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父亲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家庭的重要角色,中国自古以来就将父亲定义为一家之主,被视为整个家庭的核心人物,他的存在给孩子带来发展方向性的指引。《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往往至关重要。不管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父亲都必须占有一席之地。而如今不管是父母健全的家庭还是单亲家庭中都存在父亲角色缺失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的阅读,从不同层面总结了老卡尔在儿童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起到的作用,着重提出对当代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角色缺失;父亲角色;幼儿
一、引言
人的教育工作是一件长久的、有深远意义的事,而家庭教育则所起到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高于学校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亲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作者。”实际上,父母的延续是孩子,孩子是父母根的延展。调查显示,在我国,不同的家庭背景下,家庭对儿童价值观和影响是不同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涉及了家庭中父母双亲个体本身,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又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角色地位的不同,对孩子的教育发挥着不同影响,在当下教育环境中父亲的教育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考量和审视。
在教育的问题上,人们总会产生不一样的讨论,因此我们借鉴一位成功的育儿范例——卡尔威特,来具体分析老卡尔的教育经验,以及国内外在教育范畴中父母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
二、幼儿的主要教育环境
(一)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基于家庭教育之上。优秀的家庭教育对于造就学生良好品德与个性起着关键性作用。学生平时的表现与家庭教育是否完善有直接关系,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模仿的样本对于孩子来说,父亲的坚韧、母亲的勤劳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学校教育中就更加容易吸收为学校教育奠定基础。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枝叶型的伸展。在学校中也能够教会学生更多做人的道理,包括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这些品质都能够反映到家庭当中,为家庭教育有效的开展提供保障。
(二)学校环境
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互补性,家庭教育对人的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与学校教育对人的合作和交往等技能的培养形成互补;家庭教育对人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形成互补;家庭教育对人的情感的深入性和行为的示范性与学校教育对培养人的正确认知和是非判断能力的专业性形成互补。其中一方不可将另一方取而代之,两者缺一不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让其成为社会可造之材;但两者所站的立场有所不同,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形成互补。因此,必须树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双方更需要相互重视,强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
三、幼儿教育环境中父亲角色分析
(一)传统父亲角色的定义
苏联一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父亲在家里应当是最有权威的人,他的威信越高,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越严。”所以,人们对父亲这个角色传统的观念就是严格,是一家之长,孩子永远做不到跟父亲撒娇。
在中国长期“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传统家庭角色的分工,即男主外、女主内,不同的社会分工形成不同的社会期待。所以,传统角色意识比较强的男性就会认为自己的责任主要在于养家糊口,于是他们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教养孩子。父亲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是严肃、规范和威望的化身,是家庭中的绝对权威,而母亲这一角色则是子女日常生活的保姆、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因为这样的分工,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就变得严肃而有威望,所以和子女情感交流少,较为疏远。同时,传统角色意识下,女性往往不愿意让男性过多参与育儿工作,她们反而会认为家庭型的男性是“没出息”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参与程度,即使有些父亲可能更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养育孩子身上,但在种种角色观念的影响下,这部分父亲依旧展示着在家庭中“主外”的角色特点。
(二)父亲角色在教育中的重新定位
有外国研究者证实,即使两个月大的幼儿也能分辨出抱他的是爸爸还是妈妈。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女性的角色也开始出现了转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主妇,“母亲”这个词不再代表着一个家庭的保姆,她们开始变成劳动市场的主力军,也开始肩负起提高整个家庭经济能力的重担。就中国而言,国家生育政策放宽,母亲在孩子3岁前参加工作后,祖父母承担着照顾幼儿的主要工作,他们在育儿方面算是经验丰富的人,但是在育儿方法上算不上科学的。而且父母双亲未参与到幼儿成长比较重要的时期中。那么育儿方式就此将发生改变,要求父亲参与其中,而不是选择交给祖辈。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在幼儿教育中,无论是性格培养,还是情感教育;无论是智力培训,还是孩子道德品质的培養,父亲都起着巨大的影响。”
