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职机械制造领域课程师资队伍本土化培养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7182
单均镇

  

  摘 要:中职学校建设一支机械制造领域课程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中职学校“双元制”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办出职教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方法。机械制造领域课程教师队伍的培养有详细的内容和明确的要求,也有着多方面的培养途径。本文详细阐述机械制造领域课程教师队伍本土化培养的背景,并提出机械制造领域课程教师队伍本土化培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造;领域课程师资队伍

  “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一种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教育模式下,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知识,同时要求教师了解企业的实训情况。近年来,“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国广泛兴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我国目前缺乏像德国重视职业教育的企业家,使得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强调职业教育的区域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克服不利因素,积极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将双元制职业教育领域课程模式本土化,而教师队伍是实现双元制教学模式本土化的关键。因此,中职学校机械制造领域课程师资队伍需要积极推进本土化培养。

  一、领域课程师资队伍本土化培养的背景

  (一)领域课程的背景

  柳教职成[2015]1号文,明确提出:服务柳州当地装配、制造产业调整升级,培养能适应产业调整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动力,以提升国际化水平为重点,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化行动提升柳州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这为柳州市中职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中职学校机械制造领域课程是培养柳州市制造业产业转型需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领域课程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

  (二)领域课程师资特点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以领域化课程教学为特点,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中,专业课教师大多数来自生产企业,具有丰富的企业生产经验,了解企业技术发展的信息,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他们经过系统和完善的教育理论培训后,能够快速胜任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工作。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为企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要求技术人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因此,双元制教育模式下领域课程师资具有实用性、复合型和行业性等特点。因此,中职机械制造领域课程师资队伍本土化培养需要根据领域课程师资特点为出发点,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三)目前学校师资现状

  目前,学校机械制造专业超过60%的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企业生产实践。学校大部分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缺乏企业生产实践工作经验。学校提高机械制造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也是安排教学任务少、毫无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由于教师缺乏丰富企业生产经验,使得教师难以胜任职业技能指导教学。

  其次,学校具有生产企业生产经验的教师较少,并且缺乏系统的完善的教育理论知识培训。这些教师能够比较详细地向学生讲解专业技能知识,但是对教材的理解不深、讲授能力不高,无法深入浅出地讲授专业技能知识,导致无法有效地执行学校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因此,中职学校要根据本土化职业教育的特点,重视职业技能指导,加强领域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二、师资队伍培养的主要措施

  教师是有效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核心,中職学校必须要使教师个人需求与学校事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实现教师与学校双赢。中职学校领域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要与教学、日常管理紧密联系,通过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分析,更好地统筹培养、聘用、晋升,将教师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发挥教师的最大价值,将其放在更为合适的岗位上使其价值最大化,从而达到优化师资队伍。中职学校机械领域领域课程师资队伍本土化培养主要从转岗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引进兼职教师、指导技能比赛和制定激励措施五个方面实施。

  (一)校内转岗培训

  中职学校要有计划地对专业负责人实施转岗培训。例如理论教师转为领域课程教师或者是实习指导教师转为领域课程教师。培训的方式采用聘请德国专家和聘请国内企业专家到学校内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方式,对培训后经考核合格的教师,安排到相关领域课程专业岗位工作。中职学校要每年选派1~2名优秀的专业教师或优秀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外出参加考察学习、区培或者国培。通过培训进修和考察学习,使教师的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建设等方面得到巨大的提升。例如我校聘请德国专家和国内专家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政策、情境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操、评价反思、考取证书等做了系列讲座,(见表1所示),为我校机械制造领域课程教师队伍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让师资队伍执教水平得到提高。

  (二)企业挂职锻炼

  我校机械专业教研组与合作企业共同拟定到企业实践培训的方案、制定培养目标,制定培训项目,制定考核细节,在企业中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师傅,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根据国家要求规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2个月以上的时间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培训,学校要将教师在企业实践培训的考核指标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中职学校教师要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有针对性的对机械制造中的生产准备过程、工艺分析、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参数调整、设备点检与维护、特种加工、逆向工程、行业中新型技术等知识进行了解和熟悉,掌握最新的机械制造技术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水平。

  (三)引进专业技术人员

  根据领域课程需求,中职学校机械制造领域课程师资队伍要想实现本土化培养,必须要聘请行业内专业实践技能丰富、理论知识扎实,兼具授课技巧高、职业素养高的优秀教师,积极推进学校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兼职教师的价值,让教师把最新的行业动态、就业趋势及新技术带进课堂,实现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带动其他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教学授课水平。中职学校还可以实现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融合,实现互帮互助,相互探讨,优势互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四)积极指导学生参与技能比赛

  技能比赛是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指导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检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中职学校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技能大赛要求,认真选派专业课教师与技能优秀的学生组队参赛,教研组和专业课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保证学生能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同时,学校会根据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分阶梯、有针对性地组织执教水平的比赛,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指导水平。

  (五)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

  中职机械制造领域课程师资队伍本土化培养还需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让教师主动提升能力,满足教学要求。教师转岗培训或者企业挂职实践培训均设置合理的激励措施,在转岗培训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可以实现转岗认定;对于不合格的教师,实施降级处理。而在企业挂职实践培训中,教师的表现计入年度评优、评先。其次,学校还根据领域课程工作,制定了工作量计算、KPI考核制度等措施,保障教师的切身利益,稳定教师队伍。合理地激励措施能够有效激励教师学习和提升,努力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语

  总之,中职机械制造领域课程师资队伍本土化培养的方法有很多种。只有深刻理解“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内涵,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才能够有效地推进领域课程师资队伍本土化培养。双元制教育模式下,学校必须要和企业联动,让教师队伍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企业生产实践经验,才能有效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蒋洪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双元制”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4):45。

  [2]薛珊.现代职教体系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探究[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3):80-83.

  [3]周军.德国“双元制”对师范生职业技能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J].科技资讯,2015,13(6):160-161.

  [4]陈雪.重庆市S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