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与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691
郭曼

  摘 要: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着如何变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针对目前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本文就高等数学知识模块中“函数的凹凸性与拐点”教学内容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研究,并分析了信息化实施的效果。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高等数学;信息化;函数的凹凸性;拐点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3D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冲击传统产业。与此同时,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社会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导方针的指引下,信息化技术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正发挥其独有的优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了教学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拓宽了学习的渠道,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性,提升了信息素养[1]。教育与大数据同行,必将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促进教学改革,同时也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因其课程属性,很多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使得高等数学在一些院校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一)学情复杂,授课缺乏系统性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由普高、五年高职、职高和单招四种生源构成,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集中编班授课时,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2]。同时高职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不自觉、自学能力不强,这一切使得高职数学教学工作陷入了“教师不好教,学生不愿学”的恶性循环。此外,因一些高校过于注重专业技术的传授,导致高等数学的课时量大幅减少。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偏重于较为基础的理论模块讲解,因此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认为数学是纯理论化的,是“无用”的。

  (二)教学内容单调,环节缺乏创新性

  高等数学内容偏于理论,加之受课时限制,使得教学缺乏对理论的系统应用模块,教师只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补充和完善。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教学环节设计单一,缺乏创新,学生对数学逐渐感到厌倦,失去兴趣,因此数学教学工作举步维艰[2],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三)软硬件设施不完善,信息化教学效果不佳

  近几年,高职院校信息化网络平台和網络资源逐渐得到丰富,但因数学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结合的难度较大,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意识薄弱,仅是转换了教学设备,信息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基本无效果。另外,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因素,使得高职院校对于软硬件的维护、管理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配置远远滞后于信息化教学的需要[2]。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函数的凹凸性与拐点为例

  (一)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为理解函数凹凸性、拐点的定义,建构其认知基础;掌握用导数求函数凹凸区间、拐点的方法。具体的过程方法是培养数形结合、类比分析、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素养目标是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与态度;感受数学在实用性方面的魅力与价值,提高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在导数的应用知识模块中,学生已充分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掌握了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和最值,具备较好地计算能力。但他们不熟悉函数凹凸特征,对凹凸性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什么作用既疑问又好奇。

  3.教学重难点

  利用凹凸性判定定理求曲线的凹凸区间和拐点,理解导数不存在的连续点也有可能是函数的拐点。

  (二)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标准,制作合理的教学任务,将教学内容的微课视频、课件等素材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并通过学习通、QQ群、微信群等平台将课前预习计划发布给学生。学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完成预习任务,包括观看微课视频、自学教材内容、对重难点做好笔记、完成课前测试。同时教师在学习通发布头脑风暴:“熟悉的函数模型的凹凸性都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加深对函数凹凸性的理解。之后,教师要分析、记录学生的作答情况,以此优化课堂教学。同时,参考学生的测试结果,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进行分组,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中采用如下步骤。第一步,“凸定义”。借助交互式智能白板,向学生播放赛车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赛车运动的弯道,以此引出凹凸曲线的内容,学生在感受赛车刺激的同时也欣赏到了曲线的美妙身姿。之后教师给出曲线凹凸的精确定义,并分析课前测验和头脑风暴中存在的问题,更新学生的知识库,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

  第二步,“凸判法”。教师在学习通发布讨论:曲线的凹凸性与哪些因素相关?借助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凹曲线随点的变化对应切线位置的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肯定凹性与二阶导数的符号为正相关的结果,学生类比分析、总结凸曲线与二阶导数符号为负相关的结果,最后教师给出曲线凹凸性判定定理——“正凹,负凸”。

  第三步,“凸分界”。借助计划画板分析函数凹凸分界点即拐点的性态,并设置问题:拐点一定满足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多个函数模型并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并公布准确答案。

  第四步,“凸价值”。教师在学习通推送体现凹凸内容价值的练习题,小组对应题目合作完成,按时拍照上传答案,小组间根据教师讲解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将最终批阅的结果上传学习通平台进行投屏,并派代表上台分析、更正错误。

  第五步,教师对求解函数凹凸区间和拐点的计算步骤、重难点进行讲解,并分享打油诗帮助学生掌握求解技巧:凹凸拐点怎么算?有效范围首先看,变量区间“拐点”分,导数再把凹凸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