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陈述性知识有效教学应体现的五大要素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750
侯晋豫 徐珺

  摘 要:近年来,各种试题对陈述性知识的考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陈述性知识的有效教学也越来越重要。陈述性知识如何出彩,怎样才能使其和其他类型的课一样有活力,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陈述性知识有效教学应该在教师角色、观念、形态、时间、目标5大要素上有所突破,抓住了这几个要素也就可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且能够获得预设的效果。

  关键词:陈述性知识;有效教学;五大要素;健康

  一、引言

  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最近学校针对陈述性知识有效性开了一堂精彩的研讨课,笔者的切身体验是——如果做好角色、观念、形式、时间、结构5个方面的转变,即教师角色由主角转变为到导演、教学观念由讲授转变为启发、课堂形式由单一转变为丰富、时间分配由掌控转变为放手、课堂维度由二维转变为多维,陈述性知识有效教学就可以很好实现,课堂就可以充满活力,教学目标也就可以更高效地达成。下面主要结合浙江版科学《健康》一课重点讲述如何在课堂中实现这5个要素的突破。

  二、导演的角色

  就像韩愈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概括:师生关系单一,教师的角色也单一。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最明显的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教学中,这些都导致教师的角色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叶澜教授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新课程也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基于这些理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完成角色的转换,由课堂主角变为课堂导演。优秀的课堂中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在这节课中,学生过足了演员瘾,他们在不断举手发言和感悟中提升了自己,而教师也做了充分的准备,给学生搭建好了这个平台。比如说,在开始引入课堂时,以“你认为自己健康吗?”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各抒己见,不少学生说到没有生病、经常感冒和每天都很高兴等特征。学生在思考自己的同时,不知不觉进入了课堂角色。这种以学生自身为问题思考对象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再比如,给出不同类型的非健康实例,让学生自己总结健康的定义,允许其犯错误,鼓励其从自己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当学生完全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再进行及时补充。又如怎么从亚健康怎么回到健康状态,让学生自己回答需要怎么做,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实际上已经知道很多良好的生活起居饮食、与人交往技巧、心理平衡方面的知识,让他们表达出来,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补充和衔接,也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这时教师只需要在学生充分展示过以后给一个理论性的综述:“身体好”“心情好”“适应力高”——这就是导演的工作,对演员的行为进行关键性点拨,使其“演技”提升一个层次。

  新课程的改革方向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要做好一名出色的导演,就要深刻理解剧本,需要对演员充分掌握,对演技熟练应用,带着导演的心理去认真=准备每一节课,=最终的“影片”肯定有很高的收视率。

  三、启发式的观念

  陈述性知识在旧教学观念中属于可教可不教,只作为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材料,而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愈来愈多的接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内容被用在考题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所以陈述性知识的有效教学也越来越重要。有效教学也就是关注教学效果,把注意力从教师“教的多少”转移到学生“学的多少”上来。在这种背景下,更多的课堂应该由教授式课堂转换为启发式课堂。

  在这节课中,学过健康的定义后,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教师不是只简单强调而是让“实例”说话,通过展现“人理论上可活到100~175岁”“三年里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下降了1 cm,体重增加了1~3 kg”“我国与日本人口平均寿命的对比”等材料并加重关键词,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性,而且激发了其希望获得健康身体的迫切愿望。再比如,在讲到心理问题出现后,怎么缓解压力时,学生在这方面其实已经有了很多经验。所以在不断的类似“还有没有”追问和小提示中,学生把自己的很多方法都说出来,此时再用多媒体把重要的方法列举出来,学生会感到相当自然和贴近自己,因为他们使用的方法大部分都在上面。这时教师再点出“这些都是压力的转移”就是画龙点睛之笔了!教师在这个时候能够再对发生在这个班級某个学生身上的真实实例做一个剖析,可以说是最好的现学现用。经过这种启发性教学,笔者认为学生很难不去掌握这种解决心理压力的方法,至于知识本身更是没有问题了。

  启发式课堂很多时候是依靠疑问推进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之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疑,递进性推进知识,改善学生的求知状态,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四、丰富的形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封闭课程形态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应该建构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形态。特别是教学方法单一变为丰富,根据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在这节课中出现的课堂形态有很多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歌曲

  课堂总结是一首歌,由教师作词、学生作曲,而作曲人是课堂上临时指派的。课堂上掌声响起,热情空前高涨,《健康歌》随着学生的说唱结束!把整节课的要点编成一首歌让全班齐唱,令学生新鲜而又深刻地“同化”了教学重难点。

