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与之相适应的艺术人才教育和培养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以专业艺术院校为主的专门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由于艺术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人们的普遍重视,学习艺术的人群逐步扩大,专业艺术教育也从艺术院校逐渐扩大到普通高等院校,众多高校纷纷设立艺术专业科系。同时,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也参与到艺术教育中来,兴办各种艺术学校和艺术培训机构。“艺术热”对艺术的发展不失为一件好事,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力量,建立科学完善的艺术教育体系,使艺术教育事业适应新形势下时代和社会的新要求,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专门艺术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优秀艺术人才,推动艺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只有与时代要求、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与新时期的艺术实践相结合,艺术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人才;专业;需求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有了更多更广泛的需求,从而带来了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随之而来的是艺术领域内不断有人成为明星,影视界、歌唱界、美术界等,名人层出不穷。这使得很多年轻人渴望学习艺术、渴望成为明星。学习艺术的人群骤增,各大艺术院校应接不暇,继而,众多普通高等院校也陆续开设了艺术专业科系。同时社会力量和一些民间资本力量也在“艺术热”中纷纷兴办各种形式的艺术学校和艺术培训机构。每年的艺术类专业招生都是万人空巷,以致艺术类高校和普通高校艺术专业连年扩招。艺术的热度有增无减,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这种过热的势头中,我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初露端倪。
二、我国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信息不对称带来了艺术人才的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由于报考艺术专业的人数居高不下,艺术类高校和普通高校艺术专业连年扩招,每年的艺术专业毕业生人数都在增加。然而,每年如此多的毕业生如何就业却是一个很少被关注的问题。事实是,艺术类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不超过五成,大部分的毕业生改行从事其它职业,或者和普通高校毕业生一样选择考研。而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干脆成了自由职业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漂泊。以音乐类高校为例,我国有九大音乐学院,而这些高校毕业的学生仅有很少一部分人进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大多数人选择留校或做了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电台编辑,或是到一些企业去,完全丢掉了本来的专业。但是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国家专业艺术机构,如艺术团体等单位还缺乏高水平的艺术专门人才。另外,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一些文化产业单位、企业奇缺既懂艺术又懂经济、懂管理的人才。这都说明在社会和市场需求与艺术教育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学校所设专业不完全适应社会和市場需要,从而导致众多的毕业生就业无着,而许多艺术领域又苦无专门人才。
其次,艺术人才专业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尽管时下人们特别是年青人和他们的家长热衷于艺术,但不能不看到这样的一个事实:有一部分人是带着明星梦来学习艺术的,有没有艺术天赋另当别论;而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更不是热爱艺术,也没有任何特殊专长,主要是因为学习差,考普通高校无望,所以在社会上的艺术补习班紧急突击几个月,考入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的艺术类高校或普通高校的艺术专业,实在是有混文凭之嫌。而另人遗憾的是,很多艺术类高校为了高出正常专业几倍的学费,将各种层次的艺术类考生吸收进来,其生源质量和未来前途可想而知。著名画家陈丹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艺术类学生:“每年我留心当今大学‘新鲜人,他们好学,但是茫然,可爱,但缺乏礼数,清纯,但和我一代人一样,先天熟谙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考试一套,生活又是一套……”
最后,一些专业艺术教育工作者资质差,承担不了艺术教育和指导的职责。目前社会上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各种课后艺术补习班,学声乐、学舞蹈、学绘画。那么我们学校包括小学和中学开设的艺术课程为什么不能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要,而一定要到社会上的高价补习班学呢。在谈到这一现象时,美国艺术教育家朱迪斯·伯顿教授就不客气地指出,课外艺术辅导受欢迎,说明学校里的艺术教育质量有问题。如果学校里的艺术质量高,艺术教师水平高,也用不着家长满世界跑,为孩子到处补习。她还指出,“艺术类高校应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二流的艺术家”。要想提高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质是关键。西方国家非常重视教师的素质,无论从事什么专业,都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获得教师资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我国目前艺术教师的任用还缺乏一个完善的考评测试体系,高校毕业生无法从事专业工作,就顺理成章地留校任教,专业再差一层的就到中学甚至小学教课。一层差过一层,其中不乏专业素养不高甚至很差的从业者。
