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长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的教育体系,既要平衡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企业的利益,也要兼顾学校教育的责任。本文从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各方需求分析、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基于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剖析,论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之“术”和创新创业之“道”。
关键词:创新创业;深度;四位一体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创新创业之“术”的培养,更要注重创新创业之“道”的培养,新形势下单纯依靠学校一方的资源,很难完成学生创新创业全过程的能力和素养培养。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高职院校依托深度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优势,借政府、企业、园区、协会之力合作育人,是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一、创新创业教育各方需求分析
(一)学生需求分析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创新创业仅有模糊的认识,希望将来能参与创新创业,但不知道创新创业应该具备什么基本素质,不知道应该做哪些准备,学生们普遍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创业就是开公司做生意”。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中没有明确的创新创业方向的学生占比达到85.7%,其中未参加任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生中没有明确方向的占比达98.2%,参加过SYB培训或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普遍具有明确的方向。
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学生不仅期望得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希望有合适的平台提供创新创业训练,能够得到创新创业实践,能够得到系统的创新创业指导。学生希望能够得到创业成功企业、校友的宝贵经验,希望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综上所述,学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素养、方向、平台和技巧四个方面。
(二)学校需求分析
从学校需求来看,高职院校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框架下,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入,不断推进学校自身品牌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优质就业率,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首先,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创新创业竞赛,获得优异的成绩,明显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其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能够显著提升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对提高就业率有显著作用;再者,创业成功的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不但能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也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调查也发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本也是学校考虑的重要因素,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创办了自己的众创空间、创业学院、创业俱乐部等创新创业平台,场地、师资、物资、设备等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是对很多民办职业院校而言,这些资金成本都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国家政策明确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引入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或许是解决教育成本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企业需求分析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明确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调研结果显示,97.4%的企业愿意参与学校校企合作项目,其中82.1%的企业愿意参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自身的人才需求提前植入校内教育,目的性和选择性更强;另一方面,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生产设备和工艺的升级、优化管理结构,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参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动机。一是希望学校持续提供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用人”一直是企业最直接、最基本的需求,当前企业面临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流动频繁,员工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希望学校的技術骨干为企业提供持续改进的技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队伍,也建立了各种研究所,教师带领的创新创业队伍恰好能为企业革新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希望与学生、学校一起分享创业成功的红利,实现共赢。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有挑战的投资,企业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在学生创建的公司中持有一定的股权,一旦学生利用企业的投资创业成功,企业将获得丰厚的资金回报。四是通过赞助学生创新创业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社会影响力。企业参与学校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提高行业知名度,间接提高企业营收。
二、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路
学校构建课程、竞赛、实践、服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基础教育模块—创业就业能力提升模块—竞赛模块—精英培育模块四个平台,构建分层递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其中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平台主要开设心理健康、思政教育、职业素养、创新创业基础等必修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之“道”,该平台覆盖全校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平台主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场能力实训、就业创业讲座,辅以企业开展的跟岗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的技能,该平台覆盖约50%的学生;竞赛平台主要基于产教融合的技能竞赛、行业协会主导的文创比赛以及政府主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之“术”,该模块学生覆盖率约占20%;精英培育模块主要依托地方孵化器、学校众创空间、创客教育基地、政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打磨、孵化、培育,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家,该模块学生覆盖率约占2%~5%。
在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中,企业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四层培养模型中主要发挥资源、经验、教学场地优势。在就业创业提升模块中,企业与学校合办“现代学徒制班”“企业专项班”“管培班”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企业为学生提供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平台,定期开展企业技术创新研讨会,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技术技能,逐步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竞赛模块主要引进企业真实案例、产品,开展企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同时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参与“互联网+”“创青春”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引进成功创业的校友返校分享经验,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在精英培育模块,主要邀请合作企业高管对成熟的竞赛项目进行孵化指导,企业以资金、技术、人才入股的形式与学生共同创业,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要充分结合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学校的优势专业、当地的产业布局以及企业自身的资源、技术和平台优势。调查显示,当前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都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例如,攀枝花有丰富的钒钛等稀有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水果上下游产业,当地院校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康养和水果产业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甘孜、阿坝、雅安等地依托优美的环境优势,重点引导学生发展旅游开发项目、现代农业项目。宜宾、泸州依托当地特色白酒产业,重点引导学生发展酒文化创新创业。
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文创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采用“合伙人”模式参与创新创业,例如,大型全屋定制家居企业通过在校内开设大师工作室,与学校共同成立公司,邀请学生以加盟的形式到二、三线城市开设门店,企业提供品牌运营机制、门店创业指导,毕业生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利润,降低创业成本。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依托京东、亚马逊、天猫等企业的商务平台,在校内开始产业(行业)学院,引导一批学生参与网络营销、网站运营管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机械、电子、物流、自动化类企业往往通过企业技术改进交流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结语
校企合作育人,充分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大势所趋。校企深度融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合理使用各方资源,兼顾各方利益,把“人”的培养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黄文敏,李先启.基于校企合作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52-53.
[2]陈传芳.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五闭环”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学文摘,2019(8).
[3]李玉萍.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6,7(3):74-7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