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是指导我国培育“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育合格青年”的基本指导理论,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其包含政治性的时代和实践特征。我国进入新时代,坚持党管青年原则、价值观引领和时代新人培育具有必要性,将有利于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党管青年;时代价值
一、引言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展现出巨大的时代张力。人是发展的人和社会的人,青年作为新生力量,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推动力量,挖掘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时代内涵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中国化的历史沿革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是渐进的,大致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萌芽时期、社会建设时期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中期的深化阶段和当代实现“中国梦”的茁壮阶段。这4个时期在时间上呈现纵向的承接关系,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和多元化。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开始被早期产主义革命者接触,以开展学生运动的方式加快变革社会思想和风尚,进而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最终目的;后来,又经历了吸取广大农村教育经验的土地革命时期和爱国保家的抗日反侵略时期,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更加本土化。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曾发表了诸如《青年运动的方向》等系列的文章,反映了他逐渐形成系统的青年观。
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生政治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等成为现实迫切目标,而实现这些目标都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队伍的支撑,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在这一阶段迅速丰富化。毛泽东同志曾反复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这种理论推动了当时青年事业的发展。这一時期,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指导了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和发展,也引领一股理论联系实践的青年思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更趋向理性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年一代更需要与时俱进,既要总结既有发展理论与经验教训,也要在社会主要任务与国际整体环境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教育思想的转变。邓小平基于伟大的历史变革背景提出“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重要论断,同时通过强调“四有新人”发展目标,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具有社会性和整体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确立和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在内涵深度和外延广度上都进一步发展。从江泽民总书记的“四个新一代”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什么是青年”的本体论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中国化兼顾了青年本体与社会本体的协同促进。2017年4月,我国颁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明确了新时代青年事业开展的价值目标和作用领域,构筑了更加稳定的青年发展共识和发展路径。
三、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主要内涵特征
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历史沿革,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内涵特征便较为清晰,即政治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科学化应以坚定的政治原则为导向,将时代发展和推动社会实践作为根本目标与发展内涵。
首先,青年群体政治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健康发展的“压舱石”。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要以健康科学的马克主义政治观为基础,青年群体作为社会重要阶层,这一特性规定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阶级性,具体到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就是要牢牢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其次,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应以时代为风向标。不同的时代特征、时代任务和时代困境对于青年一代的要求自然有所差异。从发展的角度而言,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路的发展总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并涉及“个人与社会”两个基本方面。作为“个体人”和“社会人”的青年,培育他们的个体创造意识和社会归属意识都是当前重要且迫切的任务。青年是时代的青年,从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维度来看,青年观或者说青年理论要与时俱进,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的时代任务从而实现青年个体的时代价值。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观和唯物观决定了青年理论的实践属性。一方面,青年作为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主体,发挥其创造性必须根植于实践现状;另一方面,青年作为国家的重要建设栋梁,其作用于社会实践分工。当前,随着各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的传播与储存手段进一步优化,知识碎片化和“学浮于事”在所难免,因此培育青年一代更加务实的作风尤为必要,有利于建立一支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青年队伍。
四、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当代价值建构路径
(一)始终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
“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是《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提出的原则,“党管青年”表明了领导青年群体的组织和依靠力量。一方面,青年事业关系价值目标、经济发展、权益保障和教育投入等多方面,开展青年事业具有复杂性和覆盖性,党由于其核心作用具有天然的统筹功能;另一方面,作为人民一部分的青年群体也是党服务的重要对象。
一般来说,党管青年原则要兼顾以下几方面。一是党对于青年理想信念的塑造。中国共产党是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伟大政党,党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青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的具体践行过程中,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指导作为理论引领核心,塑造青年一代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效能感,把青年的个人发展放入历史审视和社会检验的视野中。二是党重视对青年行为的组织引导。通过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有助于加强培育政治意识的组织网络体系建设,同时完善相应的组织制度与参与途径,使青年一代能较早地体验较为明晰的“组织感”,进而深化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让青年群体在科学的制度安排中增添社会性,这也是对当代青年由于碎片化知识导致碎片化生活的有效弥补。三是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推动青年发展的科学化。正如2017年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较为系统且相对科学地做了青年发展规划。其是新时代青年发展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相关原则、发展领域、保障权益等方面的阐释与规定,使我国青年工作在新时代展现出新气象、迈向历史新台阶。
(二)强化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青年是人的一生中观念可塑性较佳的阶段,青年群体的观念走向可能会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动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然对于青年群体和社会良性发展具有价值形塑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历史和现状定位,针对我国公民提出的综合要求。其内涵包含国家、社会、个人几个层面,覆盖面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从具体的路径来看,强化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再注意协调环境,并注重不同场域之间的转换与对接功能,根据不同场域基本特征设计不同的培育方案,又要使它们相互衔接。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家庭环境为基础场、学校环境为学习场、社会环境为应用场,以场域互动实现价值观的最终升华。
(三)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
正如上文所说,培育时代新人是应有之义。从毛泽东时期提倡“三好”青年,到邓小平时期的“四有”新人要求,再到江泽民时期的“四个统一”和胡锦涛时期的“四个新一代”,当前更具化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个服务”,显然不同时期有不同时代要求。我国进入新时代,国际环境更加复杂,整体形势面临着发展大变局,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新时代的青年既面临着新时代机遇,也面临着新时代困境,因此要求这一代青年群体具有敏锐的时代目光和全局意识,兼收并蓄世界优秀文化和理念,培育世界视野的历史观、现状观和发展观。
五、结语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在我国经历了较为长期的沿革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结合其政治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和我国具体实践,我国确立了党管青年、价值观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践行路径,切实推进了我国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的开展,让青年事业作为着力点推进社会事业、民族事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让“中国梦”亮出青春色。
参考文献:
[1]米江霞.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理论与实践融合研究——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理论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9(6).
[2]陈光宇.延安时期党对青年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做法及当代启示[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35(2).
[3]黄翌.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团的建设路径——以西北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习社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3).
[4]永丹,胡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9(1).
[5]郭超,李廷憲.对马克思主义青年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