三、如何解决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快速发展,文化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艺术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艺术人才的合理培养和教育必须走在前面。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艺术教育应注重几个方面的调整乃至创新。
(一)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
艺术教育要在不同形式、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和层次上设立不同的教学宗旨和目标。艺术教育目标和专业方向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比如,从目前我国艺术发展情况看,对人才的需求是求少数的“精才”和大量的“通才”。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市场化速度加快,现行文化体制在进行迅速的调整。各艺术团体等单位都在进行着人事制度改革,许多单位都在合并重组,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减少,更需要的是少数艺术领域的拔尖人才。而放眼文化产业领域,新组建的文化产业集团、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而正是这些部门单位奇缺既懂艺术又有经营管理经验或有艺术创意的通才。艺术策展、艺术品拍卖收藏、文化创意、艺术经纪,包括精通艺术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门律师等新兴职业要求艺术人才既要有普泛的艺术知识,又要对市场经济原理、管理理论、相关政策法规等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就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也要求艺术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设置有大胆的突破和创新。目前,大部分艺术类高校和一部分普通高校开设了文化产业学科、艺术管理学科等,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但其开放度和实践水平都还不够,对新兴学科还停留在理论探索之中,缺乏实践经验,培养出来的学生依然不能满足社会的多方面要求。从事新专业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原有各专业转行的,其实际工作经验几乎是零。因此,尽管新专业已经设立,但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几届新专业的毕业生并未充实到文化产业领域中去,其中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二)艺术类高校和普通高校艺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应有所不同
针对社会对文化人才的不同需求,艺术教育体系也应有所调整。现在藝术类高校和普通高校都在招生,培养方向和专业设置大同小异。但事实是,艺术类高校在艺术本专业上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并有着深厚的教学基础,因此,艺术类高校应该继续以培养精英艺术人才为主,为各专门艺术单位输送专门人才,也就是那部分“精才”。同时,还应该培养优秀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为各级学校输送艺术教育人才。而普通高校应该把培养重点放在社会急需的那部分“通才”上来。普通高校培养音乐家和美术家显然不会比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有优势,而应该利用综合大学的综合教学长处,结合一部分艺术基础教学,着重培养懂得艺术原理,但更精通经济、管理、外语等知识的优秀艺术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教育资源才能够充分利用,避免专业重复建设,甚至是不适当的恶性竞争。
(三)注重加强艺术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艺术人才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有待提高。我国过去的艺术教育重技艺技巧,轻人文文化。历年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选手们面对最起码的文化艺术知识时面红耳赤的样子我们都还历历在目。艺术专业本科及硕士录取分数线低是众所周知的,如果录取分数线与其他专业无异,恐怕艺术类考生趋之若骛的景象就不会存在了。虽然我们不能主张提高录取分数线,向普通专业看齐,但这种文化上的缺憾在入学后至少要弥补到最大限度。这就要求学校在文化课和人文基础课上下大工夫,这些课程不是摆样子、走形式,而是要与专业课同等重要。艺术教育要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美学、艺术史、学术思想史等方面的课程。整个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就是注重培养具有扎实艺术功底、丰厚文化底蕴、高尚人文精神的优秀艺术人才。同时学生的外语水平至关重要,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艺术已经不可能紧闭门户,而是要积极地与世界交流和对话。掌握外语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技能,何况是担负着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艺术家。
新的社会历史时期,艺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新的问题。只有与时代紧密结合,与未来紧密结合,艺术教育事业才能得到良好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艺术事业的前进。(指导老师:杨宇恒,宋彦)
参考文献:
[1]冯培,贺淑曼.创新素养与人才发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
[2]蒋勋.美,看不见的竞争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3]吕艺生.艺术管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