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学生不仅可以感受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融,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民族身份认同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可以在授课内容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立场,传承中国精神。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文化素养;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我们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外语教育。”大学英语是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角色。高校之所以大力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既是满足新时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也为学生成为更优秀的时代人才提供保障。一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旅游业蓬勃繁荣,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必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对人才的外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的英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洪流中,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越来越多地需要使用外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英语水平较高、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越强的学生,无疑更受青睐。此外,对于想出国深造、工作的学生而言,英语更是打开出国之门的金钥匙。任何一种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凝聚着深厚的民族心理,蕴含着民族智慧,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对语言背后文化性的挖掘,加强对国外社会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眼光、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交流学习中取长补短,中西合璧,锐意创新。更重要的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全人培养,即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科目,具有授课学时长、跨度范围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灵活等特点,且承载着立德树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职能。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高校英语公共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从而实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及“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通过语言进行传播,包含显性和隐性两种途径。语言归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而英语所体现的是西方人的主流意识形态,学习者难免会潜移默化受到相应文化信仰体系带来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三观”树立階段,思想意识较为开放活跃,倘若自身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及坚定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一些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就会趁虚而人,导致部分意志力不坚定的大学生盲目接受,甚至出现崇洋媚外的现象。因此,当代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须保持清醒客观的头脑,增强去伪存真的能力,求同存异,有选择性地吸收,对西方优秀文化成果批判性借鉴,同时不被西方价值信念所述惑。
但是,目前的高校教育大多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个别学院或部门的工作,未能与各个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更有一些专业课老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关系不大,只是思政教师的职责。很显然,这种观点是非常狭隘的,与我国当下所倡导的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高校各学科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好大学生这一阶段的身心特点,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因此公共英语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三、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谁掌握青年,谁就掌握未来。”对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任何一个具有国家意识的主权国家都十分重视的工作,是培养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个人,只有有了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才能真正有尊严的存在于这个世界,历史的经验教训一次次的证明了这一真理。教师应当将对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渗透于语言和文化的教学整体过程中。西方的语言、文字都刻上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印记,因此在教授英语时,就要有意向学生们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公共英语课上,要向学生们介绍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传统文化,要引导学生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深厚稳固的民族自信,让学生们知道爱国、敬业、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振兴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反映了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本质。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是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的传统优秀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承下去。大学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阶段,应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并将其融入大学英语的课程中。教师作为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桥梁,首先应当加紧自身文化素养的培育,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应用合理的教学办法,帮助学生掌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达到教书且育人的终极目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追求。社会关系的基石就是道德,只有传承传统美德,积极吸取文化精髓与思想内涵,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中西文化因素对比
《课标(征求意见稿)》指出:“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语言的存在,增加了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文化得以继承、传播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必然接触到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观察和探究英语和母语之间在语言和文化上的联系与差异,进行语言对比和文化比较。”高校英语教师在授课内容上会遇到文化差异的现象,因此教师应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加强对内容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真正做到取文化之精华,去文化之糟粕。从多元文化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的更全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意识。
四、高校公共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探究
在高校公共英语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及思政课程的教学现状,现提出如下将二者相结合的措施。
(一)提升高校英语教师本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英语教师的育人能力
教育之本是教师。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中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提升教育者即高校英语教师的育人能力,这是基础也是根本。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奠基者王季愚曾提出这样的看法:“世界观、人生观是方向盘要像重视外话专业教学一样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英语总体政治素养较薄弱,大多数教师仅致力于自己的专业教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不能够有意识地将国家的教育方针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当中。此外,高校英语教师由于长期受西方文化熏,接触西方文化知识的机会较多,比较容易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全方位提高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加强英语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抓住英语课堂这一主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1.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英语课程标准》(2011)明确指出编写大学英语教材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努力做到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目前,高校公共英语学习的主要载体依然是教材,教材是实现教学的重要文本,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材在给学生提供阅读资源、提升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同时,也向学生展现了各国的风俗人情、文化等。学生阅读英语文章就可以从中了解那些各具风情的异域历史、文化、政治,提升人文素养。目前,大多数高校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中选入了很多西方国家人文、地理、科技及生活轶事,介绍西方文化内涵的课文,但遗憾的是对于本土优秀文化的介绍少之又少,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潜心挖掘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之处,将语言技能的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通过中西方的文化对比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有意识地展现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特性,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灌输给学生辨别是非的观念,增强学生判断鉴别能力,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用行为彰显中国元素,阐释中国特色,传播中国声音的形势下,学生的爱国热情不只是用口号和宣誓等形式表现,而是要植入学生的灵魂,通过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对比,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对自己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的热爱。
(三)通过改变教学模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教学模式要改变长期以来以语言为中心的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创设多样化方式,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和引导学生关心国际形势、时事热点。关注英语新闻报道,结合课堂学习,对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进行讨论。教师要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有关西方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资料,深入全面的了解西方文化的利与弊,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关注我国近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例如,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建设、等资讯。在丰富学生信息容量、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新闻事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映射进行比较辨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英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增强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德育过程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头脑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得以彰显。长期坚持有助于学生将德育思想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从而实现德行并进。
(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像思政教学那样直接,应该以更艺术、更委婉的方式穿插在英语教学过程之中。此外,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获得用语言去表达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专题的探讨和分析,增加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自信。例如,教师可以将西方的感恩节与我国的中秋节相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四方傳统节日的不同起源及历史典故,引导学生不要盲目追崇西方节日。再如,在表演中融入社会热门话题,让学生能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的理解,在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五、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程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效果较差,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不甚理想,致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没有达到预期培养目标。作为高校公共教师,更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来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努力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英语教学融知识性、专业性、思想性为一体,做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航人,引导大学生走出思想困境、摆脱道德疑惑,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2016-12-09)[2019-11-09].http://www.81.cn/gnxw/2016-12/09/content_7399775.htm.
[2]丁赞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4).
[3]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EB/OL].(2017-02-05)[2018-04-23].https://wenku.baidu.com/view/69680453d1f34693dbef3e7a.html.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庞士让.当代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5(5).
[6]张爱文.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途径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18).
[7]李宪.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