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路径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657
邹磊 张安涛 安莲 杜鹤

  摘 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共青团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改革大背景下,引领青年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高校共青团实现“思想引领”核心职能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高校共青团要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坚持方向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天然优势,抓好顶层设计、组织和队伍建设,做好结合文章,搭建文化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平台,实现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的双赢。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1]。“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之一,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青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人,而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高智商、高素质先进群体,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全面参与,同时,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带领青年大学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承担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对于“全过程、全方位”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共青团肩负的使命担当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共青团把握“政治思想引领”核心任务的必然要求

  2016年,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高校共青团“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引领”是高校共青团的核心任务。2017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進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也着重指出,要“强化文化育人,努力在校园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因此,在思想政治引领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共青团职责所在,充分挖掘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价值因子,引导青年大学生群体更好的自主性学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切实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共青团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共青团引导青年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特别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扩大和世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多元文化的激烈碰撞、多种价值观的持续渗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不良冲击,多种思潮在同一时空的涌现,毫无疑问会对成长中的青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综合影响。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共青团重大职能之一,要服务好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高校共青团必须把思想引领和青年学生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要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健康“免疫力”,高校共青团必须抓好具有强大民族精神基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剂“良方”,通过充分发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为思想不够成熟的青年学生注入民族文化基因,引导青年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抵御消极、不良思想的冲击,帮助青年大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确保思想上健康“不缺钙”。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共青团应遵循的方向原则

  (一)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

  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和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因子和精神基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土壤。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好二者内在统一性,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因子,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思想源泉。

  (二)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有机统一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育人职能是高校共青团的政治职能,是高校共青团的主责主业,是高校共青团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共青团发挥育人职能的重要途径。文化育人的直接目的是丰富青年学生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更深层次的目的则是要培养青年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能力,从而实现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青年大学生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更是文化创新的核心力量,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的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要有文化知识传播的支撑体系和渠道,更要建立起实践引领的载体和平台。文化实践是文化传承的现实延伸和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彰显传统文化现实价值的重要指标,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传承只有从知识的学习到现实实践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高校共青团在文化传承中必须把实践作为重要一环抓好,充分利用校内外文化实践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参与文化实践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因子融入到青年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实现传统文化“高大上”到“接地气”的转变,使其成为高校“立德树人”有力抓手。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共青团具备的天然优势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扮演着文化育人“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角色,组织活动有队伍、创新工作有抓手、推进任务有阵地,在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明显的天然优势。

  一是政治优势。高校共青团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是在高校党委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协调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枢纽单位,同时肩负着“凝聚青年,当好桥梁”的神圣职责,在工作中与青年教师和学生保持着密切联系,最大范围覆盖青年群体,拥有最为广泛的良好的群众基础。二是组织优势。从共青团组织的内部结构来看,高校共青团组织包括了校级团委、各院(系)级分团委、团总支、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团组织、学生团队团组织等在内的各种组织,组织机构健全,组织脉络清晰通畅,能为各类文化育人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第二课堂”优势。除了第一课堂之外,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课余文化活动密不可分。活动内容涵盖了文体活动、素质拓展、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丰富多彩的活动多为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这些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渠道和载体,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四是青春优势。高校共青团是青年大学生自己的组织,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角,青年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值人生黄金阶段,思想上积极向上,学习上追求创新,生活中充满激情,这些因素都为文化育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共青团应对的策略路径

  立足当下,高校共青团应当增强责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充分发挥自身育人优势,统筹规划、科学设计、精准施策,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着力从顶层设计、平台建设和组织建设三个层面探索传统文化传承策略路径。

