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当代大学生公益价值观调查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331
牛翌彤

  

  

  

  摘 要:从2008年起,非营利组织成为了公共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公益活动也成为公共治理的主要机制。当代大学生是公益活动的重要主体。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中,西方的公益价值观如浪潮般涌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公益价值观产生激烈碰撞,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而每个人对公益活动的选择受公益价值观的影响。本次研究利用调查问卷《当代大学生公益价值观调查——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440名在校大学生公益价值观进行测量。

  关键词:中西文化;公益价值观;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一、问题提出及文献回顾

  新中国建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包揽了全体社会成员最大限度的就业、基本福利、全国的灾害救助等,使得国家力量全面取代慈善组织。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公益慈善事业的空间逐渐明朗,公益慈善组织在政府有意识的培育下实现了历史性回归。2008年的汶川地震时,无数的NGO参与到救灾行动中,志愿者增加近1500万,这一年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新一个公元纪年。而也正是从2008年起,非营利组织成为了公共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公益活动也成为公共治理的主要机制。

  当代大学生是公益活动的重要主体。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益志愿服务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与专业性的志愿者参与,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各种志愿服务的需求。而大学生可塑性高,接受能力强,逐渐成为志愿者队伍的中坚力量。目前,大学生公益志愿活动正在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者通过参与公益志愿服务向社会大众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核心精神以及当代大学生热心公益、关心公共事业的精神面貌。但当前大学生的公益志愿活动仍存在断续性、应付性、盲目性、随机性等不足之处,尚未形成长期、系统的行动机制。同时,公益志愿精神仍存在匮乏问题,大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时缺乏自觉性,这也是限制大学生公益志愿者及其组织长远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培育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填补其缺失的公共服务精神就是培养优秀的公益志愿者中的重要一环。

  在當今全球化浪潮中,西方的公益文化如浪潮般涌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慈善文化产生激烈碰撞,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而每个人对公益活动的选择受公益价值观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展当代大学生公益服务事业,我们选择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进行调查,寻求影响大学生公益价值观的影响因素,探寻大学生公益价值观对参加公益慈善类活动的影响。

  在公益领域围绕公益价值观进行讨论的研究并不多,多数学者主要对公益的概念进行界定,很少有学者对公益价值观的概念进行鉴定。本文借用学者采用的对公益和价值观的界定,从而对公益价值观进行定义。学者曾桂林认为公益是“公共的利益”[1]。价值观概念的界定这一主题就有众多成果(张进辅[2],1998;许燕[3],1999;辛智勇、金盛华[4],2006),这些研究对价值观的界定并不统一,但都认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个人对事物最基本的看法,并且能够引导行为。本文将公益价值观定义为个人对公共利益所持有的基本看法和观点。目前,我国的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在于公益价值观的现状。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公民普遍缺乏公益观念,公民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肖寒、胡培[5],2014;郝文清[6],2014;张梦云,吴锋[7],2015;许德雅、张少利[8],2017),认为公民缺乏公益意识主要因素包括文化因素(价值观)、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体制因素、公益组织数量和公信力等(郭斌[9],2015;许德雅,张少利[8],2017),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公民公益观念的措施,如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政府应加强宣传等(韦朝烈[10],2007;肖寒、胡培[5],2014;许德雅、张少利[8],2017)。无论是对公益价值观的现状研究还是公益观念的缺失的影响因素分析,目前的研究尚未在中西文化碰撞的背景下探究公益价值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学者的研究都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基础。

  二、理论框架

  根据已有研究,笔者构建了本文的理论框架(见图1)。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综合影响下会呈现一种特殊的状态,偏中、融合状态或者偏西,即笔者所要探究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下的现状。在中方和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还受到4个方面的影响:终极价值观、父母、校园、社会体验。其中终极价值观对个体价值观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笔者采取终极价值观作为公益价值观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同时将后3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细化成性别、父母工作、长期居住地、政治面貌、学习成绩满意度、以及境外居住时间等因素。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1.当代大学生公益价值观现状

