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724
黎金连

  摘 要:本文对初中生青春期的法制教育问题进行探究,首先分析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探究初中生违法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培养初中生法律知识素养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法制教育;法律素养

  一、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人数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其中13-18岁以下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人数占我国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总数的70%以上,而且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年龄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初中时期是我国青少年正处于特殊的成长和发育的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育不成熟,法制观念淡薄,判断是非的能力弱,存在好奇、逆反、报复等心理因素,是危险期也是关键期。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和约束,有可能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设民主法治和谐社会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知识素质也是提高我国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培养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初中生的法律素养尤为重要。教师要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教育青少年学生要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应该严格遵守的法律法规,引导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的意识和良好习惯,懂得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事,讲究遵纪守法原则,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学校一定要组织和开展针对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促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的法律意识和正确法制观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这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二、初中生违法问题的成因

  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初中生出现了各样的违法违纪问题。

  (一)自身因素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他们,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理解社会事物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也较弱,而且社会实践、阅历知识缺乏,看待问题不够全面,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不足。这些自身因素成为导致初中生违法犯罪问题的关键和重要原因。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人格形成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文化水平高低、法律知识强弱、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孩子的法律人格、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当思表率于人。这对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形成完善的法律道德人格体系意义重大。父母过于宠爱往往会使孩子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当他们遇到其他诱惑时往往会分不清界限,抵挡不住诱惑,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因素

  社会鱼龙混杂,存在各种不良的现象。这些不良现象会对广大中学生的心理造成恶劣的影响,带来极大的伤害。此时的他们如果没有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知识,就会受到不良风气、色情影视、黄色书籍的影响,进行效仿,而做出违法违纪的行为。

  三、培养初中生法律知识素养的对策

  (一)加强教职工的学法工作,提升政治法律素养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校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法律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法律知识,这是前提条件,否则一切是空谈。学校应该利用每周例会和政治学习的时间,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政治知识学习活动。有序组织教职工学习《普法读本》《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促使每位教职工清楚认识到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提升全体教职工的政治法律素养和法律知识,切实做到依法依规执教,为推进我国青少年法制化教育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举多得。

  (二)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推动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的落实

  当今社会,家长要与时俱进,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并做好孩子的表率,和班主任保持联系和沟通,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校配合,对学生出现的违法违纪现象,应该及时分析、引导、解决,以免积少成多,酿成大祸。探究中发现,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普法教育,推动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的落实,效果甚佳。例如,学校可以召集家长开展以法制为主题的交流会,利用各种资源组织家长进行学习互动、交流沟通,引导他们讨论交流相关问题(父母抚养子女、尊重子女隐私权,子女赡养父母、孝顺父母等问题),促使家长们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与子女建立平等关系,履行好监护职责,改进其家庭教育理念,创建良好的知法守法的家庭教育氛围。

  (三)引领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重视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

  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教师要经常对学生开展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1]。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法制教育活动,重视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一是利用学校广播、主题班会、早操大会等多种形式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学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思想法制观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二是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影视教育栏目,如《法律讲堂》《今日说法》《道德与法》等节目。通过多样的法制影视教育节目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了实效。三是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法律专家为学生做法制讲座。四是举行禁毒法制教育大会,提高学生识毒、拒毒、防毒能力。五是举行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征文比赛、法制演讲比赛等活动。六是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开展集体心理健康讲座、个别辅导、开办心理咨询室。七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课堂,家庭教育为第一课堂,社会教育为辅导课堂,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探究中发现,引领学生开展丰富的法制教育活动,多管齐下,促进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使其健康成长,效果显著。

  (四)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教育的内容

  各科教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各科教学中加大法制教育的培养力度,形成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2]。要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科教育为主载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法律知识教育功能,调动全校教师参与学生法律知识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各个学科的密切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律知识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科内容与法制知识结合起来,根据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法律知识。再比如,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关注国家新闻、了解时事,利用网络媒介扩展学生的法律知识面。

  (五)将法律素养培养渗透到学生社会活动中

  课堂的法律知识讲解枯燥无味,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培养学生法律素养,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事倍功半。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渗透到学生社会活动中,学生通过网络媒体、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效果比课堂讲解要好得多。所以,教师在培养初中生法律素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学法、懂法,实践出真知,形成生活处处学法、时时守法、常常用法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

  四、结语

  《未成年人法律常识读本》中明确提出:未成年的学生法律常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意识的强弱,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成长,关系到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也关系到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和成败[3]。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初中生的思想法制教育,加强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EB/OL].(2003-07-16)[2019-12-31].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8198/28774/28793/1970535.html.

  [2]将永平.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J].小学科学(教師版),2011(4):186.

  [3]张桂芹.未成年人法律常识读本[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