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对高校后勤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判、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提出当前高校后勤工作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就高校后勤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和体系构建的内容进行了阐述,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力开展。
关键词: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运行体系
一、引言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通常是指高校管理工作者在掌握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风险源的前提情况下,在事前、事中或事后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开展相关的安全处置工作的全过程。高校后勤安全是高校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没有高校后勤的安全,高校也就难以和谐发展。随着近年来高校改革发展,高校后勤所面临的局面不断严峻,注重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成为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迫切任务。
二、高校后勤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后勤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已经难以充分满足新形势下学校、广大师生对后勤安全服务工作的要求。加之高校后勤工作的相对独立性、服务对象的独特性,使高校后勤安全管理面临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办学规模扩大,后勤安全管理面临诸多压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学生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给高校教育“软硬件”带来诸多的压力,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方面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首先,各高校一定程度都进行了扩建或合并,校区面积的增加使各校区之间的距离较远,对于突发情况的反应处置在时间上会相对迟缓,给后勤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风险;其次,并校组建的一些新高校,各校区之间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文化差异、教学管理、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后勤校园安全管理难度加大;最后,在校学生不断增加,基本素质却参差不齐,而学校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学生数量的增长来说的滞后,也增大了后勤校园公共安全隐患。
(二)办学方式变化,加大了后勤安全管理难度
为了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许多高校不断开放办学模式,由以前的关门办学转变为开放式办学。高校的生源结构日趋多样,由招收国家全日制学生发展为开展各种培训班,很多高校还招收了国外留学生。同时,各高校之间的交往活动不断增加,校内外学术交流更加频繁,高校与地方、企业的联系也不断加强,高校校园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较复杂的小社会。许多高校校园美丽,有各种锻炼设施,也吸引了周边的许多人员前来校园参观游玩,或者进行锻炼,这些外来人员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校园内会发生一些治安、刑事案件,这些点多面广的情况无疑极大地增加了后勤安全管理难度[1]。
(三)经费投入不足,给后勤安全管理带来隐患
高校后勤工作所管理的范围较广,师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都有涉及,从电梯、道路、体育场馆等公共资源,到公共能源等。很多高校办学历史悠久,水电设备设施年代久远,但维护、保养和检测不及时,定期巡检维护、应急故障处理也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有关部门对后勤社会化的误解,忽略了后勤服务公性应给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学校围绕中心工作,大部分费用也向这些工作倾斜,导致后勤安全管理投入不足。有限的安全运行经费导致设施设备难以更新,后勤招不到、留不住人才,后勤人员文化水平偏低直接影响到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实施和效果。
(四)安全意识不足,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对后勤安全工作总体上是比较重视的,但是这种重视更多的是从顶层设计着眼,过于抽象化和政策化,缺乏“地气”。后勤安全管理工作中尚存在,要么后勤安全保障制度的不够健全,要么把安全制度束之高阁。由于高等院校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相对松散,大多数学校收入方式比较单一,所以在管理方面相对宽松,并没有制定特别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后勤方面也是如此,缺乏必要的奖惩机制。例如定期考核制度,这种在现代管理工作中广泛运用的方式,在大部分高校中都没有普及开来,绩效和奖励制度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就导致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危机意识也没有优化工作的能力,得过且过之下,自然也就不会去想办法提高后勤安全保障的服务質量[2]。
三、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内容
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体系具有自身特点,它基本涵盖了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领域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内容。笔者具体介绍公用设施安全、消防安全隐患及突发事件安全。
(一)公用设施安全
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能源动力供给设备、各类教学生活保障设施、教学实验设备,乃至修缮工程和建筑工程施工场所等都会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应实现全流程、全日制、全员性管控。有的高校学生宿舍设施设备更新慢,与现有国家规范标准不符,有的高校教师使用操作教学设备不规范不按照,存在风险隐患。另外,在学校的基建工程管理中,有的高校对建筑工地管理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工地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也给学校师生通行、生活等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二)消防安全隐患
消防隐患存在于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例如,食堂可能存在煤气着火的隐患,宿舍可能存在私拉乱接、使用大功率电器、使用明火、人走充电等隐患;供电中可能存在线路老化、线路短路、超负荷用电等隐患;工程维修中可能存在未按要求焊接、易燃易爆品使用不当等隐患;楼宇管理中存在消防通道堵塞、安全出口锁死、消防栓不能正常补水、消防泵不能启动、消防中控失效等隐患。这些隐患有的是人为造成的,有的却是客观存在的。面对高校后勤复杂的消防安全形势,需要依靠消防设施(设备),从源头控制,将各类消防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三)突发事件安全
高校后勤突发事件是指在高校后勤工作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引起的影响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应对的事件。高校后勤突发事件从事件性质划分为自然灾害类事件、事故灾难类事件、公共卫生类事件、社会安全类事件,在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开展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把可以预见和可能发生的各类隐患事件分析透、思考清楚,把风险值降到最低程度。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临危不惧、泰然处之,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高校后勤安全体系建立原则及内容
(一)高校后勤安全体系建立原则
由于高校后勤工作涉及面广、安全风险问题较多,因此在建立高校后勤安全管理体系前需要确定构建体系的基本原则,后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原则可归纳为如下5点。
1.全面覆盖的原则
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等标准要求对高校后勤服务过程涉及的风险和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而且还要对后勤服务支持性过程涉及的风险和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覆盖后勤所有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从而实现全面的安全管理。
2.目标管理的原则
以安全为工作导向,有效发挥员工主体作用,自上而下地制定后勤各级组织和员工的层级分明的安全目标,使后勤各级组织和员工具备最佳安全意识;在后勤各部门、工作人员自觉参与下,成为后勤自觉自为的行动,有效控制后勤安全风险。
