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教育行业发生的转变显著而深远。作为与社会发展关联度相对较高的领域之一,教育工作唯有充分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工具,不断引领学生接触、适应新型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实现突破。本文中,笔者将围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新型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在近年来伴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变得重要、热门,作为一项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交叉型学科,它不仅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而且能够深刻而广泛地建立起与其他多种学科的密切关联,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于高端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现阶段的数字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远不能适应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要求,如何针对现存问题寻找出一条能够适应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的道路值得我们深思。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定位
数字媒体技术的主导学科为数字技术与信息科学,其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并将大众传播理论作为依据,具有显著的综合交叉学科属性,可以利用信息传播技术并将其推广至其他相关学科,如管理、艺术、教育、文化等,达到与艺术有机融合的效果[1]。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内涵与本质属性,这种跨学科的专业设置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无论是基础积累度、知识面跨度,还是适应能力、认知能力等,都相对于其他专业培养具有显著优势,由此培养的人才能够基于相对完善的知识架构、高度的适应性等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也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人力、智力支持。基于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充分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理论、基础实践设计制作与开发能力,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业激情,务实上进、拥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与职业道德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浅析
针对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内涵与包含内容,教育教学任务必须在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将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强化作为重要目标,而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则不仅要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特色、学科培养特色,而且要本着实践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达到以技术为主、兼顾艺术的效果[2]。具体来讲,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要包含音频技术、视频技术、网络与传输、动画等各个板块,并按照公共基础、艺术基础、技术基础三个层次来搭建课程架构;在开设公共基础课的同时,可以有代表性地开设视听语言、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数字媒体设计基础、图形图像设计等技术类、艺术类课程,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专业内涵;而在专业课设置上,可设置3~10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程选择,并安排实习环节。
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充分建立
实践教学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在于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这是教学体系价值发挥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人才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落脚点。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身而言,实践环节需要达到整体课时的50%,由此可见该环节的重要价值。为充分彰显专业教学特色、达到教学目的,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搭建起层次化、清晰的多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3]。
其一,课内实验环节是起点。课内实验环节与课程理论基础相呼应,实验环节需要涵盖艺术、技术、专业等基础实践的不同层面,各层面的开设都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实现到实践的过渡为目的,这种理论服务于应用、极具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教学内容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相对完整的技能非常重要。在具体课程搭建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性地利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法、主观设计法等,将知识点、技能培养点有目的地贯穿到教学案例中,借助于教师精讲、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等形式来领会教学精髓。
其二,集中实训。一到两周的集中实训是检验学生对理论、课堂实验掌握程度的最佳时机,也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在集中实训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重点融入进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某一项作品的整个设计链条中,从策划、设计、创新创意、具体制作,直至完善、宣传以及最终的发布,这种全面亲身参与的经历对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动手能力的提升乃至对其专业整体价值的认识与认同都有重要的意义。从狭义上讲,与课程设置相呼应的实训能够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而从广义上讲,这是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以及综合职业素质的必然过程。
其三,实践拓展[4]。除了上述的课内实验、集中实训,必要的拓展实践对于学生内在动力的提升价值也非常显著。校方可有计划地为学生安排校内外实践机会、技术服务机会,教师也要多加鼓励,如公益性摄影服务、学院活动中的音响与灯光布置、某公司的多媒体宣传片制作等,都是实践锻炼的好机会。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师横向、纵向课题,校内自主创新项目的机会,定期举办校内竞赛,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这些环节不仅能够推动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增强其职业自信心、成就感,使其从内心深处热爱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此外,针对教学体系中难度较大、比重较大的部分,可以开设专业的综合实习,具体可安排在最后两个学期开展,学生可以前往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实习或完成毕业设计环节,这一与企业具体工作实践相融合的宝贵经验有助于为其今后就业提供一定的指引。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优化
在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建立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断实现更新来提升实践教學效果[5]。
首先,校方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于人才要求的高标准及综合性要求,唯有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运用能力强以及具有不断拓宽知识面的综合素养,才能够适应就业,服务社会。为此,学校要充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将教学与具体项目开展有机融合(项目教学法),切实开展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法)等,增进学生接触实践的几率。
其次,校方要主动拓展实践基地,可通过与公司签订人才合作培养协议,来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机会,甚至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来定向培养专业人才,这种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实践贴合。同时,在教材优化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内容的先进性、创新性、整体性以及实用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程度来有层次地调整考核标准[6];期间,要充分关注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为教师定期提供前往社会企业学习的机会,来从教师层面增进其对本专业实践应用价值的认同度,并鼓励拥有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来学校兼职。
再次,要加大对教学环境的整体投入、改善以及整合,大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验室、数字动画技术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小到录音棚、影像室、教学管理软件、具体的图书资料等,都要通过有机整合来实现统一调配,来供给课内实验、集中实训、实践拓展、专业综合实习等。
最后,要一改过去“一刀切”的实践教学成果评价机制,形成相对综合、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标准,将笔试、实操相结合,答辩、作品展示相结合,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统一评价。每年邀请全体教师以及行业内的专家共同开展论证,针对专业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展开经验汇总,从而围绕学生理论学习、职业素质培养、技能训练乃至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形成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同时,倡导讨论式、启发式、合作式互动教学与评价,无论是获得奖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还是在校外具体实践中获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团体,以及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极具创意的作品,都要给予充分肯定,都要纳入衡量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价方面[7]。
四、结语
新时期赋予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新责任、新任务,唯有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顺应信息科技时代,将创新精神充分融入人才培养,并充分借助于新型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备,才能完成新时期人才培养使命。在本文中,笔者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定位出发,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并基于此针对数字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优化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期为行业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汪文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问题探究[J].明日风尚,2018(5):25.
[2]晏涛,邓赵红,王骏,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机器视觉类课程的建设与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9):46-51.
[3]唐宁.对“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设计的思路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7):250-251.
[4]柏晨露.浅谈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8(29):95.
[5]贺涛.创新背景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实践: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4-6.
[6]刘泽艳.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探析[J].科技資讯,2019(2):167-168.
[7]李小苓.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7):61-6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