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党团班级协同共建模式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25467
高玉鑫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党团班级协同共建必要性分析,将学生党员、团员、班集体进行闭环组合,构建1名党员+2名团员+1个班集体的“1+2+1”共建模式,依托共建平台,发挥党员、团员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充分借助学生群体增补思政教育力量,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水平,促进党支部、团支部更好地服务、凝聚、宣传群众,使高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走上新台阶。

  关键词:党团;班级;协同共建

  随着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和党员培养工作压力逐渐加大,且高校学生管理事务的重担大多落在辅导员身上,难以确保思政教育时间和精力的充沛。党支部、团支部和班集体作为与高校学生连接最密切、融合度最高的有效组织,分别在各自平台发挥着教育管理作用。本文结合作者在二级学院工作经验,探究学生从团员到党员培养过程中以及成为党员后,如何让党支部、团支部和班集体三个组织协同联动、实现共建模式,以不断提高学生群体思政教育的能动性和实效性。

  一、党团班级协同共建必要性分析

  (一)充分发挥学生群体思政传递作用

  党团组织和班级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单元,三个组织的思政教育对象具有重复性和紧密性。在高校思政育人过程中,辅导员承担了“第二课堂”的重要角色,他们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并同时管理着多个团支部和班集体,每天消耗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处理繁杂事务,仅依靠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政工作容易出现精力不足、效率不高的情况。党支部本身肩负宣传群众、凝聚群众的职责,团支部又多以班集体划分,且学生之间更容易引起共鸣,可以充分借助党团支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探索高效合理的教育路径,引导他们主动向广大同学传递思想、解答疑惑,利用学生群体的自主力量,实现同学带动同学共同进步,使三个组织协同发挥更大价值,成为学院健康发展的稳定根基。

  (二)积极调动党团主体先锋模范意识

  支部是党组织最基层的堡垒,高校学生党支部吸纳的是优秀团员分子,经过群团推优、党员推荐和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才加入到党组织,在学生群体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团支部是党的参谋和助手,并引导班集体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作为青年团员的风向标,对大学生思想品格塑造有直接影响。然而在工作调研中发现,党组织对团组织的指导帮助、团组织在班级中发挥作用尚且不足,三个组织协同联动缺少系统的指导安排,多维持在完成规定动作,党团主体对青年学生的带动作用不强。随着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且大学生思维发展更加多元化,调动起这两支队伍的积极性,不但是增强党员身份、提高先锋模范意识的内在要求,更是发挥团结同学、组织同学、传递青春正能量的外在責任。

  (三)统一思想树立坚定理想信念

  “00后”学生逐渐进入高校,他们思维更活跃、探索意识更强,在高速运转的新媒体时代,不断涌现的外界信息难免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产生负向作用,弱化集体主义、影响组织凝聚力,而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党支部、团支部还是班集体,构成它们的青年学生都是国家当下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应使青年学生养成良好道德情操、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向中国梦不断奋进。所以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坚持以学生群体为主,激发各组织职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团结同学、宣传同学的功能,党支部带领团支部,团支部凝聚班集体,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共同健康成长为不负国家重托、社会栽培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党团班级协同共建模式探究

  本文以笔者所在二级学院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党员、团员、班集体进行闭环组合,从专业或班导师的统一性出发,构建1名党员+2名团员+1个班集体的“1+2+1”共建模式,以便于学生之间交流互通。教师推动落实、管理监督,学生掌握大部分主动权,形成共建记录单,在群团推优、党员发展、优秀评比等环节增加指标权重,保持共建模式长久运行。

  (一)党员与团员共建

  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是学生党员输出的大本营,党团组织建设在思想引领、人才培养、活动开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党团共建组合由1名党员联系2名优秀团员构成,以党支部和团支部为依托,互融互促,发挥共建组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是通过支部协同共进。党支部和团支部都有固定的组织生活,但活动的倾向性不同。党组织生活偏向于政治性、严肃性,可以邀请共建团员适时列席,以亲身实践加深认识、净化思想;而团组织生活更有趣味性和专业性,党员可参与团支部活动,在互动中进一步了解共建团员,并将党的新理念、新思想在团员中分享宣传;同时,基于党员和团员的共建桥梁和上级管理者的同一性,党团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不断加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稳步提升党团建设水平。