  问卷的B部分主要描述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更受到东方还是西方的影响。

  2.当代大学生公益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公益价值观的影响因素诸多,公益价值观会受到个人终极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影响个人的社会关怀度,最终落实到公益行动中去。我们将从调查问卷的ABD三个部分测量学生的终极价值观、公益价值观、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然后分析公益价值观是否受到终极价值观的影响,以及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是否对公益价值观产生影响。

  3.当代大学生公益价值观对大学生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说,良好的公益价值观更容易让大学生基于一定的自愿、关怀和奉献意识,自觉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笔者问卷的C部分对大学生社会关怀度进行了调查,通过分值划分对社会关怀度的高低,运用相关性分析公益价值观对社会关怀度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440名大学生,以性别,年级以及专业类别三个维度发放问卷,按照男女比例为3:2或者2:3,文科和理科比例1:1,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比例为1:1:1:1发放问卷。共回收391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88.86%。得到有效问卷313份,有效问卷率为71.14%。

  (三)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结合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

  (四)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当代大学生公益价值观调查——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该问卷借用中国公益研究院所编制的问卷《当代大学生公益价值观调查》中有关价值观的测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2.统计分析:具体的数据分析通过Stata MP 14进行

  (五)调查问卷

  A部分是终极价值观的测量,包含中方和西方两个维度,根据被调查者的得分,以一定的标准判断被调查者的价值观倾向于被哪个维度影响,这部分价值观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对于善恶的态度、政府与道德的关系、自由和规制的选择、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选择、平等和服从的关系、对政府的态度。

  B部分是公益价值观的测量,包含中方和西方两个维度,根据被调查者的得分,以一定的标准判断被调查者的价值观倾向于被哪个维度影响,这部分价值观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对于公益事业应当由谁承担,对公益高尚性的认同度,对参加公益作为责任的态度,受助者是否应该回馈社会。

  C部分是社会关怀度的测量。这部分价值观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对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公民投票,关心周围的人与事,改变社会的态度。

  D部分从人口学的角度设计被调查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别、政治面貌、主要居住地、月生活费、学习评价、生活评价、宗教信仰、父母职业以及境外所待天数。这部分内容可以与价值观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因子。

  四、研究结果

  (一)被调查情况:以313名有效问卷为数据源

  性别:男生为135名(43.13%),女生为178名(56.87%)。

  年级:大一学生为60名(19.17%),大二为142名(45.37%),大三74名(23.64%)大四37名(11.82%)。

  专业类别:社会科学的学生有124名(39.62%),理工科学科的学生189名(60.38%)。

  政治面貌:共产党员22名(7.03%),民主党派10名(3.19%),共青团员273名(87.22%),群众8名(2.46%)。

  居住地:城市128名(40.89%),县城95名(30.35%),镇上31名(9.90%),农村59名(18.85%)。

  花销:大多数学生花费在1000-2000元。

  评价学习成绩:有48.24%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评价为中等,仅有4.47%、1.28%的学生评价为非常不理想和非常理想,符合正态分布的趋势。

  评价生活满意度: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评价是比较理想和说不好。

  信仰宗教类别:学生的宗教信仰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大部分的被调查者(253名)没有宗教信仰(80.83%),有9.27%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宗教信仰。

  父亲职业:以自由职业者和农民为主要群体,也有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任职。

  境外居住天数:大多数人无境外经历。

  (二)大学生公益价值观现状

  基本情况:在被测试的大学生中,公益价值观主要呈现中西方融合的特征的人数占大多数(约88.18%),为276名。呈现中方特征的大学生公益价值观比例(3.51%)略高于呈现西方特征的大学生比例(1.6%),其中有21个缺失值(6.71%),产生的原因在于在调查问卷B部分部分同学所作的回答为不知道做了缺失值处理,导致最终的公益价值观得分出现了缺失。大学生公益价值观总体来讲受到中西方文化影响。

  (三)大学生公益价值观影响因素

  1.相关性分析

  在终极价值观呈现偏中特征赋值为1,终极价值观呈现中西融合特征赋值为2,终极价值观呈现偏西特征赋值为3;公益价值观呈现偏中特征赋值为1,公益价值观呈现中西融合特征赋值为2,公益价值观呈现偏西特征赋值为3的情况下,大学生公益价值观呈现不同特征与大学生的终极价值观显著相关(p=0.0255)。

