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384
杨爽 张曦丹 曹滋聪 何孟霖 王海明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可就业能力是否产生影响,探讨了职业探索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随机发放问卷的方法,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中介效应检验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研究结果显示,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可就业能力,科学合适的教养方式会正向影响大学生的职业探索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

  关键词:教养方式;可就业能力;职业探索

  一、引言

  《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年本科生的就业率为91%,与过去四年相比,就业率略有下降。教育部估计2020年本科毕业生为874万人,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社会问题,国家政策、企业用人需求、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等都是影响这一问题的因素[1]。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顺利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父母一直陪伴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培养出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孩子。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性格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人格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2]。因此,我们应当关注大学生所接受的教养方式,研究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关系。

  职业探索是指个体寻求就业机会的过程,包括环境探索和自我探索两个方面,它有助于大学生成功就业。所以父母教养是否会影响职业探索能力,进而影响大学生可就业能力成为本研究的目标。

  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在浙江杭州地区的浙江工商大学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在读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50份,剔除无效问卷29份后保留32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714%,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进行分析与处理。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探讨的是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之间存在什么关联性,以及职业探索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职业探索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三者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可就业能力提出有效建议。

  三、工具

  (一)职业探索量表

  修订Werbel(2000)编制,于海波等(于海波,郑晓明,许春燕,晏常丽,2014)的职业探索量表[3],将职业探索分为自我探索与环境探索两个维度,采用五级计分,每个题目设置5个选项,完全不符合记1分,依次增加到完全符合记5分。经过主成分分析算出每个项目的权重,各个项目得分乘以权重相加,可得得出大学生职业探索能力总分,总分越高,代表大学生职业探索能力越强。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RMSEA=0.9,CFI=0.942,NFI=0.931,RMR=0.036。结果显示单因素模型拟合良好,即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二)大学生可就业能力量表

  修订于海波等编制的可就业能力量表量表,将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分为六个维度,分别为职业认同、人际交往、性格差异、学习能力、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采用五级计分,各个题目都设置5个选项,完全不符合记1分,依次增加到完全符合记5分。经过主成分分析算出每个项目的权重,各个项目得分乘以权重相加可得可就业能力总分,总分越高,代表可就业能力越强。经过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RMSEA=0.063,CFI=0.946,NFI=0.943,RMR=0.028,结果显示单因素模型拟合良好,即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四、研究结果

  (一)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各变量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职业探索能力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显著正相关(p<0.01);大学生的职业探索能力与可就业能力显著正相关(p<0.01)。

  (二)职业探索的中介作用

  如表2所示,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会显著正向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职业探索会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因此,职业探索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中介作用。

  五、结果讨论

  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程度增长,企业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作为影响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和职业探索同样受到广泛关注。

  本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在职业认同、人际交往、性格差异,学习能力、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六个层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专制教养的父母对他们的孩子很严格,并且容易忽视孩子的想法,这会磨灭孩子的个性,给孩子的性格方面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孩子会胆小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不能和父母维持较好的感情关系,同样也不能感受到家庭给自己带来的温暖、独立自主性不强。在这种教养方式成长下的孩子可就业能力较低,可就业能力平均分低于样本可就业能力平均分,这类孩子不能很好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规划,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擅于主动与人交谈,在团队合作方面不能很好地解决团队冲突。

  對孩子实行放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较少,孩子同样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安全感,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容易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人和事物、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爆发、不遵守纪律和社会规范,具有攻击性等不良性格。调查显示,这类孩子的可就业能力平均分低于样本可就业能力平均分,人际交往方面比较弱,独立性较强,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两方面得分较高。

  接受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孩子会得到父母过多的关注,自己的要求与愿望无条件被父母满足。在这种教养方式成长下的孩子对现实的认知不足,对父母太过于依赖,不能独立思考、不愿探索、不敢冒险、不善于创造。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他们不能很好地确立自己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这些性格上的缺点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

  在民主型教养方式成长下的孩子会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与协助,这类孩子较为独立,对自己有自信心,性格积极向上,与人交往融洽,擅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擅于团队合作、有进取心、可以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类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平均得分高于样本平均分,在人际交往、性格差异、团队协作多方面得分较高。

  本文同时研究了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之间,职业探索是否存在中介作用,简单来说,就是职业探索在两者之间存在的桥梁作用,结果显示,职业探索的中介作用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会通过促进大学生的职业探索能力进而提高可就业能力。良好的教养方式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探索能力,职业探索能力的提高正向影响着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相对于其他三种教养方式,在民主型教养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索,会积极主动寻求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本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职业探索能力能够正向预测可就业能力,大学生的环境探索能力与自身探索能力越高,可就业能力与较高。综上所述,职业探索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中介作用。

  六、参考建议

  (一)采用科学合适的教养方式培养孩子的可就业能力

  家庭的氛围与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习惯培养、思维方式等多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孩子太过于严厉,溺爱或者放纵都会对孩子的可就业能力造成负面影响,不能很好地提升孩子的可就业能力。正确合适的教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鼓励、协助和适当的关怀,有助于孩子迈入大学生活以后提升自己的可就业能力。

  (二)适当培养孩子的职业探索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职业探索能力的提高会正向影响孩子的可就业能力,家长多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探索能力和环境探索能力,使孩子进入大学以后,能够积极主动去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积攒人脉、知识、资源等,这些会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可就业能力,对职业生涯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麒凯.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就业准备与就业竞争力及其关系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2]刘宗林,吳亚红.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心理分析及解决途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6):12-13

  [3]于海波,郑晓明,许春燕,晏常丽.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客观就业绩效:线性与倒U型关系[J].心理学报,2014,46(6):807-82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