3.过程监督的原则
为了能更好地梳理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过程指标,采用过程管理的思想对高校后勤的各项活动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将各项工作安全要求和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管理工作要点的具体要求,较为系统地识别各过程存在的安全风险。
4.预防控制的原则
安全管理重在预防,在充分识别后勤现有安全风险、重大安全风险的基础上,将全体员工对自身岗位涉及的安全风险、重大安全风险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或应急预案,使之在日常工作中具备应有的安全意识,这样能更好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5.整体协调的原则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既是在原有管理基础上实施,又是对以往原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改进的机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建立控制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还要结合自身特点整合,从而实现整体优化、系统提升[3]。
(二)高校后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内容
建立高校后勤安全工作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确保高校后勤各项工作的安全科学运行,这个工作体系既要涉及后勤工作的各个重点环节,也要能够有效指导实际管理工作,这个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全面详实的安全台账体系
建立后勤安全管理工作安全台账体系第一步要进行后勤风险源排查,排查要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首先,要在开展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后,掌握后勤工作中各風险源头、各工作环节安全隐患及各部门的防控重点等基础材料。其次,建立健全后勤安全管理台账。对后勤工作中存在的各类工作风险按照风险点、风险源、风险等级进行全面排序,并绘制出风险分布图,对工作中存在的各个风险点一一对应的确定出风险排查方式、风险排查周期、风险责任单位和风险管控人员以及月、季度和年度风险考评标椎,把后勤安全管理风险用台账的方式把握在科学有效的可控范围。最后,结合情况变化适时对风险台账进行动态调整。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专家或专业人员对应风险台账进行合理调整、完善和补充,对新出现的风险点进行及时补充,对遗漏的风险点科学评估后进行增补,对风险等级根据情况的变化重新确定等级,使风险台账能够客观、及时和准确的反映出后勤安全管理工作的动态变化,为后勤管理工作提供充分有效的管理依据。
2.全程覆盖的隐患排查体系
为促进校园安全隐患的规范化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后勤相关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校园安全、校园环境整洁、设施维护等工作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后勤安全管理水平。首先,要成立上下联动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必要时应设立专门部门和配备专门人员。其次,确定隐患排查内容。例如,对校园环境,重点排查公共场地是否有随意堆放物料、搭建建筑物或其他设施等行为;对水电和电梯运行,重点排查校园公共区域内的电线、电缆、开关、输变压器等是否有损伤、老化情况。最后,每周排出下一周排查值班表以及本周巡查情况汇总,每日对对校园环境、校园卫生、校园绿化、水电和电梯运行安全、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隐患工作进行排查,每次排查完毕必须完整填写排查工作日志,排查结束后当日将排查及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并责令相关责任部门限期进行整改。
3.奖惩分明的评价考核体系
建立后勤安全管理工作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要根据学校和后勤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规范和公平的安全考核评价制度,这个制度需要有持续可操作性和实际工作的针对性,不能制定后就束之高阁。其次,要成立由多类、多层次人员组成的考核评价小组,成员可由学校相关学院的安全管理专业专家、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及在学大学生社团组织成员等组成,避免出现只有单一的上级考评方式。再次,在考核评价打分方式上要做到日常评价打分与月、季度和年终相结合,考评组打分与学校师生满意度打分相结合,安全工作的完成的数量与完成的工作质量相结合,最终做到客观、全面和公正的评价考核。最后,要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提高,还需要依靠完善的安全激励机制的作用,将奖惩制度与岗位基薪挂钩,安全与绩效考核挂钩,能与晋级挂钩,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4.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置体系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校发生的各类后勤管理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需要建立健全相应应急机制,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要把维护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后勤管理安全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树立起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后勤管理安全应急工作意识。在后勤应急管理工作中,首先,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其次,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并全面负责决策、组织、指挥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最后,建立善后处理机制。救援行动完成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学校相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全面开展公共突发事件损害核定工作,及时收集、清理和处理污染物,对事件情况、人员补偿、征用物资补偿、重建能力、可利用资源等做出评估,组织社会救助,制定补偿标准和事后恢复计划,并迅速实施[4]。
5.科学规范的宣教培训体系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应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安全工作原则,建立后勤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首先,要开展岗位安全培育,培训后勤职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其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传教育活动,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宣教安全工作的基本知识,让后勤职工普遍了解安全意识。再次,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培训,组织对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岗后督导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最后,要强化安全技术培训的管理,加强以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岗位人员为重点的各类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做到应培、尽培,同时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对不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上岗,要通过安全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后勤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水平及现场处置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高校后勤服务安全管理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建立起规范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后勤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陈柒叁.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J].教育现代化,2016(3):139-140.
[2]顾琼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7):161-162.
[3]陈卫忠,李兴道.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理论探析[J].管理观察,2014(29):139-141.
[4]唐国良,安卫平.高校后勤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14(1):75-7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