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中国逐步靠近世界舞台中央。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国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渐渐走进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此前有学者做过相关的探讨,已明确了大学生的思想特色,并提出了一些思想教育方案。本文将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对象,从当代大学生思想特色、当代思政教育现状和新形势下应采取的教育方案三个角度展开研究,探讨适合当今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生;实践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特色
(一)思想观念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各种社会思潮涌入,新观念、新事物不断出现,人们的思想获得了解放。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转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增长,90后的多元化思想意识越来越先进、开放,思维方式也更加独立、创新。许多90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也会发展许多业余爱好,涉猎各种领域,拓宽自己的视野。
(二)爱国热情高,但方向感不强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国家地位的不断提升,每一位国人都愈发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带领更多国家搭乘中国便车走上富国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让中国以友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摆脱“中国霸权”和“超级大国”的舆论;脱贫攻坚战略让贫苦老百姓走出山区,住进新房,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中国的腾飞……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也激励着大学生的爱国热情,21世纪新青年紧跟时代,积极进取,思想进步,力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当代大学生容易感情用事、盲目跟风,判断是非的能力尚有欠缺;同时,很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困惑,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专业与国家联系起来,只是停留于表面的学习和分数,而没有上升到高层次意义上的对祖国的付出与奉献。
(三)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实践能力弱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并且现在生活水平相对优越,想要什么就可以买到什么,所以他们依赖性强,缺乏前人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的精神,甚至涌现了一批“啃老族”。艰苦奋斗精神匮乏导致实践能力薄弱,实践能力薄弱导致工作成效低下,工作成效低下遭致批评训斥,批评训斥导致心理波动,如果抗压能力弱,将会导致心理崩溃甚至抑郁……一系列的负面反应接踵而至。
二、当代思政教育现状
(一)定时举办红色活动,并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政治思想
目前,很多高校都会举办一系列红色活动,以此加深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如定期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党课团课、党史知识竞赛等。同时,各大高校还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以及其他网络平台等即时推送相关时政信息,如毛泽东等伟人的诞辰及事迹介绍,纪念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件等。
针对这些红色活动,笔者认为其形式大于内容。首先,党史知识竞赛这类比赛,笔者认为通过一场比赛并不能起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竞赛机制使之产生了知晓大部分党史的选手,但这些选手的胜出只能反映出他们本身的知识积累量,并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因此这类活动可能只停留于活动本身,至于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党课团课更胜一筹。其次,关于纪念“一二九事件”“九一八事件”的活动,笔者认为当代学生很少有因为一场活动而真正心生缅怀之意。大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只是“走过场”,因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他们体会不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带来的紧张感与压迫感,他们的理解大多只停留于事件本身。对此,笔者建议对学生先进行历史教育,将其带入历史,而后激发爱国之情,自然而然地将这种爱国之情转入到活动中,而不是“开门见山”,直击活动本身。
(二)紧跟党中央指示,学习思政知识
十九大、两会召开期间,高校会组织大学生认真学习会议精神。2019年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喜迎国庆的庆典尤为隆重,高校会举行升旗仪式,还有一些其他特色活动,如国旗下的演讲。除此之外,各学院还组织团委、学生会骨干学习党中央提出的新思想、新政策等。近来,很多高校还组织学生“青年大学习”,通过微信平台学习政治思想。
与传统的党史类学习不同,这一类的思想学习偏时效性、先进性、多样性,属于时政信息播报。但两者的相同点在于,不论信息新旧,最终目的是提取精华,凝练要旨,形成党中央思想理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传递,教育后人。
(三)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集中培养红色骨干
2007年,团中央在北京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之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随后,各地高校纷纷启动“青马工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但是,笔者认为,青马工程的教育课程尚不合理。暂且不谈青马工程的理论教育,其实践教育多以参观红色圣地、遗址为主,但是参观并不等同于实践。无论参观旧址还是历史博物馆,其过程终究是走马观花,大学生并不能切身体会到革命先辈当时的艰苦奋斗历程,所以笔者认为青马工程的实践教育应再提高一个层次。其次,“青马工程”对于青年群体的创新能力无从下手。创新能力带有些微的先天性,后天的培养效果不明显。创新是一种灵感来源,普通的理论教育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事件的,但非理论教育不能与大脑接轨,更别说提高创新能力了。
三、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方案
(一)投学生所好,善于利用网络平台
近年来,随着网络平台的广泛使用,师生之间通过QQ、微信联系的方式逐渐取代了短信、电话。在这情况下,思政教育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多运用网络平台,结合传统线下课程对大学生展开教育。网络平台有很多线下教育不具备的其他优势。例如,QQ、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类信息内容,调动了广大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在群聊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平等参与进去,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界线隐化,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同时,网络公众平台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可实现信息实时同步终端通知用户。“青年大学习”就是一个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范例,其中几期青年大学习的主持人都是当地大学生,为促进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以实践为主,以教育为辅,最大程度发挥创新能力
思政教育,从字面上看令大多数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那么如何将党中央的政治思想生动的传达给学生,使其消化吸收呢?笔者认为重要的一点是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避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例如,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专业迷茫问题,可以向其解释阐明所学专业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激励其学习斗志,同时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指明方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前面提到过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应把实践提高一个层次,增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领悟思想、运用思想、深化思想,这就真正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将思想传达给学生,让思想改变生活。最后,对于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将重点放在发挥上,而非提高上。因为创新能力带有先天性,教育者应及时发现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创新能力,为团队发展做出贡献,将提高创新能力放在次要位置。
(三)重视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
马加爵杀人案、林森浩投毒案两起杀人事件曾引起巨大轰动,还有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抑郁症患者、恶性竞争者等,这些都反映出道德素质教育的不足。
笔者认为,思政教育应包括道德素质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当代的道德素质教育从“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經到孔融让梨的故事再到孔子的《论语》……一个人从具备学习知识的能力开始就接受道德素质教育。但当代的道德素质教育尚未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家长对孩子多于指责谩骂而疏于心理疏导,“成绩第一”“别人家的孩子”成为口号而忽略了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良性竞争,独生子女也导致孩子与他人相处时多以自我为中心而不能换位思考……新形势下应重视道德素质教育,教育青少年“先学做人,再学习”。
四、结语
本文归纳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想教育现状,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提出了新形势下应采取的教育措施。《苦难辉煌》一书中曾说:阶级的核心是政党,政党的核心是领袖,领袖的核心是意志与思想。中国发展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为国家发展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思政教育非常重要。但在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要增多实践,综合锻炼大学生的意志与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滨.浅论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J].青年时代思想政治,2016(11):62-63
[2]赖晓琴.大数据时代思想教育的微传播新途径[J].老区建设,2017(20):4-6.
[3]刘英.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问题研究[J].科学向导科学管理,2014(23):69-103
[4]马伟洪.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J].科技信息,2012(22):188.
[5]曾凡.中国梦应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J].思想政治与法律研究,2016,158(1):125
[6]张露.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视野[J].黑河学刊,2013,187(2):126-1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