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和改革,个性化教育已然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之一。其旨在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必然会有效的培养出一批具有个体创造能力的大学生,从而促进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以便其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竞争。因此,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实现个性化发展,在科学管理的范畴下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现阶段大学教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基于个性化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给高校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展现。而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敢于创新的人才不仅是现代教育最本质的要求,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最迫切的需要。在以往传统的教育中,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采取的都是统一的考核标准,这使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严重的阻碍了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尊重学生差异性和个体独特性的前提之下,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来进一步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二、个性化教育的概念
在以往的高校教育中,教学工作者基本上都是将重心放在对大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大学生心理特点的需求,从而缺少了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1]。正是因为这种原因的存在,导致了传统教育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老师对于学生的培养采用的是一种模式,一个标准,一种规格,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习兴趣得不到增强,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这种教学理念,积极的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从而确保可以培养学生的完美个性,并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老师还必须充分的意识到,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强调发挥大学生个体性的教育,其内容主要包含:培养个体的独立人格以及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个体主观意识的形成和确立;实现个体的价值以及激发个性的创新潜能。
三、个性化教育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可以激发个性创造性发展的教育,对于学生个体创新意识的培养与生成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经过人类长时间的科技发展和人类教育的实践,不难看出,一个拥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身上一定具备鲜明个性[2]。大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的不同,使其在气质、体质、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多多少少的差异,而这些差异造就了他们不一样的个性,正因为不一样的个性使学生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不尽相同。大学生的独创性也恰恰是在这种相互之间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意识上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加强教育工作者个性化教育理念学习以及进一步的探究,才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个性化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個性化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指的是对于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兼顾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且是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来看待。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便为学生今后的更好的创业提供一定的思想和理念[3]。个性化教育相比于传统教育,具有重视个性、尊重差异,发掘潜能的特点,对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根据有关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经历各不相同,使得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也大多独具特色。在面对有着不同个性、不同优势、不同潜能以及不同职业规划的大学生时,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性的做出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进行细致、全面、系统的创业指导。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能进一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们自身的潜力,从而促使他们可以主动、有计划、有目标的去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鉴于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尽快的转变教学理念,学习个性化的教学理论,并积极的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贯彻落实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4]。
四、基于个性化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一)改革传统的考核制度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老师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的评价都采用的是统一的考核标准,这使得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力性的发挥以及学习兴趣的增强,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大不利的[5]。因此,作为高校,必须对以往传统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科学的改进和及时的完善,来充分的实现对于多样化、个性化人才的培养。考核制度可以在选修课作为基础,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以及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创设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发的普及和广泛,继而“幕课”“微课”“翻转课堂”也成为了当下课程教学的主流形式。老师可以将这些辅助的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采取小组讨论教学方式、探索教学方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等,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还应该特别注意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将以往的统一标准的考核转变为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并且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而不仅仅只是对于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有着引导作用[6]。
(三)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并与社会上的企业共同为大学生设立创新创业的专项奖学金,调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并且以企业的精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勇气,鼓励大学生多多的进行实践的学习和锻炼。对于大学生在创业创业大赛上取得的成绩以及步入社会获得的成就可以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重点的表扬和广泛的宣传。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创新创业大赛的优秀作品或者是学生步入社会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来取代学生课程的设计或者是毕业论文的设计。通过这些激励制度的确立,将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建立专业的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
高校要想贯彻落实对于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建立专业专业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对于学校中已有的教师队伍进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内容的培训,来提升师资水平。同时,高校可以外聘创业的先进人才和优秀的企业家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教学,以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学习以及实践的指导。
五、结语
基于个性化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作为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的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不断的创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创新教学模式和改进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洁珠,张辉华,李平.基于“校企合作班”实践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2):203-204.
[2]于志君.個性化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295.
[3]张明星,刘亚莉.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中国商论,2016(26):186-187.
[4]于陶.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素质培育路径研究[J].考试周刊,2016(81):156.
[5]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7-31.
[6]高妍,靳宝全,张红娟.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5):37-3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