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大专教育日渐重视,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大专院校能够在意识和课程设置方面不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尤其是大专音乐欣赏,为了提高大专音乐教学的质量,本文将就大专的音乐欣赏进行更加灵活性的探索,帮助大专生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审美视域;大专音乐;教学探究
一、引言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人生、调节心情。目前,审美教育已经走向了大众,不断成为素质教育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音乐欣赏教学也成为了教学工作着的重点探讨内容。本文将以大专音乐教学为例,对审美教育视域下的音乐教学进行探究。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能力
传播音乐作品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条件,在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传播音乐作品变得更加容易,但同时音乐教学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正确积极的音乐欣赏需要学生们能够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体验到不同的社会形态。在我国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歌承载着劳动人民或者底层人民的生活愿景,例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20世纪民歌的重要代表,它代表了当时陕北人民的劳动远景和古朴坚实的精神,这首民歌的发展经历了专业音乐家关鹤岩的积极探索,还经历了中央广播电视台的重点推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当年生活条件困苦的情况下的产物,讲述了红军在长征之后正逢到满山山丹丹花朵开放的美丽情景,在多年后,这首歌仍旧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的民歌大赛中,青年歌手阿宝通过演唱这首歌曲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对这首音乐的鉴赏,教师除了从这些音乐背景上进行挖掘,帮助学生们了解民歌多年之后再度流行的故事之外,还能够在讲述创作背景的过程中,对民歌的创作风格、创作理念和创作特点进行逐渐渗透,这样能够在单调苦涩的乐理知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对于重点植物“山丹丹”的介绍,也是音乐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音乐中出现的景物,其实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寓意,这一点是和文学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都相通的,“山丹丹”的花朵是细嫩的大红色,而且作为百合的一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革命和困苦的年代,山丹丹的红艳会带给人民新的革命希望;在新的21世纪,山丹丹的颜色仍旧红艳动人,祖祖辈辈的劳动人民也仍旧包含着脱贫攻坚、保护生态等新的希望,这也是音乐能沟通不同人群的魅力所在[1]。
三、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趣味性
音乐在大众的印象中,只有流行歌曲拥有最广泛的人群,对大专学生进行的音乐鉴赏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系统性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们感受音乐中的美,提高对音乐的品鉴能力,从而获得正向的指引,提高对负面情绪的承受能力。例如,在世界各国歌曲中,《雪绒花》作为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在电影中发挥了重要的抒情作用,它的旋律优美深情,具有鲜明的奥地利风味。在进行教学时,为了能够激发大专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媒体形式辅助教学的形式,在进行欧洲民歌发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雪绒花》为例,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片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讲述影片中上校一家人的故事,学生们可以了解在战争背景下的奥地利故事,在影片中,《雪绒花》的歌词简短,但是情感深刻,通过“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白雪的花儿我愿你芬芳),表达了电影中主人公对自己祖国的美好祝愿,希望自己的故土也能够永远平安、顽强。而这首非正式的奥地利国歌,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上校和两个女儿独处的时候,表现了温馨的家庭;另一次也是全电影的高潮部分,则是在被上校一家一起歌唱的时候,带动了全场的爱国情怀。同时,通过这种简短的电影带入,教师可以就歌词进行专题介绍,在歌词中一九行、二五行、三四行、六七行、八十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这部分的音乐鉴赏就可以将口语性的歌词作为重点分析对象。《雪绒花》不仅在奥地利备受欢迎,而且通过电影《音乐之声》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多的听众,如汉语的翻译版本,也保留了歌词原本的对韵,如“小而白,洁而亮,向我快乐地摇晃”,轻松简单的旋律在多国的大街小巷传扬[2]。
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宣泄性
音乐教学除了前面提到的要讲究故事性,借助多样的影音途径进行教学辅助,还需要讲究音乐的情感功能,对于大专学生而言,在学习的内容上对于深度的文化理论涉及较少,但是在情感情绪方面,人们的情绪都是相通的,具有广泛性。为此,教师在音乐素材的选择上,需要尽量用学生们听过的音乐作为材料,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如《友谊地久天长》,它最初是苏格兰盖尔语《Auld Lang Syne》,在翻译上是“逝去的日子”,后来经过系统的谱乐,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它的出现需要强烈的情绪和故事作为支撑,在电影《魂断蓝桥》中,它的出现象征着男女主人公一见钟情但是却难以获得美好结果的悲惨恋情,除此之外,它在社会中则更多地出现在西方社会的平安夜,在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来表达对过去的告别和对未来的期望。在进行这首歌曲的教学时,教师为了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情感魅力,可以让学生们挑战不同语言、不同情感的作品演绎:在粤语版本中译名为《友谊万岁》“一切欢呼叹息,印于心里,默默印记”,讲求的是对友谊的珍惜;在英文中,“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回忆的珍惜和无可奈何,透漏出更加凄凉的感觉;在汉语中,红极一时的《小时代》将“举杯痛饮,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表现了四个要好的高中生一起毕业的青春物语;在日语中,它译作《蛍の光》,成为学校的“唱歌”,可以说日本的学生们都在童稚的时代,接触到了这首歌,“私たちも苦労していろいろな本を読み、长いあいだ勉强してきたものだ”(我们也经历辛苦,勤勉地学习,阅读万卷书),具有青春学习的勉励情感。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音乐的口味解读千差万别,要让学生们选择适合自己心情口味的版本。
五、适度提高教学难度和深度
在经历了前面的入门学习之后,学生们能够对音乐的国际性和多媒体呈现得到系统的认识,但是音乐鉴赏仍然需要一定的专业性知识作为支撑,所以在中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增加音乐的专业性知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专业的音乐体验。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本国的音乐名曲中进行选择,如“中国古典十大名曲”,其中收录了多部中国传统音乐,通过对这些音乐的鉴赏,能够带领学生们体味到本民族的韵味和优雅。在中国十大名曲中,《高山流水》因为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最为熟悉,先秦的琴师伯牙在野地弹琴能够被樵夫钟子期听懂,在这首歌曲中,高山的巍峨和流水的湍急通过弦乐进行演奏,在世传的曲子中,筝曲和琴曲都各有千秋,琴曲的《高山流水》分為“高山”“流水”两部分,在“流水”的章节中,指法清新卓越,旨在描绘水的动态感觉,通过“泛音”的活泼好动,在整体的节奏上不断跳跃音符,获得了高频率、高节奏的听觉体验;“滚、拂、绰、注”等手法也是不断在音区之间进行变换,热情洋溢富有激情,相比较“高山”部分更容易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在筝曲中,筝派类别众多,对筝派的学习,也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缩影:山东筝派铿锵有力、富有力量;河南筝派也有浓厚的北方风格,以深沉内在的特色为主,通过左手的滑按来结合颤音,在一松一紧之间盘旋多情、极具特色;浙江的筝派清新亮丽,在曲调上清新亮丽,表现出来的高山流水不是北方的巍峨,而是南方的清丽壮阔[3]。
六、结语
总的来说,音乐的欣赏活动需要条理性、系统性、兴趣性等综合因素,大专学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因此提高大专学生的素质成为将来教育的重点。本文从审美视域结合文学、影视学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们对音乐的单一认知,对音乐产生更加专业的鉴赏感觉。
参考文献:
[1]张靓.审美教育视域下大专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北方音乐,2019,39(22):116-117.
[2]李延瑰.审美教育视域下大专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艺术教育,2015(5):76.
[3]胡建华.审美教育视域下高职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歌海,2014(2):109-112,11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