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古籍修复档案中的文献拍摄工作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799
陈茜

  摘 要:在规范的古籍修复工作流程中,文献拍摄是不可或缺的前期步序。本文通过论证数码图像留存的必要性、与传统摄影相比较优势、具体拍摄工作注意事项等方面,初步探讨这一领域的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古籍修复;文物摄影;文献拍摄

  一、引言

  随着古籍修复工作流程的不断完善,建立详尽修复图像资料数据库的重要意义也随之凸显。近年来,数码摄影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这项工作的实现提供了日益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手段方法。本文将根据笔者在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数年来从事家谱文献拍摄的经验,对此做出一些基础的概述。

  二、在修复档案中留存图像记录的必要性

  古籍修复档案的建立,是整个修复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书籍在修复前的破损状况、有无经过前人修复、书籍的用纸材料以及装帧形式,都必须经过登记,以便为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将来可能存在的再次修复提供可靠的书面依据。其中,图像记录的直观性和详尽性,是文字纪录不可替代的,是对文字性修复档案不可或缺的补充。

  一张合格的文献照片,能纪录下待修复文献的大小尺寸,纸质颜色,损坏状况等细节,尤其是包括了某些会在修复过程中消失的细节,譬如皱褶、水渍、污痕等。这对于文献原先的保存环境与破损状况,同样是很好的提示性线索资料。

  一份完整的古籍修复档案,必须包括图像书影的留存。

  三、数码摄影技术在修复档案拍摄中的优势

  随着信息时代对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数码摄影技术正渐渐取代传统胶片的地位,成为主流。在文献摄影这一特殊的领域,数码摄影同样具有非常显著的优越性,为建立大量的、可供随时查阅的修复图像档案数据库提供了可能性。

  相较于传统胶片技术,数码摄影的成本低廉。一是体现在拍摄器材的可重复利用。在各种储存介质的市场价格都不断下行的今天,利用数码技术,可节约建立图像修复档案工作的大量成本。二是体现在拍摄人员的培训成本上,以及与传统暗房技术相比较,通过电脑软件完成后期处理的简易程度大大提高了。例如,拼接合成、调节光线、色调、层次等工作,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完成,且能对原始图像进行无限可重复的尝试。

  相较于传统胶片,数码照片的保存与查阅都非常便捷。在建立索引与搜索速度方面,只要能对照片进行及时编目,以及建立起高效文件库系统,就能将现代数字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将寻找一张特定书影的时间缩短到数秒。这种检索速度在传统实体图像数据库体系中,是难以想像的。另外,与传统胶片照片相比,数码照片携带的信息一体化,不易造成数据混乱丢失。数码照片的拍摄日期、详细拍摄参数等数据,都会留存在相片的EXIF信息中。这些信息都能与照片同时保存,随时读取。与数据-图像分离的保存模式相比,数码照片保存更加安全可靠。

  在信息共享与流通方面,数码照片的优势同样无可比拟。随着全国各地图书馆的数字化工程的深入开展,古籍修复工作的网上资源共享交流也是大势所趋。

  四、关于数码摄影器材的选购

  专门用于文献拍摄的摄影器材,与一般摄影器材的选择即有相通之处,又有特殊要求。这些特殊要求,是为了满足文献拍摄的特点而产生的。

  为了满足纪录更多文献细节的要求,一般来说,数码相机能达到的像素值越高越好。但随着照片所占空间的变大,对于存储设备的要求会大大提高。另外,过大的图像文件会拖慢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的运行速度以及图像数据库的搜索速度。后两者的硬件条件必须跟上。

  在镜头的选择上,要求选购色彩还原度高、不易产生畸变的镜头。现代小型数码卡片机的像素已能达到千万级,理论上也能承担书影拍摄的任务。但由于数码卡片机的镜头通常为了节约成本和占地,畸变和色散的情况比较严重,且在自动对焦的准确率和速度,以及画面的通透感与立体感方面,都与单反相机存在不小的差距。与之相较,可根据需要更换镜头的专业单反相机则弥补了这些缺陷。在静物摄影中,常用的60mm微距镜头同样适于拍摄文献,其特点为成像像场平整度高,画面中心与边缘的成像质量相差不大,且能达到较好的色彩还原度。因此,一台在可承受价格范围内的专业数码单反相机,配上与之相适的专业镜头,对于文献拍摄工作是必要的。

  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图像,一架配有万向云台的三脚架同样是必备的装备。利用三脚架固定相机,能突破手持拍摄带来的快门速度限制,且能节约大批量拍摄时所需的人力和时间。

