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正色,字惟高,又字中庵,福建晋江人,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幼时家贫,只读过几年私塾,便转而到表兄黄锡衮家中的仁颖书院习武。少年时即以黄姓报名从军。
清康熙三年(1664年),万正色因招降海盗陈灿有功,升为陕西兴安游击将军。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次年二月,万正色负责押运饷银随西安将军瓦乐喀入川征讨。行至汉阴县时,夜闻鼓噪声,有人欲趁乱夺取饷银。万正色镇静处之,密令兵士张弓以待,鼓噪者见有防备,不敢下手,饷银安全运达目的地。其时,吴三桂的总兵谭弘带兵据守阳平关抵抗清廷军队,万正色率兵在野狐岭击败谭弘部,并用计夺取朝天关,乘胜攻克七盘关,收复四川广元、昭化、苍溪等县。至保宁府(今四川阆中县)后,清军被叛军围困于蟠龙山,断粮达30余日,士兵饥困不堪。一天夜里,万正色手执大刀,率部突围,他一马当先,连斩敌军十余员猛将,突出重围至汉中府(今陕西南郑县)。因万正色身材魁梧,声如洪钟,惯使大刀,英勇善战,军中称为“黄大刀”。叙功时,万正色升为山西平鲁卫(今山西平陆)参将,并恢复万姓。不久,他又奉命平定陕西兴安兵变,受到康熙皇帝的召见和嘉奖,加授湖南岳州(今湖南岳阳)水师总兵。
当时吴三桂重兵据守岳州,控制洞庭湖一带,吴军在洞庭湖沿岸植木为桩,阻止清兵前进,清兵连攻4年不下。康熙十七年,万正色到岳州上任后,把部队布防在七星山,派遣部将廖春率部乘雨夜袭击岸上守军;自己亲率壮士,驾舟进入芦苇丛中,尽拔木桩,纵火呐喊,使叛军惊乱,自相残杀,慌忙溃退,万正色乘胜扼守君山。吴三桂的部将江义、巴养元、杜辉等人带领200艘战船攻打柳林嘴,万正色切断叛军粮道,率领游击将军唐善等人与叛军大战于芦席口,烧毁叛军的船队,击杀叛将张炳、赵有库等人。同年八月,吴三桂在湖南衡州去世,其子吴应麒与其部将杜辉、江义等退守岳州。万正色使用离间计,使叛军内讧,杜辉等13名部将被吴应麒所杀。叛军元气大损,叛将陈华、李超、王度冲等人出城投降,吴应麒弃城奔往长沙,万正色收复岳州,继而收复常德、长沙。
康熙十八年,朝廷追叙万正色攻克阳平关的功勋,万正色升任左都督。当时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征讨福建,反叛清朝的靖南王耿精忠又降清,但福建的金门、厦门、海澄等沿海地区仍在台湾延平郡王郑经的掌握之下。万正色熟悉福建沿海情况,上呈《闽人习海上事状》,陈述福建水陆战守事宜,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特下旨加封太子少保(负责教习太子,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合称东宫三少,正二品),调任福建水师总兵,继而升任水师提督(负责统辖一省水路官兵,从一品)。康熙十九年正月,万正色征讨海坛(今福建平潭),分设六队作为前锋,自己统率巨型战船作后继,并派轻型战船绕到左右两旁,合力进攻郑军,发炮击沉郑军战船,在福建巡抚吴兴祚所率陆兵的配合下,于初六日攻取海坛;郑军将领朱天贵逃跑,万正色追击至平海湾(今福建莆田市东南),十四日攻克南日岛;朱天贵逃到崇武,万正色袭击并大败朱天贵,二十日收复崇武。此后,万正色与将军拉哈达、福建总督姚启圣、福建巡抚吴兴祚、福建提督杨捷会合夺取厦门,朱天贵率所部投降清朝。至此,福建沿海诸岛全部收复,郑经退守台湾。
收复金门、厦门后,万正色严申纪律,禁止部下骚扰地方。有个都司抢了百姓一只羊,立即被逮捕斩首。随后万正色向朝廷上《闽海善后疏》,建议分兵镇守滨海要地,并提请“展界”,使内迁百姓得以回乡复业。
康熙二十年,皇帝下令萬正色相机进军台湾,万正色以“台湾难攻且不必攻”为由,请求暂缓进兵。皇帝因此把万正色调为陆路提督。康熙二十五年,万正色调任云南提督。不久,与鹤庆府总兵王珍不和,互相攻讦,朝廷命二人到京对质。此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弹劾万正色“纳贿侵蚀”,结果刑部判万正色死刑。康熙皇帝念其多次立功,特降旨赦免万正色死罪,罢官回籍,保留世职。万正色回到泉州后,关心家乡公益事业,曾主持重修泉州洛阳桥。康熙二十一年,又捐俸疏浚城内八卦沟,并建晋江会馆等。
康熙三十年,万正色去世,享年55岁。万正色虽是武将,但喜读书,为大将后,仍吟诵不辍。著有《平岳疏议》《平海疏议》及《师中纪绩》等。其故居在今泉州市区东街第三巷内,地名叫万厝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