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乡村振兴战略下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路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177
王林青

  摘 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有着必然关联,乡村振兴战略的出现,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在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全面审视与反思乡村振兴战略发现,受自身与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中,经济规模较小、旅游开发不当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可从打造文化品牌、开发旅游展品等不同方面努力,满足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发展;发展路径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联

  (一)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政府应在要素配置、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满足乡村执行战略顺利推进的要求,真正实现取长补短。乡村旅游产业属于一项吃喝玩乐的综合性产业,从业人才的质量、信息的发达程度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彼此之间相辅相成有着密切关联[1][2][3]。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为乡村旅游的顺利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以及充足的資金支持。

  (二)保护传承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受城市文化的冲击,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挑战,部分特色文化以及传统技艺逐渐消失。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村民在发展乡村旅游行业过程中充当着参与者与受益者等角色,外地主体可注入一些初始资金,实现当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当地居民应重新定位自身传统文化价值,并积极参与保护与传承。

  二、我国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现状

  (一)专业人才相对短缺

  将乡村风貌与乡村农业作为基础,逐渐发展休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村里的农户是最重要的经营主体。经营生意的主要场地就是自家的农户与农田,中老年人在其中占据较大比重。尽管当地政府会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组织当地农户接受各项技能,向其传授现代科学的管理方式。受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依旧习惯性延续作坊式的管理方式。部分外力投资商会带来一些专业人才,但因工资待遇有限、条件艰苦等,会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

  (二)农村土地利用受限

  无论是乡村旅游还是休闲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农村用地,应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为其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在实际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严格实行农村土地产权政策,两者彼此相互制约,难以真正平衡发展。部分经营者受错误观念的影响,认为办理土地产权政策较为烦琐,会耗费大量时间,则采取作坊式经营方法,暂时租用农业的住宅,生产规模会受不同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投资商为获取更多利润,甚至投资取巧,终究要接受处罚,起到物极必反的效果。

  (三)品牌建设相对落后

  随着农产品、农业园、生态园的出现,产品同质化是今后发展必然出现的现象,千篇一律的采摘园与农家乐,逐渐使游客丧失兴趣。现在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体验新鲜事物,在城市生活的青少年,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与成长。在部分的贫困山区以及村落,因市场范围相对狭窄,在建设自身品牌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与人力,只有依靠最原始口碑相传的方式吸引游客。这样的方式难以扩大知名度,所接待的游客量也有限,会出现利润亏损等情况。

  三、我国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意义

  (一)优化调整新动力

  在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历程中,较为强调内生性的自主发展,相比较而言,乡村旅游产业耗费的资源较少,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环保等内容,与使用化肥而出现污染的传统农业存在本质不同。在实际的发展历程中,应对农村地区的田园风情与民风民俗等各项优势充分凸显出来,构建完善的乡村休闲产业链条。旅游服务属于一项新兴行业,由以往的低附加值的农业向着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过渡,相对落后的产能会被时代淘汰。由以往的农村产业向着服务业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农业附加值,使农村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还能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

  (二)乡村建设新方向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经济结构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过渡,注重完善现阶段的治理结构,将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作为根本目的,循序渐进提高乡村面貌以及文化品位,在这一过程中,当地村民的生态意识与环保意识也会提高。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在生活垃圾处理、住房改造、卫生厕所等方面进行完善,改善乡村人的居住环境,才能吸引更多外来游客。另外,当地村民应积极参与学习与培训,提高自身的接待服务水平,在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构建美丽宜人的绿色家园。

  (三)脱贫致富新路径

  随着乡村旅游的出现,农村贫困地区也改变了以往的面貌,因其生态环境优美,具有浓厚的民风民俗,在优化资源的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将扶贫工作与乡村旅游发展相互结合,不仅能够增加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还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门槛低、产业链条广、经营灵活等都是旅游产业所具备的特点,当地农村人口可积极参与其中。农民不仅是劳动者,还是经营者与所有者,直接参与经营,借助土地流转与乡村旅游合作等方式获取更多资金来源。

  四、我国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策略

  (一)保护传承乡土文化

  挖掘、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在乡村地区中,乡土文化属于一种独特的文化内容,承载着中国人对于乡村的记忆和乡愁情感,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乡土文化以独特的乡土文化气息作为基础,在乡村旅游中能够满足当代人对于亲近自然的需求。村落建筑、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都属于乡土文化涵盖的内容,更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应对不同地区的文化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将最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与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化着重凸显出来。在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的过程中,应提高积极主动性,保证乡村文化与推进旅游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最后,当地应将乡土文化与乡土内容结合起来,注重游客的体验感受,延续乡土文化的特色与本真,创新旅游茶农的文化内容展示方式。

  (二)开发多元旅游产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均衡与不充分这一矛盾,逐渐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但应事先对市场环境进行调研,明确市场发展需求,对其进行科学开发。第一,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应对本地区的乡土气息与民风民俗进行充分挖掘,体现出其特色性与体验性,满足城市人对自然乡村生活体验的需求。在打造景观的过程中,加强保护本土环境,秉承保持本质的原则,打造优美且美丽宜居的田园生活。第二,对于乡村地区的独特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进行充分挖掘与利用,为游客带来不同的体验,使其了解本地区的文化与传统工艺,为游客带来更多乐趣,提高满意程度。

  (三)政府加强监督保护

  纵观我国当前的观光休闲农业,具有较强的自发性,但因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发展水平不高与恶性竞争等情况普遍存在。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应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后期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与指导。在激励政策方面,政府应在政策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借助税收减免与资金补贴等政策,为乡村旅游的顺利发展提供保障,借助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扶持与完善。在行业约束方面,利用各项法律法规,在质量管理与服务监管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借助完善的标准体系使得乡村田园景区建设朝着标准化的方向过渡。政府应对于一些恶性竞争的情况进行严肃处理,为乡村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满足乡村旅游向着优质化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政府采取定期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乡村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之间有着必然关联,在人口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必定会遇到新的机遇与挑战。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管理,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为乡村观光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巫文强.中国经济失衡根源在于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制度的缺陷——基于人的發展经济学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0,26(6):1-9.

  [2]张洪双. 文化创意产业与海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研究[C]//海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2013.

  [3]徐丽芬,唐威毅,许学工.铜仁市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选择[C]//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2届年会暨铜仁市地质公园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