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代大学生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诉求内容日益多元化;建立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引导学生合理表达诉求,成为高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高校大学生“挂横幅”这一行为作为利益诉求的切入点,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X校与Y校挂横幅现象的比较分析,對影响大学生表达利益诉求的因素及其内在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挂横幅;利益诉求表达;内在机制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而高校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是大学生表达自身需求、高校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能否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学生诉求表达机制影响高校环境的和谐稳定。因此,研究影响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的因素,探索建立合理的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二、影响大学生挂横幅难易程度的因素
本研究将两校学生自身因素和学校管理模式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探究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提出研究假设:学生个人基本信息情况(H0)、学生相关校规认知水平(H1)、学生利益诉求基本态度(H2)、学生利益诉求意识(H3)、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方式(H4)、学校利益诉求渠道(H5)以及学校管理方式(H6)对其在本校挂横幅的难易程度具有显著影响。
经过量表效能检验、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以上6个因素与两校学生在校挂横幅难易程度之间均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但经过回归分析,以上假设中的H1、H3、H5、H6成立,因而对影响大学生挂横幅难易程度的因素分析也将从以上4个因素出发。
(一)大学生对相关校规认知程度
对比调查数据及学生访谈可知,Y校学生对学校相关规定的认知程度没有X校学生高,X校的学生挂横幅较Y校学生容易。这是因为大学生本身对相关校规认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其在执行行动时将要碰到的困难,X校学生由于对相关规定较为熟悉,在挂横幅前能够较好地做好准备工作,因而挂横幅的过程就会相对顺利,反之,容易产生意料之外的问题,从而导致挂横幅难。
“除了找辅导员也不知道找谁,找他的话,他会说不归他管。我们学校网站那么多,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要去哪里找这些东西。”(Y校社团)
(二)大学生利益诉求意识
经回归分析得知,学生诉求意识越强,挂横幅的难度越低。X校学生由于维权意识较高,其在挂横幅遇到困难时通常都会向外界寻求帮助,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诉求,因而能够较为顺利地挂上横幅。
“我在学生会当部长,遇到问题先和主席说,然后和团委教师等反映,也会选择在网络媒体发表意见。”(X校社团)
相比X校的学生,Y校的学生在遇到阻碍时寻求帮助的方式较为局限,如寻求有经验的师兄师姐,而不会动用现有的外部资源来进行诉求,对降低挂横幅难度帮助较小。
“找师兄师姐,他们有时会帮忙解决。”(Y校社团)
(三)大学生的利益诉求渠道
通过对比两校学生的访谈结果可知,与Y校相比,X校学生的利益诉求渠道较为丰富多样,学生可通过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与教师或辅导员交流等途径倾诉在挂横幅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校方能够接收到学生的反馈,提出解决措施,减少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从而降低学生的挂横幅难度。而Y校学生由于缺乏诉求渠道,只能在个人社交环境中发泄自己的情绪,校方无法接收学生的反馈,相关措施无法得以完善,横幅依然难挂。
“我会在学校论坛上反映,我们学校的校长信箱做得挺好的,在上面反映都能及时得到校方的一些回应……”(X校社团)
“不知道找谁反映问题……”(Y校个人)
(四)校方的管理模式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得出,学校管理方式对两校学生挂横幅难易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校方的管理模式越完善,学生挂横幅的难度就越低。通过访谈得知,两校在挂横幅制度层面存在较大差别。
“我们学校前些年对横幅的管理不够规范,学生社团数量多,活动多,宣传需求大,会出现横幅“满天飞”的状况,超出了控制,校方只能采取非常手段严禁挂横幅……”(Y校相关管理人员)
“对横幅的监管主要由党委宣传部统领各个部门完成,相关政策比较全面,即便有突发事件,我们也能找到相应执行办法。”(X校相关管理人员)
可见,Y校的管理存在不合理之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更反映出管理的不到位;而X校则具有一套完善全面的横幅悬挂政策。另外,Y校相关政策的宣传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学生自我驱动学习,而X校则提供了更完善的途径便于学生获悉校规的具体内容。
“学生要自行学习相关校规,主动向相关人员咨询,避免出现违规行为。”(Y校相关管理人员)
“横幅悬挂的政策在学校官网上集中公示,校级部门也会下发通知,从上至下进行宣传。此外,有BBS、校长信箱等线上渠道去获取学生的反馈”。(X校校相关管理人员)
总体而言,X校建立了健全的制度、多样的诉求表达渠道、合理有序的管理,在运作良好的管理模式之下,学生挂横幅的难度较低。而Y校则存在制度建设薄弱、管理不当的双重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挂横幅有较高的难度。
三、两校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的内在机制比较分析
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的内在机制,讨论的是政策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维持一个合理、可运作的、相互遵循并共同履行规定、达到平衡的运行体系,包括表达主体、表达客体、沟通渠道等要素。
(一)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内在机制的主体
大学生是诉求表达的主体,在对比中发现,Y校学生对学校的规定有不满情绪,若其利益诉求得不到适当表达,则很有可能会在群体力量的引导下,发生群体性事件;而X校学生对现行政策较为满意,常提出修改意见,有利于完善相关机制。这体现了两校不同表达主体的意识问题,以致两校的内在机制有所不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