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提出,社区体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了解其具体做法及存在问题,并为社区体育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上海市
一、引言
群众体育的发展,基础仍在社区。总局提出的全民健身“六边工程”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因此,重视社区体育组织的发展对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作为社区体育组织的一个重要分支,了解上海市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状况,为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是很有必要的。
二、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背景
(一)政府的大力支持
1.制定扶持政策
上海市从市级层面到区级层面乃至街道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培育扶持政策,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实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保障了它们的基本生存。
2.建立公共体育服务配制机制
自2015年起,上海市体育局采取整体打包购买服务方式,加大对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输出,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实现公共体育配送项目的区域、人群全覆盖,各区、街镇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也积极响应,并参与配送工作。使市社区体育服务配送工作更加符合社区需求,更加实在,更加接地气。
3.加大社区体育投入
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在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也强调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海市民的体育健身条件。这些硬件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经费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保证了全民健身设施的完好率和运行的安全。
(二)全民健身观念深入人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自身健康,并自发地参与到社区体育锻炼中。这种观念的转变也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工作有了更高要求,除了需要满足居民基本的设备设施、场地等,也要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三、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
(一)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创建情况
2004年,上海市体育局积极响应总局关于成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相关意见,并快速落实文件精神,结合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实施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创建工作。
上海市从最初创建的9批市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加上14家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目前已成立173家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均具有法人资格,覆盖率超过了80%(截至2018年12月底,上海共有街道105个、镇107个、乡2个,共214个)其中8家注册的是社会团体,其余注册的都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创立延续了市体育局创建的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创建方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市体育局考虑到社区体育俱乐部数量在不断增多,必须有组织对其进行统一协调。因此同意成立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并由协会进行协调管理,促进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更好地实现自治,帮助其顺利开展社区体育的各项工作。
(二)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开展现状
1.把握机遇,创新实践
(1)重视观念转变,开创社区体育新格局
全民健身,基础在社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将体育和生活紧密融合,贯彻体育生活化理念,重视“六边工程”推进。以先进理念作为引导,开展社区体育工作,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类社区体育赛事,打造良好的社区体育锻炼氛围,以体育带动发展。
(2)积极服务社区,构建“你点我送”配送机制
社区体育俱乐部积极参与政府公共体育服务项目。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
社区体育配送服务采用“你点我送”的供给机制,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了社区体育配送系统。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根据本街镇居民的体育需求,在平台上填报相关需求信息,并一键提交即可。平台管理者根据平台订单迅速安排教师前往街镇配送,更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这一网络平台不仅更有效地传达了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也提高了市社区体育组织的办事效率,实现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信息化管理。
(3)积极开展社区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通过策划和开展特色体育赛事活动,促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各区、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通过参与彼此的赛事也增进了之间的交流,促进共同进步,使其得以更长久地发展下去。
(4)创新开展工作,做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①强化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评估工作
市体育局委托上海社区体育协会每年度对社区体育俱乐部工作进行评估,依据专家制定的评估体系对各社区体育俱乐部年度工作材料进行评分。评估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可以让市体育局深入了解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评估能够促使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重视自身建设,不断強化工作内容。区、街镇通过市协会的评估情况通报可以帮助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更好地改进工作。
②重视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治理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作为枢纽式节点,以服务引领、合作共建等方式加强社区体育组织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于管辖区其他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横向联合,扩大合作交流平台,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包括公共体育场所、设备设施和其他体育资源等。此外,重视联合开展社区体育赛事活动,更好地服务满足社区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主动参与社区社会治理活动。
2.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对上级部门过度依赖,自主性不强
当前,部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还存在对上级管理部门过于依赖的现象,自主办事能力较弱。往往是等着上级领导的指示和安排,没有自主意识和计划。社区体育工作一直是以固有模式开展,工作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
(2)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自身影响力不够,缺乏宣传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对全民健身理念的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扩大社区活动宣传及其影响力,但没有充分利用新时代多媒体的优势,效果一般。尽管现在很多人的健身观念意识增强,但仍是有部分居民锻炼的积极性不够高,仅仅依靠社区居民的健身自主意识是很难开展的,需要去鼓励和号召他们。
(3)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品牌化不足,难以维持经营
主要表现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还不大,俱乐部的资金来源还比较单一等。俱乐部要维持经营就一定要有资金的支持,否则难以维持其更长久地发展。当前许多体育俱乐部仅仅是依靠政府资金的支持开展社区活动,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及企业的力量多方面吸引资金。
四、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找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功能定位
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建立的,既具有政府“输血”的先发优势,同时存在缺少社会“养料”的先天不足。因此在充分依靠政府支持的同时,社区体育俱乐部也应更加注重自我“造血”功能的培育。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要实现社会性和自治性,就必须合理整合资源。社会的参与和支撑,促使其能够坚持社会性;若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就难以实现自治,因此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织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中,增强自主办事能力,提升办事服务水平,成为有担当、敢负责的社会组织。
(二)健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行机制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自上而下生成的组织,社会影响力有限,因此要通过各种传播手段,让更多的社区居民知晓、认可、参与和支持。首先,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利用评估、表彰和激励等方式,促使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其次,加大宣传力度。走“亲民、便民、利民”的草根路线,把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内容、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项目、活动内容等信息广泛地传递给社区居民,使居民群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社区体育组织,增强群众支持度。此外,要重视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如何实现更好地发展,关键在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工作者自身要能够熟悉掌握社区的基本工作,并有较强组织管理及社会协调能力。政府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培训,并扩大交流平台,促进社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三)创新社区体育发展机制
1.坚持开展多元化服务
尽管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大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随着自身资源的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有所增加,而社区居民由于年龄、职业、消费层次的差异,对社区体育服务也更加多元化。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更高的体育锻炼需求,为了实现更好地治理,需要根据不同体育服务项目的需求情况及管理成本的不同,采取不同层级的收费标准。
2.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要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加强多元化服务项目开发,提供符合居民需要且优质的服务;精心策划和组织特色赛事活动,吸引社会参与、扩大社会影响、吸纳社会资金,推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快速发展,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五、结语
社区体育进入新时代,上海社区体育在发展进程中也同样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更需要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思考如何做好社区体育的工作。随着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需求的增长,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的开展更应该从民众切身需要出发,尽量做到按需分配,更好地滿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希,戴健,陈伟.服务型政府背景下上海市社区体育发展路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1):45-48.
[2]祝良,张伟.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模式、机制及经验研—以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1):6-11.
[3]刘文斌.影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30):127-12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