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施工企业青年创新创效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984
张继宗 董尚业

  摘 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青年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其创新创效的活力和能力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交疏浚集团团委结合企业改革转型发展实际,积极打造青年职工创新创效平台,以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为载体,在激发青年职工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充分调动青年职工自主创新、勇于创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结合中交疏浚集团青年问卷调查结果,基于对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的分析与思考,探索施工企业青年创新创效平台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青年职工;创新创效;创新工作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引导和促进企业青年立足岗位、创新创效,也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主攻方向。中交疏浚集团35岁以下青年职工占比超过65%,已成为影响企业当前及未来改革发展极其重要的力量。因此不断创新和完善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载体和形式,才能吸引青年职工广泛参与,更有效地激发青年职工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

  为推动与企业中心工作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开展,聚合起青年职工的创新合力,厚植创新土壤、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中交疏浚集团团委经过深入调研,结合企业需求,推出一项共青团特色品牌工作——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对施工企业青年创新创效平台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深刻认识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凝聚青年职工的创新智慧

  近年来,面对疏浚吹填市场低谷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交疏浚聚焦改革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疏浚、环保和海洋产业集团。公司团委在面向青年职工的调查问卷显示,有69.53%的受访者认为转型升级是适应市场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对企业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这说明大部分青年职工对企业转型升级是认可和支持的。然而,從疏浚吹填转向生态环保、海洋开发等新兴业务,传统的管理经验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改革转型任务的新要求,这就需要激发青年职工的潜能,依靠青年职工更新思维方式、管理理念和技术工艺,从而加速推动企业的改革转型发展。

  (二)青年职工需要创新平台发挥所长、提升素质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最受青年人推崇的三种精神分别是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居于首位;大部分青年职工对个人发展的理解是懂技术、懂管理、会写作,综合素质较高,被大家认可;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也成为大多数青年职工所希望得到的激励手段。结果表明,伴随着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和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思想更为多元、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创新活力也更强。同时青年职工也都有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和强烈愿望,青年创新工作室聚合不同工作领域的青年职工,既搭建了展示青年自身才干的舞台,也为互相交流学习、提升素质能力提供了新的机会。

  (三)传统的创新创效活动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聚合效应

  传统的创新创效活动一般以项目为导向组建工作团队,在遇到管理难题或技术课题时,临时集合骨干力量进行研究攻关。虽然短时间内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问题解决后团队成员便就地解散回归各自岗位,这种临时性团队不利于青年职工的持续帮带培养,不利于创新创效活动的长效开展,也无法形成青年创新创效的聚合效应。青年创新工作室核心团队成员相对固定,能够长期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也可以承担本行业本单位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项目,而且团队也将不断补充新生力量,有利于发挥老带新、传帮带的积极

  作用。

  二、牢牢把握创建青年创新工作室的工作原则

  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建要以服务企业创新创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方向,将服务企业、培养青年和创新创效有机结合,为青年在管理、生产、服务等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坚持“融入中心、以人为本、典型示范”三大工作原则。

  (一)坚持融入中心

  青年创新工作室是青年职工群众性创新活动的新发展,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从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攻关创新课题,以岗位为基础提升青年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

  青年创新工作室要尊重青年、依靠青年、发展青年,为青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创新环境,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务,拓宽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同时充分发挥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贡献智慧力量。

  (三)坚持典型示范

  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建面向全体青年职工,动员有志青年积极参与,强调成员的技术先进性、创新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树立起青年自主创新的标杆模范,号召全员向先进学习,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三、突出抓好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建的四个关键环节

  (一)严格评选标准

  青年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以“五有”为前提,即“有带头人、有阵地、有活动、有制度、有成效”,要求核心团队成员人数在10人左右,其中青年人数80%以上,且至少有一位35岁以下负责人。在评选过程中,从场所设施、团队建设、机制建设、创新效果、人才培养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制定考核指标,组织创建集体进行集中答辩,公司团委邀请专家评委现场对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打分,遴选出排名靠前的创建集体进行命名,实现优中选优。

