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祠堂,是乡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祠堂文化,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过去,祠堂是存放家谱、祖先牌位以及祭祖等的场所。然而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下,祠堂的功能也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其映射的现实意义也随之改变。本文从祠堂文化的发展趋势、现实意义、如何活化与利用等三方面对佛山的祠堂文化进行探究,以期为佛山祠堂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佛山;祠堂文化;发展趋势;现实意义
一、佛山谚,顺德祠
佛山有谚:“顺德祠堂南海庙。”佛山五区中,顺德祠堂最具文化特色,年代也比较久远,形成了众多的祠堂群,约占佛山祠堂总数的三分之一。经过政府与民间力量的不断努力,顺德祠堂的活化工作有了很大发展,成果显现,不少祠堂不再仅是“历史建筑”,而是具备多种功能并被赋予全新生命的“美丽典范”。祠堂文化唤起了新的一阵家风家德的传承。
因此,我们以顺德祠堂为例,拟重点对佛山祠堂的发展趋势与现实意义进行调研。深入探究,不仅有利于深化对祠堂文化的认识,加强祠堂文化传承及保护利用,对有效彰显祠堂文化的时代价值与魅力也具有一定作用[1]。
二、文化广流传,祠堂育新风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祠堂文化是我国绚烂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蕴涵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作为岭南传统文化更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佛山市积极响应,重视本土文化,近年来更是兴起重修祠堂之风,大力弘扬祠堂文化,形成了较好的保护与活化氛围。但是笔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还有一些祠堂并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甚至门庭冷落、鲜有问津。且大部分游客参观祠堂,仅关注祠堂本身建筑特色与风格,忽略挖掘更多的祠堂文化内涵。在复兴的浪潮下,祠堂文化又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这些内涵丰富的祠堂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对于我们又有着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呢?如何才能在保护古祠堂的基础上,充分活化利用佛山祠堂,实现其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
三、思现状,谋未来
课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对佛山的祠堂现状及其文化内蕴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发现,佛山的祠堂数量正急剧减少,如颇负盛名的逢简村。据逢简祠堂保护人张叔所言,逢简原有祠堂80多间,现存仅19间,一些年代较久远的祠堂已无人问津。一些现存祠堂也被翻新改造,逐渐失去了其本来的面貌,佛山祠堂此等现状值得我们深思。
面对祠堂今后的发展情况,大部分市民均持着积极开放的态度。如今国家极力推动文化振兴,他们相信在国家的带领下,祠堂今后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明白若要活化祠堂文化,就必须与时代相结合,紧握时代的脉搏,且对于本小组提出的一系列建议都持支持态度。
(一)佛山祠堂文化的现状
祠堂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从其数量的急剧缩小,不难看出其文化内涵也逐渐被人们遗忘,埋葬在时代的浪潮中。据实地调查访问,众多游客仅关注其建筑本身,却忽视了背后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的社会功能也从多重性转变为单一性。以前族人聚集在祠堂中讨论族内大小事务,拜祭祖先,教育子孙,具有团结宗族,祭祀,教化等功能,但目前大部分地区的祠堂仅剩下祭祀作用。
(二)祠堂文化式微的原因
1.社会与时代的双重变迁
祠堂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但在时代的更迭以及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夹裹下,祠堂文化作为一种旧式文化慢慢丧失了生存空间。据逢简张叔所说,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祠堂地位一落千丈,说拆就拆,但自十九大提出振兴传统文化之后,想要拆祠堂绝非易事,国家和村民的重视让祠堂正在慢慢恢复生机。由此可见政治对文化影响之深厚。
2.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加快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与城镇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高楼大厦的鳞次栉比逐渐覆盖了绿瓦青苔,且工业用地的进一步扩张,首先选择替换的就是“不起眼”的古建筑。逢简村的村史记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逢简共有祠堂80间,现仅存19间,祠堂数量日渐减少,失去了载体的祠堂文化也日渐没落。
3.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封建思想的摒弃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门的开放以及教育的普及让国人的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国人思想与信仰有了极大转变,加之外来文化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在我国得到传播,让我国维持了几千年的家族观念和信奉神灵的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由此,封建思想的全盘否定又让祠堂文化陷入了另一个难题。
四、祠堂新气象,满腔家国情