  (一)按“需”施“供”,抓好顶层设计

  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一整套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才能有效推进。对于高校共青团而言,一是要强化传统文化育人“供给侧”改革意识,突出青年学生的主角地位,以其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形成不同年级、不同群体、不同形式的分类教育机制,做到传统文化育人内容和形式上的“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统一,实现青年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缝隙覆盖。二是要优化顶层设计,形成框架完备、运行高效的工作体系和机制。一方面,高校共青团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协调校内外职能部门,挖掘校内外师资和实践基地等教育资源,构建起包括内容体系、平台路径、运行机制、服务保障在内的传统文化育人系统,为传统文化育人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按照高校共青团改革要求,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强化组织内化运行机制,把传统文化传承作为各级团组织思想引领的重要工作内容落实到团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

  (二)立足“一心双环”格局,抓好组织和队伍建设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高校党委领导下,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

  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体系优势,一方面是来自学生又服务于学生的学生干部群体优势。因此,高校共青团要通过抓好组织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共青团自身活力和创造力,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实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育人实效。

  一是优化团组织建设格局,增强组织活力与战斗力。按照共青团改革要求,进一步深化学生会、学生社团和班级团支部等学生组织架构改革,突出学生会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会在学生活动设计、组织开展方面的模范引领作用,逐渐改变“上传下达”的活动开展方式。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指导,淘汰名存实亡的“僵尸”社团,合并功能相近的同质社团,大力发展特色社团,增强社团吸引力和凝聚力,让社团活动真正做到“百花齐放”。对于班级团支部等其他学生组织,强化团组织功能定位,在工作开展中,既要有“规定动作”,又要有“自选动作”,鼓励其积极主动开展“花样动作”,为覆盖面最广的团组织注入内生活力。

  二是要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增强责任意识和工作本领。完善学生干部选拔、培养、使用、考核、激励等一整套学生干部打造方案,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把思想引领摆在首位,强化使命担当意识,树立服务意识,提升学生干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推进落实等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干部先进性、示范性,将其打造成引领高校文化育人的突击队和生力军。

  (三)做好融入文章,抓好平台建设

  传统文化育人不是孤立的、碎片化的,要取得实效必须与当前高校共青团的常规工作相融合。一是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搭建传统文化活动育人平台。首先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制度,立足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文化需求方向,采取竞标立项方式,以主持人为牵头单位,整合内容相似、形式相近的文化活动,打造一批质量高、受欢迎、影响远的文化精品项目。其次要积极引进高水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通过文化大家报告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形式,定期开展主流文化活动,拓展“我是读者”“诗词大会”等社会成功文化活动向校园的延伸孵化,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繁荣。最后要举办好关键节点主题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学、毕业等重要时段,设计、组织开展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育人的黏合度和价值。

  二是要与社会实践相融合,搭建实践育人平台。“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共青团的招牌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的优势所在,一直以来取得了学校育人和社会效应的双赢效果。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青年学生要实现从思想上升华传统文化价值,从理论走向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在校内,高校共青团要善于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创青春”“挑战杯”等品牌赛事中,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调研,进行传统文化产品研发,实施传统文化创业实践,增强青年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校外,高校共青团要广泛汇聚社会教育资源,打通文化供需通道,通过开展文化下乡、送温暖志愿服务、志愿支教等活动形式,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对青年学生的再教育。

  三是要与新媒体相融合,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当代青年学生是网络社会的“原住民”,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年学生“生活必须品”,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想走近青年学生,必须走进新媒体。当前,高校共青团已经在网络育人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各级团组织的微信公众号、QQ空间等常见网络平台建设和运营已初见成效,吸引了众多青年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网络育人的制度和机制也在不断创新。例如“第二课堂成绩”制度的出现,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因此,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上述载体和平台,积极开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承空间,不断推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满足青年学生网络生活需求的“美味大餐”。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6-12-02(0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01)。

  [3]共青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R].人民日报,2017-01-26(9).

  [4]崔余辉.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269(1):93-95.

  [5]莫憂.高校共青团推进文化自信融入文化育人过程的策略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8):128-131.

  [6]王小丽,李瑞杰.高校育人体系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选择与路径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