  文献拍摄通常在室内进行,需要获得稳定的人造光源。摄影灯的选购也是非常重要的。摄影用光分为瞬间光源与连续光源。前者包括内置或离机闪光灯,后者近年来以LED光源为主。在选择灯光器材时,文献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优先选择工作温度低,能长时间不间断工作的冷光源。

  合适的拍摄台也是文献拍摄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实际所拍文献的尺寸大小来选购。带有标度尺的更佳,能通过照片直接地判断所摄文献尺寸。拍摄台底板宜以低调深色为主,不宜太过鲜艳,以免喧宾夺主影响书影效果。

  最后,对于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和编目整理,一台拥有大储存容量与较高的运行速度的电子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在采购计算机设备与操作系统时,要考虑到处理后文件格式的通用性。

  五、在文献拍摄过程中的几个具体注意事项

  角度——必须保证相机与文献保持垂直平行,且镜头焦点与文献的中心点保持一致。否则照片中的文献将会出现严重的畸变,虽然能在后期软件中做一定的校正,但耗时耗力。可以利用取景器中的网格线来校正相机的位置。

  布光——文獻拍摄的布光准则为整体光线均匀,无明显阴影。常见的布光手段为在拍摄台左右两侧各置一盏摄影灯,以45度角照向中央拍摄区域。要注意两侧灯光的投射角度必须相等,以免造成照度不一的情况。另外,要避免其他光源对拍摄的干扰,如顶灯与日光。摄影灯可以加上硫酸纸罩,使产生的光线更加柔和,以免产生过于生硬的阴影。在拍摄要求较高的文献时,应该在文献表面取数个点测光,再决定曝光值。

  调色(白平衡)——还原文献的真实色彩,是合格的文献照片的基本要求之一。这就要求在拍摄文献中,对相机的白平衡设置进行调节。相机内通常会有“室内”“阴天”“日光”等半自动的白平衡选项,但要做到真正精确的色温调节,选用自定义调节仍是最佳选择。可以找一张纯白的纸或灰度物体,为之拍摄一张满幅照片,将之做为标准导入自定义白平衡系统中。经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基本保证还原被摄物的真实色彩。

  ISO——ISO即指感光度。在固定机位且有辅助光源的条件下,可尽量减少ISO的数值。要注意必须手动选择并固定ISO数值,在室内光线条件下,相机自动模式通常会把ISO调节到较高的数值。

  快门与光圈的选择——在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快门的数值选择是比较自由的。如果在使用慢速快门时,担心按动快门的动作会影响成像质量,可以添置一根快门线,或使用相机的延时拍摄模式。在光圈的选择问题上,F7-11比较合适。即可以提供一定的景深,采集尽可能多的数据,又能有效利用镜头成像质量最佳的焦段。

  在拍摄文献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特殊案例。例如,线装书的纸质过薄,一张书页正反面的字互相透出。这时可以裁一张大小合适的白纸,夹在书页之间,能有效解决问题。另一种情况是书过厚或开本过小,或由于保存不当而产生严重皱褶,无法平铺在拍摄台上。此时可以准备一些透明且不产生反光的镇纸来压住书页边缘。而对于尺寸过大,难以用单张照片表现的文献,可以采用分区拍摄,在后期制作中拼接的手法处理。要注意每次拍摄的测光与色温都必须保持一致,否则会大大增加后期软件处理的工作量。

  六、关于文献拍摄的后期工作

  对于建立图像修复档案工作来说,拍摄只是整个流程中的一部分。对所得照片文件的整理归类,是决定将来整个档案系统能发挥多少作用的关键。

  每张照片的命名编码都必须与文字登记表格相一致,以免造成检索时的混乱。照片的拍摄日期、地点、所用主要拍摄参数等,也要做好纪录。

  照片的归类可以由几方面入手,如出库批次、主要修复负责人员姓名、书籍的出版年代、文献定级、文献类型、破损等级等。归类主要的原则是方便检索。

  当每一次文献拍摄,照片整理流程完成后,做好备份是另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与传统胶片实体不同,数码图像是以非物质的形式存在的。若遇上硬盘损坏,光盘老化等事故,数据的损失是无可挽回的损失。故所有的图像数据必须在不同地点以不同形式多次备份。

  七、结语

  要拍摄出优质的数码文献书影,必须对古籍与修复工作具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数码摄影技能以及后期影像处理技术。这项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使之更规范化,以达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建立完善文献修复档案的标准,为传统文化的资料抢救与发扬作出应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中.对于拍摄古籍善本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1987(4):19-20.

  [2]鄭旭明.文物摄影的灯光运用[J].东方博物,2013(2):112-117.

  [3]王蕾.文物摄影及其重要作用[J].华章,2013(22):7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