祠堂有着浓浓的平民化色彩,很受普通老百姓欢迎。祠堂文化能让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在思想上产生文化认同,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和力、内聚力。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佛山祠堂文化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
比如:在宗教传统上,有些祠堂将过去烦琐的成年仪式改为成年宣誓仪式,有些则借祭祖活动宣传尊老爱幼的新风尚,培养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文化活动上,将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祠堂改建为多功能的文化、娛乐活动中心;在教育上,多数祠堂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习相传的主要场所,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开笔礼。如今,我们更注重道德感化,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祠堂文化有了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一)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家族凝聚力
以前,祠堂是家族教育子弟的主要文化空间,所以祠堂文化中会蕴含着丰富的“尊老爱幼、明礼守法、勤俭持家、廉洁奉公”等道德教育思想。我们要充分挖掘祠堂文化中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使其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生机,发挥其价值导向作用。
(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构建美丽的家园
如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然改变,但中国人向来主张“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这与祠堂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文化相符合,随着祠堂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道德信念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指日可待。
(三)满腔家国情怀,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2]这其实就是家国情怀在当代的价值彰显。祠堂文化的日渐发展,唤醒沉睡在人们内心深处对家族历史和祖先的共同记忆,有助于增强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
五、活化保育祠堂,传承传统文化
(一)修缮和保护祠堂
1.政府部门做好规划和管理
在修缮祠堂的前期,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实地调研调查、做好历史文化的调研,评估佛山祠堂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了解祠堂的特色,尊重历史原貌,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目的进行修缮。此外,对修缮好的祠堂要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和定期维护,充分地保护利用。
2.村委和村民理解支持
修缮和保护祠堂,需要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社会各界人士如华侨、企业家、村民的认捐,是最直接有效的支持方式。调查表明,近88%的村民支持户口所在的村子集资认捐修缮祠堂。但村委要注意公示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规范化、透明化。
(二)传承与弘扬祠堂文化
1.多渠道地宣传祠堂文化
信息化时代,可多途径宣传祠堂文化,提高其知名度。大部分的人认同大众媒体的宣传方式,以及政府部门加强科普力度。因此,政府和村委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佛山祠堂的保育和活化工作。
2.重视祠堂特有的文化内涵
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54.84%的人对祠堂建筑感兴趣。大多数人认为祠堂只是家族建筑,而忽视其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因此,村委要重视祠堂历史的收集与整理,深入挖掘祠堂的文化内涵,使大家更了解其背后丰富的文化价值,自觉传承祠堂文化。
(三)活化利用祠堂空间
1.祠堂空间+公共服务
祠堂的现代作用更多是传承和发展乡俗文化。据调查,大多数人赞同祠堂用作现代农村活动场所等。例如,顺德练塘何公祠、云埜何公祠活化为青年坊,作为青少年活动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祠堂空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2.祠堂空間+文化旅游
佛山许多村落的祠堂群规模较大、内涵丰富,具有较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例如顺德逢简水乡将游览祠堂作为旅游线路的亮点,打造文化旅游线路,深受游客喜爱。调查显示,近80%的人认为祠堂可活化为文物景点、历史名人纪念馆,这都有利于青年一代的思想品德教育,增进文化认同感和使命感,满足外来民众的文化旅游体验需求[3]。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文化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佛山各区的祠堂也逐渐保护起来。如此可以预见,今后祠堂的育人作用将继续发挥,佛山的祠堂文化也会继续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涂雅玲,纪丽华.祠堂文化研究文献综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10):118-120.
[2]蒋仁婷.祠堂文化的育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8.
[3]陈晓华,谢晚珍.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功能更新及活化利用[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11(4):92-9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