第三帝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主义等历史题材进行象征性的表现,他的作品中展现的历史性的色彩与德国的表现主义有着强烈的血脉联系。endprint

  1977年至1984年,吕佩尔兹侧重“风情画”。“风情画”与20世纪50年代的抽象绘画十分相近。但是这一时期的绘画几乎完全脱离实物的束缚,我们从吕佩尔兹的艺术作品可以看到,代表符号语言的图案,以及图案表面如画的丰富度。这些趋势最终有利于新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代表性的作品的涌现。在这个阶段的一系列图像,这是他的艺术风格出现的又一个创新点。

  在1985至1990年的绘画作品中,吕佩尔兹在几位令他尊敬的大师的作品中获取灵感,如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和尼古拉斯·普桑。吕佩尔兹说到:“如果我遵循着柯罗和普桑,这意味着我的作品从画面到内容本身都会一个全新的节奏。在严格意义来说,这不是现实主义,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艺术绘画的热情,这种热情导致强烈的思想融入到作品。”所以,我们从吕佩尔兹的艺术作品中,能够看到历史的时间性和自然的空间性共存的特质。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1993年开始创作的图像序列,直到1997年创作的“没有女人的男人——帕西法尔”系列。在这个系列作品中,吕佩尔兹采用素描、水彩、油画等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艺术,作品共有几百幅,规格变化也很多。但是这一系列作品终保持着一个固定的主题:正面面对男性。帕西法尔是理查德·瓦格纳所写《罗恩格林》歌剧的主人公,剧中,作品描绘他如何面对美女孔德丽的诱惑,如何进行救赎与自我救赎,让男性成为世界的主宰。有人认为,《罗恩格林》这部歌剧鼓吹军国主义、禁欲主义。吕佩尔兹强调自己的这一系列作品跟原型没有什么联系,他只对绘画的形式效果感兴趣。与此同时,该问题与艺术家的孤独的内心以及执着的艺术创作风格也息息相关。

  到了90年代末期,吕佩尔兹的艺术作品中又呈现新的特点,出现了景观、自然和文化、历史相互交织的一个新形象的艺术空间。自1980年以来,吕佩尔兹还设计舞台布景和雕塑。1989年,在法兰克福一个利基老歌剧院,他创建了“阿波罗”,其右手臂环抱左肩膀的造型。1900年,在卡尔斯鲁厄的雕塑——“惶恐的美丽”。2000年,柏林康德大街的施洛斯本斯堡公园收到三个雕塑——“倒下的战士”“青铜堕落”“头盔和盾牌”。

  2001年,柏林展厅——“女哲学家”,它是一个巨大的女性雕塑。 吕佩尔兹则把她设计成一个裸体的人物,从而带来了寓言的哲学与裸露的寓言的意象的结合。2001年至2003年吕佩尔兹的创作雕塑——“达芙妮”,战胜了“阿波罗”,成为胜利英雄的象征。这一阶段的主题是,艺术家继续完成纪念性雕塑,以青铜为初步设计使得雕塑和绘画两者达到融合。

  2005年,在卡尔斯鲁厄附近的萨尔茨堡的雕塑——“鹰”和“礼敬莫扎特”影响巨大。2007年雕塑“默库里乌斯”和2009年的“阿波罗”。

  2006年开始,本人多次陪同吕佩尔兹到中国办画展。[4]他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对中国当代艺术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他自己表示非常喜欢中国当代绘画艺术,他觉得中国的绘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与德国的艺术正在趋于同步,他也希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德两国在艺术领域的发展能够更为深入。

  二、品评

  本人与吕佩尔兹有过多次接触,他多才多艺,绘画、雕塑、诗歌、演奏无所不通,堪称国宝级人物。他有着极为完美的外表以及极为狂热的内心,他追求自由、奢华、完美的生活,并且拥有高档汽车、美女、美食,他做人的率真和对艺术的执着,造就了他现在拥有的成就。他的艺术特点是建立一种具有古老历史与现代艺术相互结合的神秘力量,他在艺术创作中运用历史的暗示性与艺术神秘感的方式,从而让这种“狂热的图形”打破了抽象性与形象性之间的隔阂。所以,他的这种含蓄的暗指与光鲜的形式共存的艺术创作,对后现代的艺术家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张扬的个性以及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这一点与伊门道夫、巴塞利茨相同,他们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都会肩负社会历史的使命感,用绘画艺术传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在他的雕塑作品中 可以看到吕佩尔兹雕塑设计的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非洲艺术的设计总原则。在他的雕塑,青铜的绘画也让人想起希腊和罗马时代,这种古老的简单反映,说明在现代艺术的设计中,传统的方法依然被保留着,而只有无意识可能是新鲜的。虽然他的这些作品所设计的表面部分似乎已被损坏,但是正是这种感觉给观众呈现以古典美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恰恰正是连接着酒神与日神,那么在观众看来,这种雕塑本身的“神圣的残酷”,也正孕育着古典美质。因此吕佩尔兹几乎所有的雕塑都是青铜铸造的,这能够给观众以历史的纪念感以及艺术的神秘感,古老的模型彩绘青铜器仍然携带着崇高的内蕴。

  注释

  [1] Markus Liipertz,, was uns Malerei bedeuten kann, texts with the authors Karlheinz Essl, Tayfun Belgin, Prestel Publishing Ltd. 2008. This catalogue was published on the occasion of the exhibtition Immendorff, was uns Malerei bedeuten kann.

  [2] Markus Liipertz, 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1972 - 2005, edited by Yumi Kang, Soo—young Choi, Published by ARARIO Printed and bound by Top Press Seoul, 2000. The book was published by the occasion of the exhibition at ARARIO, Korea, Nov 18, 2005 - Feb 5, 2006, China Beijing, Mar 1, 2006 -Apr 28 2006endprint

  [3] A-R-Penck Retrospektive, edited by Ingrid Pfeiffer and Max Hollein, Schirn Kunshalle Frankfurt, Richter Verlag DUsseldorf 2007.

  [4] A-R-Penck Retrospektive, edited by Ingrid Pfeiffer and Max Hollein, Schirn Kunshalle Frankfurt, Richter Verlag DUsseldorf 2007.

  参考文献

  1 Markus Liipertz,, was uns Malerei bedeuten kann, texts with the authors Karlheinz Essl, Tayfun Belgin, Prestel Publishing Ltd. 2008. This catalogue was published on the occasion of the exhibtition Immendorff, was uns Malerei bedeuten kann.

  2 Markus Liipertz, 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1972 - 2005, edited by Yumi Kang, Soo—young Choi, Published by ARARIO Printed and bound by Top Press Seoul, 2000. The book was published by the occasion of the exhibition at ARARIO, Korea, Nov 18, 2005 - Feb 5, 2006, China Beijing, Mar 1, 2006 -Apr 28 2006.

  3 A-R-Penck Retrospektive, edited by Ingrid Pfeiffer and Max Hollein, Schirn Kunshalle Frankfurt, Richter Verlag DUsseldorf 2007.

  4 Markus Liipertz, text: Siegfried Gohr, translation: Joachim Neugroschel, Ediciones Poligrafa, S.A,Barcelona, Distributed Art Publishers, New York, 2001.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