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学生党建“网格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653
吕美强 罗可成 魏晓菲 李早霞

  摘 要:随着党建工作在高校学生的积极开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党组织,这一方面壮大了党员队伍,但另一方面也为党的管理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发展需求,高校党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格化”建设的建议与措施,以期为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

  一、引言

  在党建工作新时期,高校应充分结合党建发展需求和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改革、创新党建工作,以形成更加立体、交互性更强的党建模式和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效率高、精细化高、全面性高,已经在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针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高校应在党建工作中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此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党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体制不完善

  近年来,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重点在扩充学生党员人数,发展更多优秀党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给高校学生党组织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此外,高校党建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规章制度不完善、建设队伍力度小的问题。党支部缺乏完整的建设结构体系和制度,也没有宣传委员以及组织委员等职务,这严重限制了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很多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兼任,然而辅导员本职工作就负担重、压力大,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党建工作,这导致学生党建工作有名无实,党组织也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严重阻碍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生党员综合素质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都开展地如火如荼,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有效树立了学生的积极思想。但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经验,思想觉悟不够高、对思想观念的分辨力有所欠缺,社会的不良现象和风气很容易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党支部思想教育形式单一、枯燥,无法引起学生党员对思想教育内容的兴趣,更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大学生党队伍建设的形式化,容易让学生党员对党建工作产生错误认知。现阶段,大学生入党的功利性因素逐渐扩大,很多学生入党仅仅是为了给自己毕业后的就业谋取福利,还有学生入党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这些功利性较强的入党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

  (三)学生党员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党员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党员管理。很多高职院校会安排学生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阶段去企业顶岗实习,这就加大了学生党员的流动性,管理工作相對来说比较麻烦。此外,在顶岗实习期间的预备党员,脱离了学校管理,党支部组织对预备党员的评价、考核等工作就只能局限于预备党员的自我评价及企业领导同事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同样给党支部组织的管理和考察带来了一定难度。受环境、工作等因素影响,毕业生党员在校期间的入党激情会有所下降,进而导致其党建管理工作的配合度降低。此外,很多毕业生党员的工作单位并没有设立党支部,导致他们无法参加党组织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校党员管理的难度。

  三、高校学生党建“网格化”建设措施

  (一)科学合理地建立党建管理网格

  高校建立党建管理网格,应始终秉承系统完整、便捷、平衡、差异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党员的年级、专业等因素,把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作为重点管理对象,把管理内容扩展至学生身心、生活等各个方面。首先,需要将管理网格分为四个等级,一级网格由多个二级网格组成,人数控制在900人左右,由党支部书记担任一级网格管理者;二级网格由多个三级网格组成,人数控制在250人左右,由辅导员担任二级网格的管理者;三级网格由多个四级网格组成,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由学生党员或班级团支部书记担任管理者;四级网格以宿舍为单位,人数控制在10人左右,推选一个寝室长或党员担任四级网格的管理者。所有等级网格的人数需要在下级网格人数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具体人数可根据学校实际学生人数调整。网格建立完成后,高校需要实时考察各级网格的管理效果,并根据实际问题调整、优化网格划分等级、人数等内容,以提高管理网格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建立符合新时期党建工作需求的党支部形式

  首先,高校应在学生公寓建设党支部,将党建工作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可以促进公寓管理中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有利于加强高校党支部组织与学生的联系,拓展高校党建管理工作的渠道,提高党建管理工作的效果,更全面系统地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与影响作用。其次,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支部。社团是学生丰富课余生活的重要场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高校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支部,是创新党支部形式的有效方式。再次,根据专业划分设置党支部。例如,在同一专业的多个班级中建立党支部,或根据年级划分党支部,这可以加强各年级、班级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党员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最后,根据特殊人群和教育模式设置党支部。例如,结合实际建立国防生党支部,根据毕业生、实习生等特殊群体建立党支部,这可以确保毕业生和实习生的教育和管理效果。

  (三)确保网格组织的效果发挥

  “网格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效率和效果。高校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个“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制订完善的网格管理工作细则(包括工作内容、评价考核、联动机制等)。领导小组的成员负责学生“网格化”管理的协调处理工作,并配合党支部组织党建宣传、培养考察等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领导小组成员需要按照生理、心理、学业、情绪等多种因素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学习及生活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以为后续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还需要通过日常管理工作开发和培养党员积极分子,通过四级网格收集学生的学习、生活等信息,并以此为据考察学生的入党积极性,通过二级和三级网格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能力和思想觉悟,并掌握入党积极分子与介绍人之间的联系,做到全方位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真实想法和思想觉悟,进而提高学生党员的培养效果;还应通过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扩大其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进而吸纳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例如,通过开展宣传校园精神、党员精神等活动,充分发挥网格的作用,扩大党支部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四、结语

  随着党建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不断深入,高校党支部组织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同时,党支部组织的建设工作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制约着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效果。“网格化”建设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运用,是完善党建体制结构、提高党建开展效果、完善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对提高高校党支部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和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创新和完善传统党建管理模式,以满足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宏建,尹作升,周作福.关于大学生党支部网格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和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117-120.

  [2]王朝阳.高校学生党建“网格化”建设的思考[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8-11.

  [3]王健华.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党建网格化管理路径探究——以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为例[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38-241.

  [4]马柯娜.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1(4):54-5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