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匪浅。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浅析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一是着眼于儿童文学与小学生阅读接受之间的联系,在分析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儿童文学作品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联系;二是着眼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材的联系,以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论述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联系。
关键词: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民国;统编版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小学教育阶段也要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注意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语感和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为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创造具体的情境,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的阅读接受的联系
基础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特点之一,基础性的教学目的在于促进每位儿童的发展,使儿童的语文素养得以形成和发展。儿童文学作品的优势在于它更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审美水平,更能激发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育联系的加强,更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语文学习活动的展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儿童文学的特点
1.生动的语言
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生动,孩子们能够充分从中感受到作品独特的魅力和作品中包含的情感体验,并以此来塑造自身的情感体验,弥补自身情感体验的不足。
例如在《窗边的小豆豆》中,黑柳彻子用生动细腻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为读者塑造了小豆豆、小林校长和其他与小豆豆或巴学园相关的人物形象。“对话”是这本小说生动语言的突出体现,包括一开始在电车上的故事情节,和小林校长初步见面的场景,就是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进行的。对话的场景既富有生活气息,也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特定的情境去想象,激发孩子的兴趣。
生动的对话富有童趣,符合孩子们的阅读倾向。可见在小学教育阶段引入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很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想象力丰富
蕴含着丰富想象力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学生要读懂课文,首先是作品本身要符合孩子的阅读水平,其次就需要孩子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再结合自身的思维能力即想象能力去理解和感受儿童文学作品,领悟作品内涵。
以《綠山墙的安妮》为例,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来到爱德华王子岛,想要寻求主人公安妮的踪迹。作者正是借助想象,才让爱德华王子岛上的一景一物更有魅力。主人公安妮的想象力,一方面像一泓清泉流进绿山墙,给有点刻板的玛丽和马修带来一丝甜意,给绿山墙带来了许多色彩许多欢声笑语,一方面让身世有些悲惨的安妮始终保持着那一份天真,挨过不尽如人意的日子,给身边的人带来欢乐。儿童文学作品富有想象力这一显著特点,能满足孩子喜欢幻想的心理特性。
3.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丰富的故事情节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使孩子的人格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众多的小读者都被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木偶奇遇记》也被改编为同名动画电影。木偶皮诺曹是这部作品的主人公,童话讲述了匹诺曹从一个小木偶变成一个真正的小男孩的艰难历程。
《木偶奇遇记》的情节一波三折,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匹诺曹以其充满游戏色彩的冒险经历,为读者打开另一扇门。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木偶奇遇记》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设定了一个虚拟的游戏世界,让孩子在那个世界自由的翱翔。
通过小学阶段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得到初步发展,看待事物的视野能够更加开阔,也能促进各种知识的初步积累。同时,小学生的思维在形象化的层面,喜欢幻想。儿童文学作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儿童文学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形象化思维
根据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在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利用表征(表象、图画、词、姿势)而不仅仅是动作,来认识客观世界,获得新的发现。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更加活跃,思考的有效性增强。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较为形象化,要通过较为具体的形象才能认识事物。在儿童初步识字时,一般要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片来了解具体的概念。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苹果”这个词,往往要通过苹果这个实物。
2.喜欢幻想
除了形象化思维,皮亚杰在“前运算阶段”(即儿童期早期,2岁至6岁或7岁)还提出了儿童“泛灵观”(animistic thinking),并认为这是儿童的重要心理特征——他们将自然万物人格化,认为没有生命、没有知觉的东西还是有生命、有知觉的,他们会对花草虫鱼倾诉,当自己被石头绊倒时会对石头生气,会把自然万物当成是朋友①。儿童喜欢幻想的心理特点在儿童喜欢“玩偶”这一点有所体现。儿童认为玩偶有生命有意识,玩偶和人一样,有家庭,有朋友,有社交活动,有和人一样的存在方式。在游戏时儿童会和玩偶交谈,会给玩偶穿衣服,把玩偶当成自己的朋友。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材的联系
(一)民国以来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
《开明国语课本》在民国时期风靡一时,近年来又受到广泛的关注,重新走入公众的视野。《开明国语课本》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是民国时期普遍使用的语文教材。
《开明国语课本》中选用了众多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其中多为儿童文学作品。《开明国语课本》中的主要内容由儿童文学构成,体裁丰富多样,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等。如上册第7课《一二》,下册93课儿童诗《蒲公英》,下册第89课童话《糖说的话》和第90课《盐说的话》,寓言《龟兔赛跑》。除此之外,在《开明国语课本》中还有很多取材于外国优秀小说的课文。如上册第110课到第113课《我被缚住了》《我饿了》《人山》《小人国》就是改编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②。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
1.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多样化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多样化,以小学四年级下册的教科书中包含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例,有童话《海的女儿》、儿童小说《小英雄雨来》、儿童诗《繁星》、儿童科学文艺《飞向蓝天的恐龙》等。
此外,这些选文还体现了多元文化,不仅选用了大量国内作家的作品,如改编后的“四大名著”,也选用了为数较多的外国文学作品,如《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让儿童接触多元文化,对儿童用包容的态度对待各国文化是大有裨益的③。
2.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趣味性
《鹿角和鹿腿》和《赵州桥》都是选自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课文。《鹿角和鹿腿》的体裁属于儿童寓言,《赵州桥》的体裁是说明文。从教育性和儿童更易接受的程度上来说,《鹿角和鹿腿》较之于《赵州桥》是略胜一筹的。《鹿角和鹿腿》讲的是鹿欣赏自己美丽的犄角,讨厌自己丑陋的四肢。但在被狮子追逐时,美丽的犄角险些让鹿葬身狮口,而强有力的四肢帮它逃出生天,具有教育意义。而《赵州桥》的体裁是说明文,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分别介绍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三个特点,并在文章末尾画龙点睛,称赞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儿童初识说明文,对这一体裁感觉较为陌生,准确的语言与儿童喜欢的生动形象的语言也大相径庭。由此可知,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趣味性较之于普通课文的教育性更强,更容易被儿童接受。
从1932年《开明国语课本》第一个版本出版至今,已经过了八十余年。受杜威儿童本位的教育思想和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儿童文学作品在《开明国语课本》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到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联系由来已久,而《开明国语课本》在二十一世纪重新绽放光芒,受到公众的关注,和儿童本位的教育思想是分不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也显得愈发重要。
三、结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材编写建议第四条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精神。”④在教材中选用适当的兒童文学作品的益处毋庸置疑,无疑是能促进儿童心理发展,接受水平提高,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发展。
注释:
①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②伊玉雯.开明国语课本选文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③陈聪.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选文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11.
[2]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6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3,147,157.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叶至善.叶圣陶集(第13卷)[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5]付宇婧.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4.
[6]伊玉雯.开明国语课本选文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7]陈佩佩.开明国语课本中儿童文学选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8]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赵玉皎,译.海南:南海出版社,2018.
[9]卡罗·科洛迪.木偶奇遇记[M].王干卿,译.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
[10]露西·M·蒙哥玛丽.绿山墙的安妮[M].马爱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