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A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656
李何斌

  摘 要: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存在以及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诸多因素阻碍了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入住城市,而不得不留守在原籍农村。由此,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作为农民工的一个副产品出现。本文通过对A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A县应及时出台一系列举措,促进A县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存在以及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诸多因素阻碍了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入住城市,而不得不留守在原籍农村。由此,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作为农民工的一个副产品出现。

  一、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面广量大

  留守儿童在A县各乡镇普遍存在,在这次抽样调查中,留守儿童占85.6%。同时,调查结果显示,留守率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即地方经济越发达,留守率就越低,地方经济越欠发达,留守率就越高。

  (二)监护形式呈现多样化

  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18.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留在家,由单亲监护;63.5%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我们称之为隔代监护;9.1%的留守儿童由叔、伯等亲戚抚养,称之为上辈监护;4.9%的留守儿童由兄弟姐妹照顾,属同辈监护;3.1%的留守儿童自己居住,称为自我监护;还有0.6%的留守儿童选择其它监护形式。从调查的总体来看,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三)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高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后,其家庭经济能力大大增强,在外打工的父母基本上能够为留守孩子寄回足够的生活费,而大多数的监护人比较疼爱孩子,在生活上基本上能够让留守儿童感到满意。调查数据显示,82%的儿童能够按时就餐;85.6%的儿童对自己的伙食感到满意;57.6%的儿童很少生病,35.9%的儿童偶尔生病;43.6%的儿童每年能够得到一次健康检查,22.8%的儿童每两年能够得到一次健康检查,只有10.6%的儿童从未有过健康检查。

  (四)留守儿童基本上有较好的学习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对待学习有较好的心态,有91.8%的留守儿童想通过学习出人头地,73.7%的同学希望通过好的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83.1%的留守儿童听老师的话、学习刻苦。由此可见,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没有明显的、普遍的消极影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护程度弱化

  由于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照顾,而他们中的很多人由于年老、体弱或患有某种疾病,不能给予留守儿童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很好的照顾。而一些监护能力强的监护人,由于监护对象过多,负担过重而造成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质量下降。况且很多监护人除了照顾留守儿童,还有负担起耕作自己和外出亲人的责任地。家务、农田和照顾几个留守儿童的负担于一身,很多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照顾程度大大弱化。留守儿童监护弱化不但使留守儿童生活质量下降,而且他们在安全方面也存在一些隐患,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虽然大多数留守儿童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但是由于监护人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等问题,他们中大多数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或没有辅导孩子学习的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別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调查数据显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向监护人请教的只有4.3%。可见,从学习方面看,大多数监护人不能肩负起留守儿童学习帮助和辅导的重担。

  (三)行为习惯存在不良现象

  调查数据显示,73.5%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很少有撒谎等不良形为,23.9%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只是偶尔撒谎或犯些小错误,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对学校老师与部分监护人的访谈中发现,与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结果有较大出入。学校老师反映,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存在着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经常说谎,不服管教,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有些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因为自己不在子女身边而产生负疚心理,总想从物质和金钱方面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使子女容易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不良习气。

  (四)情感的缺失引发心理疾病

  对于尚处在中小学生阶段的留守儿童来说,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但由于其家庭的不完整和缺乏父母亲情的关爱以及社会、学校对他们这种需求的忽视,使他们的这种依恋性情感很难得到满足,长此以往就难免产生了情感饥渴的问题。情感的饥渴具有隐蔽性,又不易被人察觉,所以其危害性显得极大。它将直接影响到儿童性格、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使其人格发展上出现扭曲和变形,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五)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由于留守儿童尚处在社会化的初始阶段,对社会现象和本质的认识都是肤浅的,使其在心理上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在生理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加上,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城市不良文化向农村的渗透,而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效监管和控制,安全问题更令人担忧。

  三、对策与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城镇化建设和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

  (一)要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支持力度

  1.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政府应根据本地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引导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向本地城镇转移。同时进一步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为他们争取资金、税费、手续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他们创办企业,并通过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减少跨地域劳务输出,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

  2.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综合管理功能

  少年儿童的成长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生活是不可避免的,在学校的时间也有限,大部分时间呆在农村和家里。因此,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综合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农村基层组织对留守儿童及其父母都比较了解,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有很大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同时农村基层组织又是监督留守儿童可能产生不良行动的最好场所。因此,应该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给农村基层组织以监护留守儿童的责任和权力,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对留守儿童的综合教育功能。

  例如,农村村委组织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签定协约,指导和监督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护行为;农村妇女组织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整合村镇资源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发动优秀女性担当“代理妈妈”,关心留守儿童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农村基层组织在帮助留守儿童的同时,要对其父母进行引导和教育,让留守儿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父母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一是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文明新风尚。二是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校外活动场所,提供健康向上的书籍和音像制品,促其身心健康发展。三是发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组织老师、农村和城镇的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让富有爱心、责任心的成年人成为“代理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引导他们成长,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二)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普遍存在年龄偏大、身体差和文化水平低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教育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由于学生一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在父母监护缺位的情况下,农村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1.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学生档案

  各级学校在现有学生档案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学生档案和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要把学生父母是否外出打工,打工地点以及联系方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增加到学生档案中,并将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交流,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学校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配备专门的生活指导老师和心理健康老师

  由于大部分任課教师课程任务繁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所以,笔者建议为学生配备专门的生活指导老师和心理健康老师,通过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生理卫生、心理健康、安全防范等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充分发挥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给予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一些特别的帮助和照顾,临时充当留守儿童父母的角色。

  (三)要强化家长对留守儿童教育引导的重要作用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往往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了。家长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和打电话、写信的方式,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