  二是定期交流共同提升。党员联系团员本身也肩负着考察推荐发展对象的职责,需要从多方面了解团员表现,且必要时与其周边师生交流情况。党员定期与团员谈心谈话,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困难,交流思想、解答疑惑,向其宣传讲解党的思想理论,激励、引导团员立足岗位、对标优秀、向党组织靠拢。党团共建也是党员接受群众监督的过程,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间,听取意见、完善言行。党员团员之间形成一座互联互通的桥梁,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培养质量。

  (二)团员与班集体共建

  班集体是高校最基础的学生组织,是大学生能力培养和品格塑造重要影响环境。虽然以班集体为单位在一起接收通知、上课、完成课余任务,但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场所和时间上更多的自主性,致使部分同学集体意识淡漠,班集体凝聚力不高。“1+2+1”模式选取团员所在班集体进行共建,发挥优秀团员的组织力和号召力,把班级同学凝聚起来发挥青春正能量。

  共建团员作为优秀分子,一方面要主动在班内担任职务,自发为班集体作贡献,协助辅导员和班委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班级架构,尽量扩大影射面,让关联网覆盖到每位同学,提升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团员在班级思想阵地建设中的作用;在日常文体活动、暑期社会实践中,共建团员要敢于亮明身份,化身协同完成任务的重要支撑,在过程中注入更多的思路和活力,遵循行动方向,保证班集体运转和团建工作的连续性和丰富性。另一方面,架好党员与班集体之间的桥梁,做好宣传工作;共建团员既是班集体的一份子又接受党员直接联系,在共建模式推动过程起到重要作用,要善于利用资源优势打通模型对接端口,借助党团支部“红色”力量,拓展学生第二思政课堂的延伸,多围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开展以榜样精神为引领的特色活动,提升班级文化自有活力,扎实推进协同共建水平不断提高。

  (三)党员与班集体共建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学生党员可以将宗旨理念落实在班级、宿舍,架好党组织与青年学生的纽带与桥梁,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作用,深入共建班集体将所学运用于实践,宣传群众,服务群众,与班集体形成良性互动,畅通党员与群众的沟通渠道。

  首先,党员做客班会、思政课堂,分享自己近期所学理论成果和思想感悟,将时政理论借用学生易于吸纳的方式在班级宣讲、交流,或围绕当下某一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找到最佳结合点,化解群众思想误区,直接影响或改善学生群体理想信念和集体意识淡薄等问题,在锻炼大学生党员教育传播力和党性修养的同时,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

  其次,深入宿舍、课业小组,党員不仅要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关心群众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借助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帮助解决问题,把思想引导和关心服务相结合,融合促引领,形成有效联动模式,增加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在学院内营造充满人文色彩的和谐育人氛围。

  再次,打造线上线下交流平台,班集体成员可就团员推优、党员发展等具体事宜私询党员,帮助其掌握基本概念和流程,并使党员发现班级需求点以调整今后共建内容,在交流中引导他们正确运用网络等新媒介,不盲目、不跟从,坚定理想信念,主动通过实践提高思想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在新形势下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结语

  时代在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压力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变通教育形式,提出党团班级共建模型,充分借助学生群体增补教育力量,让党团支部成员在思想和行动方面有积极转变,实现学生群体从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者”,求真务实,推进党团班级协同共建机制落地见效,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水平,使高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走上新台阶,培养有担当、有力量的时代新青年。

  参考文献:

  [1]蒋毅,周向文.高校党团与班级文化建设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6).

  [2]李通.以实践育人助推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的路径探析[J].新西部,2019(24):115-116.

  [3]马恒旭,周天奇.新时代下高校党团共建的探索与研究[J].智库时代,2019(50):24-25.

  [4]唐成.高校共青团大学生思想教育引领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传播与版权,2020(01):164-166.

  [5]李林青,杨青青.基于协同育人视角的高校思政教育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19(50):115-116.

  [6]毕立雄,李振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究[J].科教文汇,2020(7):30-31.

  [7]卢娜.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榜样作用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