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挖墙脚

时间:2023/11/9 作者: 故事林 热度: 16742
焦松林

  卢志刚在外地谈好了订单,在回来的路上,突发脑溢血,死在了宾馆的床上。当时,卢志身边只有董三方一个人。卢志是宏志公司的董事长,董三方是宏志公司的总经理。

  董三方急忙叫来了卢家亲属。卢志的至亲,只有他的妻子聂婉和儿子卢小明两人。两人惊闻噩耗,自然失去了主见,方寸大乱。好在一切都有董三方打点,把丧事安排得井井有条,这让聂婉和卢小明感激不已。

  卢志的丧事结束后,董三方向聂婉和卢小明提出辞职。聂婉顿时就呆了,一劝再劝,可董三方就是一个劲儿地摇头,表示自己干了这么多年,感觉累了,想休息休息。

  卢小明才二十来岁,说话很呛人,他冷冷地看了看董三方,吼道:“什么累了,我看你无非是想另起炉灶。现在正是金融危机,订单不好找。这一回,你找到了订单,人一走,订单还不跟你走了。真卑鄙!”

  董三方微微一笑,答道:“小明,你放心。订单是以宏志公司名义签的,谁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去年的年薪,我也一分不拿,全部交给公司,算是我在这场危机中对公司的支持。卢总对我恩重如山,我们两家的情谊,也不仅仅是这一代才形成的,我绝不会做对宏志公司不好的事情。”

  董三方的这番表态,聂婉和卢小明都听得懂。卢家的祖上,也就是卢志的爷爷,是富甲一方的地主。而董三方的爷爷,当年就是卢家的长工。两人名为主仆,实则情似兄弟。到了卢志和董三方的父辈,卢家穷了,可董家和卢家仍然关系密切。30年前,国家落实政策,卢家拿着补偿款,开了宏志公司,董三方的父亲就为卢家工作,一直干到董三方这一代。 董三方说这话是表示他记旧情,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

  董三方去年的年薪有60万元,为了公司的周转,董三方一直没领。现在,他把这笔钱捐给公司,说明董三方有义。董三方的话,让聂婉母子感动不已。许久,聂婉才问道:“三方老哥,你既然去意已定,我也不说什么了。你为我们家做了这么多年,我不能就这样让你离开,你说吧,有什么想法或者要求?”董三方犹豫了一会儿,这才开口:“我想去乡下静养。如果嫂子愿意,您在乡下的那幢老平房,就给我暂住。我也上了年纪,去那里,就是回了老家了。钓钓鱼,种种菜什么的,好歹有个窝。”

  董三方说的地方,聂婉知道。那是卢志的老家,一排八间平房,还是在卢志爷爷手里建起来的。房子整体是徽派式样,虽然面积不小,搁在农村也值不了几个钱。就算是新房,也不过六七万块钱。聂婉和卢小明对视了一眼,然后很爽快地答应了,当即聂婉就签了转让文件,让律师做了见证。

  董三方走后,卢小明还是不放心,他决定派人跟踪董三方,及时地掌握董三方的一举一动。没多久,卢小明派出去了解董三方行踪的人回来报告,说董三方真的搬去了乡下,就住在那幢老房子里。卢小明的心里这才定了许多,他接替了父亲卢志的位子,就任董事长,开始全心全意地赶起了订单。卢小明算了算,这笔订单完成了,公司这一年的利润基本上就到手了。

  一晃就是半年。董三方这天突然来到了卢小明的办公室,建议卢小明赶做完订单后,赶紧将公司的经营方向做个调整。产品的附加值太低了,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旦订单减少,明年就麻烦了。卢小明哑然失笑,说道:“三方叔,不是我说你,现在做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谁能保证明天会怎么样。你要是觉得我的思想落后,大可以在我们对面开家新公司呀。”说着,卢小明目光炯炯地看着董三方。

  董三方避开了卢小明的目光,黯然地说道:“你真要执意不改,我也没办法。我当初选择离开,也因为这一点。公司的业绩节节滑坡,就算拿到一两份订单,也只能维持。长久下来,肯定撑不下去。成立新公司,不是我不愿意,而是我不忍心。”

  卢小明哈哈大笑:“得了吧,我了解过你的资产状况,就凭你手头的那几十万元资金,根本启动不了。”董三方愕然地看着卢小明,摇了摇头,缓缓地走了出去。

  这一次和董三方交锋,卢小明觉得他打了个大胜仗。董三方辞职,无非是嫌自己年轻,不懂市场。现在怎么样,他不仅完成了订单,又接到了两份新订单。就算董三方说的有道理,可他卢小明只要有饭吃,根本就用不着改弦更张。卢小明得知董三方成功地在银行贷了二百万元,已是一个星期后了。当天晚上,卢小明正在宴请给自己融资的副行长,副行长把这个情况告坼了卢小明,而且还说,以后给卢小明提供的贷款可能要少点了,毕竟我们要对投资项目进行考核,你这边是老产业,不是我们重点扶持的范围。“他为什么能贷到款?拿什么作担保,还是拿什么作抵押?”卢小明诧异地问道。副行长微微一笑,说这是行长拍板的。行长和副行长都在董三方家里吃过饭。因为房子的原因,行长才批的贷款。副行长把那天在董三方家吃饭的情况说了一通。董三方住的是一排平房,屋里没有进行过任何装饰,古色古香,收拾得整整齐齐。董三方在那里宴请银行两位客人,菜有土鸡炒板栗,豆腐皮拌芫荽。饭菜很简单,不过我们感兴趣的,是董三方说的一个老故事,与房子有关的故事。

