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时代变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人本思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将人本思想融入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人本思想;融入;主体地位;全面发展
人本思想,即注重人、尊重人、为了人。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对象都是人,是一种“育人”活动,而“育人”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科学的教育理念。因此,将人本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使之民主化、科学化、具体化,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忽视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其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人本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本思想的演进历史
人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本思想的内容日益丰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思想可以上溯到孔孟时期,“仁者爱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是其核心。西方先哲们则从人的权利出发,强调人的理想和价值。之后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高度,科学阐释了人本思想的深刻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兼具政治性与文化性的学科,要想提升其实效性,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中的人本理念,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指导。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可见,孟子认为,具有五伦道德等精神是人区别于禽兽也即人之为人的标志。《礼记》还将“礼乐”作为人兽相别的标志:“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这里不仅将“礼乐”视为人与禽兽的区别,还在“声”“音”“礼”“乐”上分了层次,对人提出了更高的文化要求。此外,墨子还提出了“力”的原则,把“力”作为人兽相别的标志。
综上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视人的精神,认为人之所以区别其他自然存在物,就在于人具有其他存在物不具备的伦理精神。
(二)西方人本思想的精华
人本思想在西方由来已久,有着丰富的思想源泉。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人本思想”开始萌芽。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进而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作用。然而进入了中世纪,上帝成为了至高无上的存在,哲学因而成为了“神学的婢女”,直到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本主义思潮才再一次成为时代的主题。进入17世纪的启蒙时期,随着人们对自身的逐渐了解,人本思想发生了转變。以“天赋人权”为旗帜,以契约论为理论基础,先哲们提出了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思想的道德实践中的人本主义。自此,人本主义不再以观念的形式存在,而是实在地体现于现实生活中。
近代以来,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以上帝为中心的神本主义思想发起挑战。费尔巴哈在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理性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看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并以思维与存在、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人为出发点,构建了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
到了二十世纪,西方学术界着手于对科技理性的批判,人本主义逐渐摆脱了科技主义的束缚而向前发展。尤其针对科技主义所凸显的对“人的中心地位”的怀疑,学者提出“以人为本”思想来消除技术对人性的异化,从而形成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情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变,人本理念在此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将这一思想作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并进入党章就显得尤为必要。
中共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指出:“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强调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发挥了巨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并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孕育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规律,体现了历史逻辑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坚守与追求。
二、人本思想的内涵及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思想的内涵
要想正确揭示人本思想的内涵必须先明确人的本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本思想进行研究,就会发现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是从人兽之别的角度来阐述人的本质的,马克思也从这一角度来揭示人的本质:“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劳动或实践。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实践活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对人的本质的界定,不仅涉及人与动物的区别,而且涉及不同时代的人和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区别。马克思借鉴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人的本质作了进一步的界定,他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界定,科学阐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综上所述,人本思想中的“人”,是包含着一切社会关系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知自觉的人,即人民群众。“本”则是指现实世界之“本”、价值之“本”和历史之“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本”思想,就是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以人本思想作为其精神实质的。
因此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本思想的内涵可以这样界定:首先这里的“人”是指在校大学生,其次“本”则是指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所谓“人本”教育思想就是以“高校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思想。具体来说,人本教育思想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原則的层面讲,它是指民主原则,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保障受教育者的民主权利,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扬人的民主精神,坚持民主作风。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的层面讲,它是指实践锻炼的方法、自我教育的方法、说服引导的方法。
(二)人本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介体等要素组成的综合系统,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制约,在动态平衡中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人本思想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既是教育原则又是教育方法,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必然会对受教育者,即在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
1.增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注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贯彻人本精神,解答大学生对现实热点问题的困惑,有意识地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他们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在聚焦现实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大学生进一步深化了自身对国家基本国情的了解,明确了自身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角色。通过参加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精神文明建设等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认清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更好地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参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而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秉持人本精神,直面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运用多种途径开展基本国情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2.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是一种思想意识,它不仅体现在思想认识上,而且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道”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和人们待人接物的准则;“德”是人们认识了“道”后的“内得于己,外施于人”。只有达到“知”和“行”的统一,才能称为真正的道德。衡量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不但要“听其言”,更应“观其行”。可见,知行统一是每个人所应当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观认为,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动力,是人的思想认识的目的,也是检验思想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总之,只有做到知行统一,人们才能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其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彻人本思想,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知行统一教育,在做好基础理论传授的同时,通过丰富的思想品德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社会主义事业后继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突出进展,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日益多元,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日益丰富,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鼓励并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增加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才能把大学生塑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结语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是教育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客体。但受教育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影响的,他们在接纳知识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自我教育。从这个角度讲,教育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贯彻人本思想,注重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一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胡锦涛.十七大政治报告[N].人民日报,2007.
[6]孟轲.孟子·滕文公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7]邢兆良.墨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8]陈春萍.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评析[J].求索,2006(9):144-146.
[9]潘洪林.西方人本主义的沉浮[J].云南社会科学,2000(1):26-30.
[10]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11]董乐山.西方人本主义传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2]韩庆祥、张艳涛.论“四个伟大”[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13]焦循撰.尽心章句下[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87.
[14]高长山.荀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5]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