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715
郭茜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帮助中职生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本文通过分析立德树人与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联性、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及现状,提出加强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发挥德育课堂作用、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从而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引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理想信念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影响人们思想动机的变化以及奋斗目标的确定,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关系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进行,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领中职生精神成长,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立德树人与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性

  (一)两者有很好的契合性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进行革新的基本指导理念,立德树人重在突出“德”对人的重要性,包含道德能力、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法律素养等,能够综合体现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1]。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能促使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这与立德树人中“德”的内涵存在相互交叉的部分,即立德树人所立之“德”包含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新挑战,党和国家将立德树人从“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拓展为“中心任务”,拉紧理想信念教育这根“弦”,使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是抵御错误思想观念的关键环节。

  (二)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强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2]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理念,可以增强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能够激发中职生不断追求进步、持续完善自我,为他们指明了人生发展的方向。中职生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精神就会“缺钙”,行为就会迷茫,因此引导中职生树立坚定而远大的理想信念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先行条件,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逐步实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推动力。

  三、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紧迫需求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指统治阶级对其统治范围内的各种意识形态进行有效管理,避免外来和不良意识形态入侵,保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对多种社会思潮的控制力、向心力和引领力[3]。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事业成败、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人民福祉。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学校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阵地,应抓住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权,从思想上守住青年学生主力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职业教育人才,做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保驾护航。

  (二)促进中职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当前中职生正处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日益统一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是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不清,缺乏远大的目标和抱负。当面对学业竞争、就业压力时,部分中职生心理较脆弱,缺乏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自我调适力,往往表现为自信不足、意志消沉、思想叛逆、对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对老师的教导充耳不闻,缺乏实现理想的信心和勇气。学校作为塑造人、教育人的重要阵地,要引导中职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能够拥有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

  四、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一)理想信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

  部分中职生以获取眼前利益为最大目标,更多关注个人理想,对班级工作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无热情,更不用谈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理想信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理想目标庸俗,价值取向偏功利性。当前中职生的价值追求日趋功利化,部分学生认为“有钱就有前途”“有钱人生就有价值”等,注重追求物质利益,金钱至上,职业道德操守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物质生活,荒芜精神园地。

  (二)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上网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不健康的内容,更有西方势力的渗透。中职生年龄较小,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这就为理想信念缺失打下不良基础。例如,有些中职生因为自己基础差而对学习没有兴趣,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参与理想信念教育,对于法律和社会认识较为浅薄,对于外部的诱惑不能及时抵制,不懂法、不学法,对于出现的问题大多呈“鸵鸟”心理,认为与自己无关。还有些中职生遇事慌张,人云亦云。

  (三)爱国主义思想淡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日益呈现多样化。新闻媒体宣传和报道爱国主义的栏目不多,没有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氛围,社会的关注度不够。由于我国对传承传统文化重视不够,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腐朽文化逐渐冲击着我国中职生的传统价值观念。中职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其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极易受到不健康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影响,进而影响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五、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发挥德育课堂作用,夯实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

  中职德育课程是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新时代背景下德育课教学要不断与时俱进。一是要拓展教学内容,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及时补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热点、新问题,并进行全面科学的讲解。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結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选择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关于人们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从而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三是不断改进创新德育课程教学方法,把灌输式教学方法与启发式、探究式、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相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性,使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心中的自觉行为,坚定学生信念的主阵地。

  (二)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中职生正处于理想信念的成型期,应实施与他们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一是帮助中职生回归职业理想。不断纠正学生身上不良的思想和行为,通过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信念教育,使中职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二是帮助中职生体验职业理想。理想信念的形成是由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整合而成的过程。确立职业理想的过程也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同步形成的过程,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体验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获得职业认知并感悟职业理想,使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三是帮助中职生升华职业理想[4]。这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建立完善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自强心态、培育学生的职业适应心理,三方面联动升华职业理想。

  (三)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创新理想信念教育路径

  中职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大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首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复兴取得的辉煌成就补充到教学中,立志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其次,为了解除学生思想上的困惑,消除不良思想的影响,应当树立典型的学习榜样,用正能量取代负能量,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比如学习雷锋、焦裕禄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在将来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不懈奋斗的精神同樣能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比如学习杨利伟等航天英雄事迹,激励学生通过爱岗敬业、诚实劳动、锐意进取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通过榜样的力量逐渐向学生传达正确的理念。最后,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整合好传递有关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型媒体,发挥好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网站等的作用,紧跟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及时推送高质量、有影响、正能量的信息,为中职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姗.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9:25.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77.

  [3]刘雪珂.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及其价值研究[D].锦州:辽宁工业大学,2019:82.

  [4]胡彦伟.论中职生的职业理想教育[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3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