  (二)扩大工作范围

  施工企业创新课题大多会局限于科技创新类项目,而开展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建的初衷是团结带领青年职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和企业重难点问题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所以青年创新工作室的工作内容要打破仅是科技创新的范畴,团队成员不能仅限于专业技术人员,要围绕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活动。例如,企业开展的精细化管理、“金点子”、“五小”创新创效、技改技革等均可纳入青年创新工作室的工作内容。

  (三)完善培养机制

  青年创新工作室在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的同时,还要注重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团队成员应尽量分出层次、形成梯队,既要有带头人和骨干,也要适当吸纳一些新手和外行,既避免了多头指挥,也有利于工作室新老交替,永葆青春活力。工作室负责人不仅仅是创新带头人,还要积极引导团队成员利用好工作室平台建立起学习研讨机制,团队成员每个人制定针对性的职业成长计划,如在固定的时间段明确完成阅读书籍、考取证书、撰写论文等可量化的指标,成员之间相互监督、互相鼓励,在学习和创新中实现成长。

  (四)加强考核奖惩

  青年创新工作室的评选命名不能采取终身制,需要每年对青年创新工作室的工作成效进行复评,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予以摘牌。这样既可以保持青年创新工作室的先进性,又能够督促青年创新工作室不断突破,取得丰富的创新成果。针对工作业绩突出、成果转化效果好的青年创新工作室,可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项目奖励,也可将其负责人和骨干作为团组织重点培养考察对象,在学习深造、晋级晋职、工资奖金等方面优先考虑,实现正向激励。

  四、持续发挥青年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成效

  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青年职工的热烈欢迎,在首批命名11个青年创新工作室的短短半年内,又有6个新集体踊跃申报。其中既有以研究BIM技术应用为主的科技类创新工作室,也有以研究“智慧工地”为主的综合类创新工作室,更有以成员爱好特长为出发点,将模型制作与施工管理、企业文化及业余生活有机结合的兴趣类创新工作室。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充分调动青年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过去的被动参与到现在的主动思考,从分散单一课题到全面长效发力,已逐步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之一。

  (一)实现了凝聚青年集体智慧推动企业创新创效的初衷

  青年创新工作室在明确主题后,广泛吸收各领域青年报名参加,组建一个在企业常设机构之外的群众性创新团队,形成了共同推进创新创效的强大合力。公司命名的首批青年創新工作室之一的“More维青年创新工作室”将分布于国内外项目部和船舶的工程师、技术骨干聚集起来,定期召开视频会议,明确细化职责分工,先后完成申报国家级工法2项,发明专利7项,省部级工法、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余项,创新创效成果显著提升。

  (二)有力促进了青年职工成长成才

  青年创新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结合导师带徒计划,并通过定期评价导师教学成果,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带动工作室所有成员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青年职工在参与创新创效活动中所取得的工法、专利等成果也将成为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积累。在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中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才俊,各级团组织以此为契机完善充实优秀青年人才库,助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中,培育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职工队伍。

  (三)有效提升了共青团工作在企业的影响力

  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建作为一项特色共青团特色品牌工作,改变了以往创新创效活动的传统模式,使青年职工在技能提升和个人发展方面都有所收获,成为团组织吸引青年、凝聚青年的有力抓手,也使团组织在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活动载体和形式,达到“以活动促团建、以团建促管理”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共青团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朱玲,罗闽华,戴霏,朱春艳.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 促青年成长成才[J].江西电力,2015(6):48-49.

  [2]李庆.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与企业共青团工作[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4):116-117.

  [3]袁小蕾,张新宇,王霄飞,王建训,张建勇.“微创新·青年梦”创新创效青工培养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4):9-11.

  [4]刘果.关于企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31(8):17-1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