  (二)视频体验

  歌曲过后学生和听课教师心理已经很满足了,而一段优美的篮球视频又吸引了很多人,原来这是展示健康的状态。视频中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对健康定义的生动诠释,学生在欣赏视频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健康的魅力。另外,教师在讲述健康因素“身体”“心理”“社会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资料: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杀案和我国广州等地的一些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这是CCTV做的一期节目,学生在感受校园暴力危害性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体会健康定义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英语表达

  篮球视频之后“愿我们的将来”几个字打出来时学生是有点惊诧的,不知道下一部分还有什么精彩的内容,他们已经被教师课堂形态的多样性所折服。当教师通过简短的奥巴马式的英语演讲(Yes we can!)对学生的将来健康生活提出了殷切希望,顿时又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和赞叹声,学生被彻底折服。另外,在给出健康定义时教师介绍健康的准确定义是WHO给出的,而这个H代表的就是健康。“World Healthy Organization”的表達引发了学生的惊呼,因为他们不知道原来教师的英语也这么好。学科交流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调查问卷

  通过健康测验表测健康分数,让学生自己检测健康状况并发现问题的方式也是一个亮点,如果时间充分可以通过统计得知整体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分析或者提出针对性指导,而如果用来结课也让学生留下了充足的课下学习空间,并且可以在下课时进行引导复习。

  (五)小组讨论

  在讲授如何养成良好习惯时,教师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前给学生明确的讨论方向,并有小组长分配任务。四个人一个小组对常见的一些生活经验进行解释,如“笑一笑十年少”“每晚最佳的入睡时间”等。有些内容听课教师也不了解,对这些知识也听的入了迷,很多学生也发出了“怪不得”的话语。

  (六)多种课堂回答方式

  在科学饮食方面教师首先提问你最喜欢喝什么饮料?以开火车回答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常用的饮品,然后再给出WHO推荐的6大保健饮品,让学生对自己的饮食情况进行讨论反思,增加了很多课外知识。而在讲授保持身体好需要合理运动方面,教师又让学生集体回答“跑步”“游泳”“爬山”等有氧运动,并联系国家提倡的阳光体育运动,强调在跑步不要快等内容,非常结合学生生活,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体现得非常明显。

  五、放手的时间分配

  教师应该把课堂时间尽量留给学生,由原来的教师掌控转变为放手。在这节课里教师说话时间加起来只有20分钟多,整堂课近一半的话语与活动时间是学生的。如果放得再开一些,教师出镜的时间理论上最好能减少到1/3左右,这样课堂就可以真正称为学生的课堂,教师在旁观中更清晰地看到学生认知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在讲到心理健康方面时,引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是很成功的,没有直接给出各种现象而是给出了“均瑶”“华为”两则材料,让材料说话,学生总结,教师则完全放手。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教室是相当安静的,他们乐意接受这种形式。事实表明:只要材料设计得好,问题有效性高,关键字明显,学生可以很好地总结出需要掌握的知识。另外,在引出健康的第3个方面即社会关系方面时,教师综合运用了材料引出、讨论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这个事件中的演员,他们在充当一个医生的角色,在给案例中的患者出谋划策,在积极地帮助他们,在积极地展示自我。学生说的真的很好,要比教师备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课时挖空心思想出来要好,而教师放心的放开手后只需要做一个总结性评价。

  对学生放手就是启发学生的思考,这个过程自然会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知识是构在已有知识上的。当然这个预设能不能顺利生成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调控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六、多维度的目标

  新课程下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从知识、技能方面评价教学的形式,提出能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维度设定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的体验。在这节课中,由于提供了各种案例场景,并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参与时间,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更加明显了。

  知识与技能维度:这是我们平时教学经常使用的,也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进行教学,对教师来说很容易但对学生来说很难感受到,因为逻辑性很多时候是在总体理解后才能感受到的。所以有些课教师讲着很有味道学生却跟不上去,进而对课堂失去兴趣。此时,教师需要组织更多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力维度:教学环节中关于“大学生适应不良”案例的换位思考讨论、表达,大大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处事态度和交际原则,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在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时,如何做才能更快地融入新环境,如何做才能开启新的健康生活,课堂中采用不同的形态过程实际上提升了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理念也作为一条线贯穿课堂始终。过程与方法维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教授要比知识教授重要的多,要让学生在不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怎么去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比如说这节课中学生从头到尾都在笑,他们是在一直享受这个课堂,笑声是师生关系融洽的体现,也是教师在情感纬度做得很成功的体现。

  七、结语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在基础教育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是学习其他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要想在教学中有长足的发展,教授陈述性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陈述性知识教学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也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会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陈述性知识有效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发展,而且也要求教师大胆探索教学互促的教学思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不断提升专业成长水平。

  参考文献:

  [1][日]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

  [4]徐珺.思维导读:初中科学思维课堂创建之图式研究[J].中学物理,2019,37(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