在小卡尔的教育中,他的父亲老卡尔威特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开头就沉痛地讲述了老威特的不幸遭遇:第一个孩子刚出生几天就不幸地夭折了,直到老卡尔52岁才有了第二个孩子。可惜的是这个孩子是先天不足的脑瘫儿童:一生下来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他的反应也非常迟钝。老卡尔面对第二个孩子,悲痛不已,还在写给弟弟的信上发誓“我必将他培养成非凡的人”。在培养卡尔威特的过程中曾经遭受过诸多信奉天赋论的保守教育家屡次围攻,他愤然地声明道:“我要说的观点只有一个:对于孩子来说,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事实证明,老卡尔威特用他的行动教育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
老卡尔并没有认为教育孩子只是母亲该做的事,父亲对小卡尔影响非常大,例如在父亲眼里母亲是最伟大的,作为人,应该先爱自己的母亲,生活中老卡尔与妻子相处时也十分照顾她,很少争吵,发生分歧时也不对妻子发脾气,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卡尔,所以小卡尔十分爱母亲,学着父亲的样子爱护母亲,慢慢地,他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和理解他人。
(三)父亲角色缺失在幼儿成长中的影响
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性格培养,还是情感教育;无论是知识训练,还是道德品质的培养,父亲都起着巨大的影响,好的和不好的影响都同样巨大。父亲对于幼儿所产生的作用往往大于母亲。因为在孩子的眼中,父亲是力量的象征,是祟拜的对象,是学习的榜样。孩子对父亲是“有样学样”,父亲的行为、观念等对于幼儿的成长都会产生长足的影响。若父亲在家庭中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幼儿塑造一个正面的榜样角色,在榜样力量的映射下,幼儿也往往能成为优秀人才。若父亲在家庭中长期染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也会养成各种不良习惯。由此可见,父亲的身教远远大于言传,以身作则是父亲角色担当的重要原则。
家庭的主要成员是父亲和母亲,这两个角色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完全不同的,是不能互相替代的,若要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需要父母共同参与其中。就幼儿成长过程中参与的亲子游戏而言父母发挥的优势是相互互补的,父亲往往能给孩子带来猎奇的想法,而母亲则是发展幼儿的身体和情绪调节方面。因此,父母健全家庭的孩子心理上安全感缺失、易情绪化、暴力性等负面现象出现的几率会比单亲家庭的孩子小很多。
但调查显示,我国的离婚率正逐步增长,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多,2017年开始离婚家庭超过4 000户,离婚后父亲获得抚养权的比例占30%,单亲父亲首要的选择不是自己抚养幼儿,而是将抚养责任交给长辈。这就意味着家庭中父母角色的缺失率变大。而在幼儿的教育中父母角色缺一不可。但也不乏健全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人们依旧依附于传统意义上父亲的家庭職能,在书中卡尔威特提到,他的父亲认为0~3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在幼儿期就没有父亲没有参与到教育中,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三字经》中也有说:“养不教,父之过。”可见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亲子关系中,父亲陪伴孩子本是父母常规的行为与习惯,但社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更多地加在母亲身上,从而父亲的角色就时常被忽略。但事实上父亲角色的缺失或偏差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问题。比如,会影响孩子性别角色的发展,影响孩子道德发展和犯罪行为产生,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同时,研究表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父爱,或者父亲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孩子在性格上很容易易怒易暴躁、喜怒无常,甚至会离家出走,最后出现犯罪行为。
作为江苏省普通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笔者就任教小学二年级学段做了如下调查。
如表1所示,三个班中单亲家庭数量占据总人数的19%,而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子女抚养权归为母亲;从父亲接送孩子的数据上看,父亲基本不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这些实例总会让人担忧,幼儿的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父母爱的教育,这是一种长久且伟大的情感,对于离异家庭来说,虽然家庭结构特殊,但父母双方依旧要扮演好各人的角色,将双方角色特点作用在孩子身上,这样能大大减少孩子成长过程中性格缺陷的可能性。健全家庭中父母更不能忽视自己的家庭角色职能,特别是父亲,要积极参与到育儿过程中,卡尔威特的父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同时,职业女性会因为家庭琐事和工作因素影响到情绪,这样会大大影响自身和父亲育儿效率。
参考文献:
[1]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M].杨娟,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付亚男,马丹.从《卡尔威特的教育》看家庭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5):123-124.
[3]李霞.父亲角色在孩子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