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模式趣味化,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习题解决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强化学生知识运用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索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方法
一、引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初次接触系统化的数学知识,对数学理论的理解和认知还不够深刻,尚未形成健全的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基础能力和解题能力,可以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期高难度学习提供支撑。但是,由于传统模式的限制,教师过度重视“题海战术”,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刷题”上,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如何优化学生解题能力,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一)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培养需求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成绩”成为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的主要参数,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主导着教学课堂,学生只能学习既定的知识点,被动接受知识信息,无法发挥自主性,不仅违背了新课改教学理念,还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例如,在講解知识点时,教师不会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而是采用统一讲解模式,这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层次不齐,有的学生可以全面掌握课堂知识点,但有的学生会出现许多疑问,遗留下很多不懂的知识点。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无法保障学生数学基础能力培养质量。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灌输式”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对未知的领域抱有期待和想象。但是,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还会泯灭学生的探索欲望,导致数学课堂枯燥无聊,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课堂都是先讲理论,再进行习题练习,在不断解题中实现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迷失在大量的作业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无法发挥习题练习的价值,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审题分析能力
在新课改教学环境下,数学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提升学生理论成绩的基础上,还需要锻炼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思维以及习题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习题条件,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调查显示,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习题条件看错、理解错误等问题,造成学生做题质量不高,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审题不仔细造成的。同时,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解题技能,且认知水平和学习态度都还有待提升,所以很难避免这些失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审题技巧出发,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引导学生寻找各种题型的关键字眼,重点标注习题中的条件信息,不仅可以提醒学生关注重要信息,避免出现条件遗留和忽视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保障解题的质量。
例如,如果习题出现“增加了”的字眼,学生一定要看清楚,不能理解成“增加到”,因为二者之间只相差一个字,非常容易看错。所以,在审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了”和“到”标注起来,以此来提醒学生关注习题条件,提升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细心仔细,明确每个习题条件,还可以培养学生解题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题分析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审题能力培养,还需要强调课堂教学质量,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为审题提供知识支撑。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几乎都是一层不变的,教师讲解知识也是照本宣科,缺乏新颖和创新,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保障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强化学生数学基础能力,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为学生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求知环境,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加减乘除运算时,考虑到学生计算能力的差异,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式教学,将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和较为弱的学生进行交叉分析,以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重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在进行“加减乘除”教学时,相关的计算法则、计算单位也越来越多,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为了提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的实践的过程中,记忆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将计算题形象化,利用一些糖果将计算题形象的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计算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的含义,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组织习题竞赛,根据学生学习状况,教师可以将平时的易错题、易混淆题收集起来,制定出一份特殊的试卷。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重做这些习题,对得分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帮助得分低的学生分析原因,再让得分高的学生分享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解题思路的不足之处,也能吸收其他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强调“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通常情况下,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采用何种解题方法取决于学生解体思维,也取决于习题内容。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主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不能单一依靠教材,需要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知识积累,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式,为提升解题质量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课本上解题技巧之后,可以适当拓展一些其他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解题技巧,在以后面对习题时能够灵活选择,有利于提升解题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做选择题时,一般都是根据选项内容逐一分析,最终选择对的选项。这样的解题方法虽然准确率较高,但是非常浪费时间,严重影响了解题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拓展代入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等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根据习题的具体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解题的效率,确保解题的质量,还能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提升解题能力。
对于计算题而言,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转变常规思路,降低解题的难度。例如,一道计算题为“24*99”,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直接进行乘法计算,这就会导致计算过程非常复杂,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该题的特征,将99变成(100-1),所以最终得出“24*(100-1)”。相比之前的计算式而言,“24*(100-1)”计算起来更加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解题思路,还可以提升解题的准确率,培养学生的解題能力。
(四)重视习题总结和反思,提升解题质量
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很多难题,也会出现一些易错题,这对于学生来讲,都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宝物。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较少,无法形成健全的知识体系,所以常常会出现同一道题一错再错的现象。为了改善这样的问题,避免在同一类型的习题反复出错,教师则需要培养学生总结和反思能力,让学生制作专门的错题本,然后将平时的错题、难题记录下来,定期进行复习和回顾,不断强化这些习题的解题思路。同时,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遇见一些无法着手的难题,学生也可以将这些习题收集起来,在课后向教师请教。在请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数学学习的不足之处,及时查漏补缺,也可以学习教师分析习题和解答习题的思路,下次遇到同类题型时进行效仿,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制作错题难题笔记,为后期复习提供保障,还可以加强学生对错题难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此外,习题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复习数学知识,理清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解题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从审题出发,强化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创新教学模式、重视“一题多解”的教学方针以及做好习题总结反思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优化学生解题思路,进而促进解题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转变传统“题海”战术,将习题练习精确化、细致化,发散学生解题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生福.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654(34):56.
[2]蒋斯琰.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青春岁月,2017(6):148.
[3]黄春雷.例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J].数学教学通讯,2014(6):22-2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