  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级、专业类别、政治面貌、长期居住地、月花销、学习成绩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宗教信仰、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境外所待天数)与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不相关。即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影响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

  大学生公益价值观影响因素相关性如表1所示。

  2.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及解读

  大学生公益价值观作为因变量,有3个选项:价值观偏中方、价值观偏西方、价值观呈现中西融合特征。因为其因变量是多分类变量且呈现无序特征,因此进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大学生公益价值观作为因变量,其终极价值观作为自变量。

  若设因变量:公益价值观呈现偏中特征赋值为1,价值观中西融合特征赋值为2,价值观呈现偏西特征赋值为3。

  设自变量:终极价值观呈现偏中特征赋值为1,终极价值观呈现中西融合特征赋值为2,终极价值观呈现偏西特征赋值为3。

  大学生公益价值观与终极价值观相关性(以大学生终极价值观偏中方为标准)如表2所示。

  结果分析:大学生的终极价值观呈现中西融合特征相对于呈现偏中特征来说,其公益价值观呈现偏中特征的发生比为4.9倍。大学生的终极价值观呈现偏西特征相对于呈现偏中特征来说,其公益价值观呈现偏中特征的发生比为44倍。

  大学生的终极价值观呈现西方特征,则其公益价值观更容易呈现偏中方特征

  若设因变量:公益价值观呈现偏中特征赋值为1,价值观中西融合特征赋值为2,价值观呈现偏西特征赋值为3。

  设自变量:终极价值觀呈现偏西1特征赋值为,终极价值观呈现中西融合特征赋值为2,终极价值观呈现偏中特征赋值为3

  大学生公益价值观与终极价值观相关性(以大学生终极价值观偏西方为标准)如表3所示。

  结果分析:大学生的终极价值观呈现中西融合特征相对于呈现偏西特征来说,其公益价值观呈现偏中特征的发生比为0.2倍。大学生的终极价值观呈现偏中特征相对于呈现偏西特征来说,其公益价值观呈现偏中特征的发生比为0.022倍。

  大学生的终极价值观呈现西方特征,则其公益价值观更容易呈现偏中方特征

  (四)大学生公益价值观对社会关怀度的影响

  社会关怀度基本情况,如表4所示。

  结果分析: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与社会关怀度显著相关,且呈正相关。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对于社会关怀度有显著的影响。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得分越高,其社会关怀度越高

  五、研究结论

  通过阅读文献参考前人所做的研究,借用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所编制的问卷《当代大学生公益价值观调查》,结合本校情况编制并实施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了如下结论。

  首先,在被测试的大学生中,其公益价值观总体呈现中西方特征,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明显受到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影响。

  其次,在本次调查中,在中西方文化融合碰撞下的大学生公益价值观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大学生的终极价值观。大学生的终极价值观呈现西方特征,则其公益价值观更容易呈现偏中方特征。其原因可能在于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相比受到终极价值观的影响更容易受到中国自有的慈善文化的影响。

  再次,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级、专业类别、政治面貌、长期居住地、月花销、学习成绩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宗教信仰、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境外所待天数因素)与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不具有相关性。

  最后,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对其社会关怀度有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公益价值观得分越高,社会关怀度越高。

  参考文献:

  [1]曾桂林.从“慈善”到“公益”:近代中国公益观念的变迁[J].文化纵横,2018(1).

  [2]张进辅.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

  [3]许燕.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及其与专业兴趣关系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4]辛志勇,金盛华.大学生的价值观概念与价值观结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5]肖寒,胡培.当前大学生慈善公益价值观的培养途径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

  [6]郝文清.论大学生慈善意识与慈善精神的培育[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3).

  [7]张梦云,吴锋.大学生慈善意识的调查研究——以扬州大学为例[J].学理论,2015(15).

  [8]许德雅,张少利.当代大学生慈善公益价值观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4).

  [9]郭斌.大学生慈善捐赠行为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5(9).

  [10]韦朝烈.论国民公益意识的培育与民間公益组织的发展[J].探求,2007(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