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五到鎮上去赶集。走到半路,就见村里的穷秀才拎着一块肉喜滋滋地往回走。他惊呆了,拦住秀才问道:“秀才,你偷了谁家的肉?快给人家送回去!不然,我要报官了,让你挨上20大板!”
秀才笑道:“我一个读书人,怎会做偷偷摸摸的勾当?我给孙员外整理了一册书,他赏了我一两银子,我先买块肉解解馋。”王小五不由竖起大拇指说:“秀才你好本事,一下就挣到这么多钱!”秀才拎着肉,高高兴兴地走了。
望着秀才手里的肉,王小五馋得直吞口水。
吃过了晚饭,王小五的儿子王满月说:“爹,娘,你们坐好了,我给你们讲个故事。”王小五笑道:“哟,我儿子出息了,会讲故事。来,给咱讲吧,我们洗耳恭听啦!”他拉着老婆端端正正地坐好,一本正经地听起来。
满月今年10岁,恰好孙员外的儿子也是10来岁,俩人玩儿得挺好。今天下午,他找孙员外的儿子玩儿,孙员外就给他们讲了几个故事。满月现学现卖,回来就讲给他爹娘听。
王小五听着听着,就觉得这个故事好像在哪儿听过。他很快就想起来了,这是他娘给他讲过的故事。等满月讲完了故事,他就问道:“孙员外从哪儿听来的这个故事啊?”满月说:“他有一本书,里面有很多故事呢。这本书好厚好厚呢,他才给我们讲了两篇。我看呀,这本书够给我们讲半年的!往后我会经常到他家去听故事。”
王小五转着眼珠儿想着,很快就想起来了,这个故事一定是秀才写进那本书里的。当年,他娘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故事篓子,也特别能讲,那真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每到了晚上,他家就会聚来很多孩子,坐满一屋地,她娘坐在炕头上,给他们讲故事听。他清楚地记着,秀才当年就是常来的听客。
王小五越想越生气。好你个秀才,竟拿着我娘讲的故事去赚银子,吃着肉,可我这里连汤都喝不到,连味儿都闻不着!他立即出门地去找秀才。
秀才见到他,不觉一愣,问道:“小五哥,你找我有啥事儿啊?”王小五气呼呼地问道:“我问你,你给孙员外编的那本书,里面的故事都是从哪里听来的?”秀才说:“都是乡亲们口耳相传的故事啊。”王小五生气地说:“扯!那都是我娘讲的故事!你听来了,就拿去卖钱,这合适吗?你要不认,咱就找几个证人来,看看你偷故事这个事怎么说!”
秀才这册书,也是孙员外讲了个梗概,秀才添枝加叶写出来的。有些故事,还真是他从各处听来的。现在一想,也真有从王小五他娘那里听来的。王小五要真把他偷故事的事宣扬出去,那也是好说不好听啊。他马上心虚了,小声说道:“小五哥,我兴许真录用了婶子讲的故事。那你说说,我该怎么着?”
一听秀才认了,王小五心里有了底气,声音不降反升,大声说道:“什么叫兴许呀?我已经听得真真切切了!孙员外今天给孩子们讲的故事,就是我娘讲过的,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呢!怎么办?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说着,他就伸出手来,那是要收钱了。
秀才怯怯地问道:“你想要多少?”
王小五瞪瞪眼说:“孙员外不是给了你一两银子吗?我也不多要,就要半两!”秀才有些犹豫,不愿给。王小五大声说道:“那我就到处去说,你是偷我娘故事卖钱的贼!”他抬腿就要往外走。秀才忙着拉住了他的胳膊,很不情愿地让老婆拿出了半两银子。王小五拿过银子,大步地出门去了。
王小五拿到银子,心里乐开了花,一宿都没睡安稳。第二天一早,他就赶到集上去买酒买肉了。一连几天,他家就跟过年一样,大吃大喝。可半两银子哪禁花呀,没过几天,半两银子花完了,他家又过回穷困的生活。王小五心里可不踏实了,秀才手里还有半两银子呢,得再分点儿来花。可他已经要过一回了,不能再要了。怎么才能再要点儿呢?他眼珠儿一转,又转上一个主意来。
他找到村北的胡二蛋。胡二蛋他娘,也曾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秀才也曾到他家听过故事。他问胡二蛋:“想不想发财?”胡二蛋连连点着头说:“想,想,做梦都想啊!”王小五说:“那我说几个故事,你好生听着,看哪个是你娘讲过的!”胡二蛋就支起耳朵听着。
王小五把他儿子从孙员外那里听来的故事都讲了一遍。胡二蛋听出来了,有4个故事是他娘讲过的。王小五撺掇他去找秀才讨钱,还教给他怎么说。胡二蛋听完,屁颠屁颠地就去了。
胡二蛋找秀才讨钱的路子和王小五如出一辙。秀才最怕人家说他偷文,那可比小偷偷人家钱财还可恶。坏了名声,以后他还怎么做人呀。他就忍痛割爱,又让老婆拿出了仅剩的4分银子,给了胡二蛋。
胡二蛋拿着银子回来,分给了王小五一半儿。王小五有了这2分银子,立时又阔气起来了,买肉喝酒吃白面馍。2分银子不禁花,没过两天,银子又花完了。王小五故技重施,又去撺掇村南的李小冬。李小冬一听这计策也兴奋起来,答应要完银子就分王小五一半儿,然后就连跑带颠儿地去了。
不一会儿的工夫,李小冬就蔫头耷脑地回来了。王小五一看他没得逞,忙着问他是怎么回事儿。李小冬垂头丧气地说,秀才家锁着门呢。王小五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他还能不回家咋的?我上他家门口等着去。他一回来,我就告诉你,你就找他要钱去!”