  “什么故事?”卢小明瞪大了眼睛。他说,你曾祖父是个地主,当年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其实在做买卖和买地的过程中,你曾祖父欠了不少债,可他却每每能成功地借到钱,资金能及时周转。这一些,都和那幢老房子有关系。跟着,副行长介绍道:卢小明的曾祖父每当要向人借钱,首先把那人请到自己家里,好茶好烟地侍候着,先是在自己的屋里转上两圈,然后指着屋子里的一根根木柱说:“你把钱借给我,放一百个心。我这些柱子下面,是用一块一块的银元垫起来的。”就这样,人家就把钱借给了他。

  “木柱?银圆?”卢小明脑子里飞速地转了起来:是的,一共有八间平房,每间房里有八根大圆木柱,柱子是用来撑屋上横梁的,柱子下面呢,则是一块块齐整的方石。那柱子和方石确实不一般。柱子都是同样大小,方石边角有棱,就像是被刀整块整块切割的一样。卢小明把这些情况一说,副行长一拍大腿道:“对了,那些银圆就放在柱子和石块之间。按石块面积计算,每块石面上少说也得放上20块银圆,才能把木柱垫平。”“每根柱子下有20块银元,每间屋里有八根柱子,总共八间房——”卢小明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肠子都快要悔青了。一千多块银元,现在要是拿出来,按市场价格,那得值多少钱啊!难怪银行行长能毫不犹豫地拍板,贷给董三方二百万元。“不!不能这样便宜了董三方!”卢小明盘算着,无论如何也得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

  这边还没有等到卢小明想出办法来,董三方的公司已经挂牌成立了。卢小明还获得消息说,宏志公司的一些年轻骨干,正准备跳槽到董三方的公司去干,董三方暂时还没答应。听了这些消息,卢小明那个气啊,他决定瞅准机会,带上一帮人,拆了自己的老家,找出银元来。卢小明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没有银元,大不了再帮董三方把房子修起来。

  这天,卢小明终于等到手下来报告,说董三方去了物价局办事,暂时可能回不来了。他妻子也离开了家,去看上大学的儿子了。卢小明毫不迟疑,立即招来几十个民工,打了几部车,直奔乡下老家。卢小明很细心,让自己公司的法律顾问稍迟一点赶到。赶到老家,只见有一间门还是半敞着的,有个老乡正帮董三方看房子。看到一干人气势汹汹地走了进来,那老乡瞪大了眼睛,还没等那老乡说什么,卢小明先开了口:“老伯,今天请你作个见证,这房原来是我们卢家的,被董三方骗去了。我今天拆一间房,其他的东西,我一概不动。”说着,卢小明向民工们一挥手,喝道:“动手!”民工们立即拿起工具,爬屋顶的爬屋顶,拉横梁的拉横梁,屋面一掀,十来个民工肩膀背起了套在柱子上的绳子,向外一拖,号子一喊,最外面的一间房哗的一声塌了。

  卢小明不顾灰尘,也不听身边有人喊危险,一头钻了进去,屋里的柱子已有数根倒在了地上,露出了青石面。拂去青石面上的尘土,上面空空如也,哪有什么银元的影子?

  卢小明疯了一样去查看另一根柱子,可这根柱子下面还是一样空空如也。“不可能,不可能!”卢小明喃喃自语:“60万元年薪都不要,就要这空房子,难道他是傻瓜?”

  “不,我不是傻瓜。”这个时候,董三方不知从哪里突然走了出来,“小明呀,你不明白,宏志公司运转已经困难了。我不要那60万元,就是想让宏志公司缓口气。”

  “得,你哄鬼去吧。我想起来了,你早把那些银元掏走了。要不,你能在银行融资办公司?做梦吧!”卢小明气愤地吼道。

  “不,你不明白。银元的故事,我是听父亲说的。我父亲说,其实卢家的柱子下面什么都没有,他们能借到钱,凭的是什么?是信心!卢家看准了市场,坚信自己能成功,他嘴上说柱子下面有银元,其实银元在他的心里。银行肯借钱给我,就是因为我的信心坚定,加上我看准了市场,投资的项目有希望。”董三方说着,语气越来越坚定。

  “那你又为什么离开宏志呢?”听到这里,卢小明还是对董三方的话将信将疑。

  “因为要给你腾空间。你年轻,有闯劲,我老了,不想成为你的绊脚石。原来是想退休下来,好好休息,可是你却比我还要保守。我迫不得已,这才起了办公司的念头。你要是愿意,我新成立的公司,仍然挂靠在宏志的旗下。”董三方恳切地说道。

  听了董三方的话,卢小明顿时愧疚得脸色通红,过了许久他才抬起头来,动情地叫道:“谢谢您,三方叔,我听您的。”

  (责编:王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