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西方国家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模式,它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股重要思潮,在近一百多年来的不断发展中,其在理论模式上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提供很多启示。市场社会主义的产生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它作为一种“中性机制”,首次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区分开来,今天研究市场社会主义对于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
一、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提出的是旅美的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即常说的“兰格模式”。市场社会主义的提出主要源于计划经济发挥的历史作用是否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可以合理调配资源,其发展历程主要是由单一的计划主导转变为市场和计划合力调配资源。兰格模式主要采用计划模拟市场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本质仍然是以计划为主导经济的方式,但这种计划模拟市场方式的提出成为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开创者。随着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苏联的东欧社会国家尝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计划和市场的分权理论就被提出来了,其主要代表人物为南斯拉夫的霍尔瓦特、波兰的布鲁斯等。这时他们已经认识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希望能在计划体制的控制下更有效的发挥市场的作用,做到二者更为有力的结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美的一些经济学家发现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认为市场在社会主义当中也可以有效存在,这里要区分的一点是前两个时期都是在计划的框架内运用市场的作用,而第三阶段主张将市场融入进社会主义,主张用市场的手段来达到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将市场和社会主义进行联姻,这一时期已经主要将市场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的主导。
二、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及模式
(一)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
1.效率和平等相结合
众所周知,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最大的弊病便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所造成的两极分化,在一些西方国家,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然而由此带来的两极分化也十分的严重。因此,当代的市场社会主义学者将这一弊病如何改变社会中的这一不平等现象作为自己理论的重要一部分,他们认为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较之于资本主义要做到更大程度的公开公正和平等。例如,著名的市场社会主义学者罗默就提出将社会主义和平等联系到一起,他认为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那么,如何实现一定程度的平等,也是这些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公平就应该实现最高效的运作方式,也就是在原有的资本主义已有的效率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做到效率和平等真正的结合。
2.在所有制结构上主张混合所有制
在市场社会主义学者眼中,他们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他们并不认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质而是一种手段,一种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手段,他们认为市场也可以成为这样一种手段,认为市场具有自身的优越性可以用于调配资源,同时他们既看到不能独立的依靠市场机制同时也明确计划不能充分的发挥其优越性。他们主张生产资料大家共有,集体都可以使用,并允许他们自己经营,来获取一些利润作为生存的需要,但是生产资料的的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最后要交还集体,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米勒提出的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也是强调劳动者自己作为主体,在合作社中获取收入,合作社的收益同时决定工人收益,工人的劳动能力也一定程度决定其收益的多少,进而更加促进公平。
(二)市场社会主义的代表模式
1.兰格模式
兰格提出的用计划模拟市场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他主张实现主观均衡和客观均衡的结合。主观均衡就是用最小的付出实现最大的效益,每个参与的经济体要达到自身效益的最大值。客观均衡即是指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供给数量是一致的。因此,兰格提出在社会主义中,模拟市场的方式,消费者可以自由决定其购买需求和工作需求,然后生产的决策由中央决定,生产不是靠利润的多少来决定。兰格提出的这种模式不存在真实的生产资料市场,而是靠中央模拟客观市场进行调配,不断调整使生产资料的价格趋于合理,他认为在发展经济中必须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经验进行探索,不同国家的发展状况经济制度有所不同,其他国家的优秀发展模式不一定适用于自己國家。
兰格作为市场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首次突破了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将市场和计划相结合,这对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是一种创新和突破。他提出的市场机制是一种中性机制,在发展资本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都可以使用,这极大的拓宽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领域。兰格模式的产生能更加合理的分配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平等,避免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弊端,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
2.罗默的“证券社会主义模式”
罗默的证券社会主义模式是指运用资本主义发展的成功手段,来运用于社会主义当中,以提高效率,他规划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中,规定每个成年人可以从国库手中购买一定数量的证券,用这些证券来购买公共基金的股票,这些股票的购买方式只能通过证券购买,这些成年公民可以从购买的公共基金来兑换证券,形成一个循环。政府的基金主要来源于税收,而这些成年公民通过这些基金购买证券享受收益,相当于间接享受收益,但是这些人拥有的共同基金和证券不可以售卖转让,只能用以获取收益,若公民去世后,这些东西应该交还国家收归国有。
罗默的证券社会主义模式采用市场竞争的方式定价,这种方式提高了效率,并且公民通过一种间接占有的方式收取利润,可以保证公民在资源分配上的平等。罗默利用资本主义的微观机制来解决效率的问题,同时利用公民占有方式和分配方式来解决平等的问题,这样就做到了效率和公平的合二为一,是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模式。
3.米勒的“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米勒指出市场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市场,社会主义国家同样需要市场。他提出的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就是证明市场同样是忠实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他提出的这种经济模式的构成认为工人的合作社主导生产企业的发展,合作社公开售卖自己的产品,自行决定如何生产及售卖的价格来获取利润进而支付工人的工资。同时在合作社当中,每名成员对合作社的重大决策拥有投票权,每个人都可以平等的参与本企业的活动,企业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必须由全体成员进行决策。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于国家最初设立的公共投资部门,这些部门掌握的资金可以由各合作社来进行借贷,利息等都由这些部门自行制定。米勒认为其他各种形式的企业也是存在的,但是工人合作社占有主要的位置。
米勒在发展市场社会主义中否定了那些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就要消灭市场的传统观点,他指出市场也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并且可以和社会主义相容,他主张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这在他提出的公共投资部门掌握社会资金情况中都有所体现,同时强调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要调节资金、制定税收政策同时要提供社会福利来满足公共需求的利益,保证实现民主管理和公平。
三、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西方的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并在八九十年代逐渐流行开来。众所周知,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改革开放,并开始逐步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到20世纪90年代逐步建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时期我国探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借鉴于西方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一)关于将市场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理论探索
西方的市场社会主义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大的相通之处就是将突破市场和社会主义不相容的传统理念,西方学者在分析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弊端之后发现单靠计划或者单靠市场都不能很好的发展经济,必须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由市场调节资源的分配,调节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并且需要一定的约束力规范经济运行,限制市场的自发性。我国改革之初,苏联解体似乎标志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弊端的显露,美国市场经济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暴露其弊端,这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一定的指示。
(二)效率与平等的问题
西方的市场社会主义者认为市场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效率,而社会主义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平等,因此在他们眼中市场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效率和平等的统一,这为我国的企业的管理模式提供遵循。我国的企业发展必须要重视市场的重要作用,正确调节老板、员工、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竞争模式中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在招录人才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公平。
四、结语
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多联系但有本质的区别。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探索进程中的迫切需要,中国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开阔眼光,总结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发展状况,并不断创新市场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理论。同时,中国走独立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必將立足国情,走独立的创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吴宇晖.市场社会主义——世纪之交的回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波兰]奥斯卡·兰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