王小五时不时地就跑到秀才家门口去看看,秀才家却始终是铁将军把门,半个人影儿也没有。看来秀才真是要躲着他们了。找不到秀才的踪迹,这钱是没处要了,王小五渐渐地也灰心了。
这天晚上,老婆对王小五说道:“明天你去赶集,记着多带几个钱,请几幅对子回来。”王小五随口问道:“请它干吗?”老婆白了他一眼,问道:“咱家不贴对子啦?”王小五刚想说,让秀才给写两幅就是了。可他猛然想起,秀才躲他们,早就走了多少天了,当然不会回来给他们写对子。他拿出几个铜板来,有些心疼。
往常各家各户的对子,都是秀才写的。秀才知书达理,识文断字,更写得一手好字。临到过年的时候,他就备好了筆墨,谁家要对子,只需带着红纸去找他,他就根据各家的情形,写好对子,只管回来贴上就是了。
第二天一早,王小五就去镇上赶集了。
快过年了,镇上的大集很热闹,大家都在忙着备置年货。大街两旁,摆满了各种摊位,商品也是琳琅满目。王小五沿着街道走了不远,就见旁边有个摊位,是专门给人写对子的。他就过去问道:“写副对子要多少钱啊?”
摆摊写对子的是位老先生。他抬头看了王小五一眼,随口问道:“小兄弟是哪村人啊?”王小五说道:“孙各庄的。”老先生脸色忽然变得很难看,然后就捂着肚子,痛苦地说:“唉哟唉哟,我肚子疼了,这对子是写不得啦,你再到别家看看吧。”说着,老先生就捂着肚子蹲到地上,十分痛苦的样子。王小五只好再往里走。
走出不远,又见到一个摆摊写对子的,是个文弱的中年人。王小五问道:“先生,写副对子要多少钱啊?”中年人举起3根手指头说:“3文。”王小五伸手到口袋里摸铜钱,说道:“写两副吧。”那中年人像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兄弟你是哪个村的?”王小五说:“孙各庄啊。”那中年人忽然两手捂住了肚子,作痛苦状,嘴里也呻吟着:“唉哟哟,疼死我了。这是闹哪样呢?唉哟哟,写不来了。兄弟,你再去找找别人吧。”
王小五气得给了桌子一脚:“装什么洋相!”气虽气,但人家不肯写,你总不能按着他的手写。再说了,王小五又不识字,他要写下骂自己的话那怎么办?花钱买了骂人的话,那不被人当作傻子编排呀。
再往里走不远,又看到一个对子摊。王小五过去问道:“先生,写副对子要多少钱呀?”摆摊的是个小伙子,看了看王小五,说道:“5文一副。”听说写幅对子这么贵,王小五心疼得直嘬牙花子。但过年不贴对子,那是绝对不行的。因为本地的规矩,只有新亡了人,才不贴对联。他掏出10文钱,放到桌上。
小伙子磨了墨,展开纸,正要书写,忽然想起了什么,停笔问道:“你是哪个村的?”王小五早料到了他会问,就说道:“我是王家庄的。”那小伙子忽然把笔一丢,怒声说道:“你骗人!王家庄的吴秀才,是我学兄,他待人热忱,全村乡亲们的对联都由他来写,从不用到集上来买。你这人不实诚,我不能给你写。”
王小五急了:“好兄弟,我求求你了,给我写两副吧。大过年的,总不能不贴对子呀。”
小伙子问道:“那你跟我说实话,你是哪个村的?”
王小五只好说:“我是孙各庄的。”
小伙子一脸苦相,满脸同情地说道:“这位兄弟,我也不瞒你了。你不用再往前走了,走了也没用,没人肯给你们村的人写对联了。你要真想贴,就到县里去看看吧。”
王小五惊得目瞪口呆:“我们村的人怎么啦?”
小伙子说道:“我们学兄宋秀才,费劲心力,整理了一册传说故事,得到了孙员外一两赏银。谁知那些刁蛮村民就找他去讨银子,说那些故事都是他们的祖上讲过的,宋学兄这是盗名,要宋学兄赔偿。宋学兄不光赔光了那一两银子,还倒赔了不少。他气不过,就躲到岳父家去了。我们这小本儿的营生,也怕招惹到你们村的人呀。”
王小五更吃惊了:“你们怕啥?”
小伙子说道:“那些故事,都是从祖上就口耳相传下来的,谁的脑子好使,就记得了,讲给后代听。宋学兄只是记下来,就被人讹了银子。这对子更是千篇一律,我若写了你们村谁家前两年用过的,再找我来讹银子,我莫说赔钱,气都要气死了。咱招惹不起,干脆躲着。兄弟,话已说明白了,这对子我是不肯写的,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王小五找遍了整个大集,写对子的摊位倒有六七个,但人家十分谨慎,再三盘问,他总会露底,人家就不肯给他写了。逛了半天,他一无所获,一张脸拉得老长,心里也很不痛快。
回到村里,他就找来了胡二蛋李小冬他们,说了买不到对子的事。那几个人也有着同样的遭遇,不停地唉声叹气。王小五问道:“我问你们,这对子贴不贴?”大伙儿忙着说:“贴,贴呀!不贴对子,人家以为我们家家都死了人,亲戚都不来串门,多丧气呀。”王小五说:“那就把秀才请回来吧。”
几个人卖猪的卖猪,借钱的借钱,终于凑够了银子,然后一齐往秀才的岳父家赶去。他们都说好了,进门就要先真诚地道歉,求得秀才的原谅,然后把他隆重地请回来,以后再也不能做这糊涂事了……
(图◇当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