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理茶文化与白族婚俗文化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946
杨莲芬

  摘 要:由于大理特殊的地域特征,使得大理拥有了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苍山、无量山、哀窂山等地就是大理茶叶的著名种植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和茶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他们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饮茶习俗,这种习俗不但丰富了饮茶方式,也构建了多姿多彩的白族茶文化。特别在白族婚俗中,从提亲到成亲的整个婚姻过程都离不开茶,形成有特色的烤茶、三道茶、闹茶和被窝茶等饮茶文化。

  关键词:大理;茶文化;婚俗文化

  一、引言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陲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土著民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僰人或白人,名称有民家、勒墨、那马等60多种。1956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被命名为白族,现人口185.803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地形分为山地、盆地、河谷三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高寒山区,也有低热河谷地区,形成了上下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河谷地带,河流众多,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属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冬干夏湿,多云雾,日照长,这种有利的立体气候特征,特别适宜于茶树的生长。

  由于大理特殊的地域特征,使得大理拥有了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苍山、无量山、哀窂山等地就是大理茶叶的著名种植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和茶文化。唐代《蛮书》中就有记载:“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宋代大理国佛教盛行,寺庙周围广植茶桑,既符合僧侣素食要求,又满足了参禅礼佛、净心修持的佛理要求,形成了“深山藏古寺,古寺出名茶”的局面。茶文化也自然由宫廷、寺庙逐渐普及到民间。

  明清时期,大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茶叶销售集散地。1908年,为方便马帮长途运输茶叶,喜洲著名商帮永昌祥在大理下关建立大型茶厂,将来自双江、临沧、凤庆、勐腊等地的散茶经过蒸压成砣后进行长途运输销售。

  白族人尚茶、爱茶,他们的生活与茶密切相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他们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饮茶习俗,构建了多姿多彩的白族茶文化。大理地区饮茶习俗内容丰富,女子受聘礼称吃茶,男子娶妻以茶作为彩礼,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历代都将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因茶性最洁、可视爱情、冰清玉洁,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延绵繁盛,茶树四季常青,以茶行聘寓意爱情坚贞不移,永世常青,祝福新人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了男女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

  白族青年男女虽然恋爱自由,但婚姻则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白族小伙子有了意中人后,都会告知父母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提亲时要一定带上“四色礼”,(“四色礼”为双份的烟、酒、糖、茶)。双数表示吉祥,表示成双成对。请人测过八字后双方便商量订婚,订婚时男方要择吉日送烟酒糖茶等聘礼到女方家,聘礼必带六字,如白酒六斤六两、红糖六合、烟六包和茶六包,意在有福有禄。总之,白族从提亲到成亲的整个婚姻过程都离不开茶。

  本文将主要介绍几种与白族婚俗文化有关的独特的饮茶习俗。

  二、烤茶

  白族人喜欢喝烤茶,白族人的堂屋一般都设有镶有木框的铁铸火盆,用于烤茶。一旦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便热情迎接,敬之以茶。一般媒人到女方家后,女方父母先将其迎到堂屋就坐,然后在火盆上架火煨水,准备烤茶。主人架好火煨上水,一面和客人寒暄,一面拿出一個小沙罐在火盆上预热,等沙罐烤到一定火候后,放入茶叶,抖动颠簸,煨烤至微黄色,冲入一勺开水,被冲起来的茶叶泡沫升至罐口,如绣球花一般,堂屋内立刻飘满一股诱人的茶香,这一冲茶之声,响脆如雷声,人称“响雷茶”。等泡沫落下后,再冲入开水,便可斟茶待客。每盅茶只能斟浓茶俩三滴,再掺少许开水。茶水呈琥珀色,晶莹透亮,浓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白族人对茶具也很讲究,烤茶的沙罐虽然很粗糙,但茶盅却为小巧玲珑、洁白剔透的瓷杯。白族饮茶讲究“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主人斟茶时忌将茶杯倒满,仅以品一、二口为宜。主人敬茶时首先将第一杯茶双手齐眉献给客人,客人接茶后又转敬给主人家的最长者,互相谦让一番后,才开始饮茶。客人边品茶,边赞赏茶味的甘甜醇香,欣赏茶具的精巧并说明来意,此番饮茶形式为双方的谈话增添了不少情趣,打破了初次见面的尴尬局面。若女方同意后就收下礼品,便将生辰八字告知媒人让其带回给男方。

  三、三道茶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款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习俗。它起源于南诏时期,相传,昔日南诏王举行宫廷盛宴,常以三道茶款待嘉宾。宋元以后“三道茶”逐渐流行于白族民间,成了晚辈学艺、求学时的一套礼俗,后来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了白族人民迎接贵宾、新女婿上门、子女成家立业时长辈对晚辈谆谆教诲的一种形式。现在白族人家每逢佳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都要用“三道茶”来待客。结婚这天,迎亲的人进门后,便由四到六个小男孩逐一给他们敬献“三道茶”,新婚夫妇则恭敬地跪在父母面前,给父母敬献“三道茶”,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接过茶后,先对子女进行谆谆教诲和嘱托,然后才饮茶。白族人认为“茶如人生”,在这结婚时所饮的“三道茶”中蕴藏着许多深厚的人生哲理。

  第一道茶,称为“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堂屋里一年四季都不灭的火盆上,用小陶罐烤制而成。由于这种茶经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小口品饮,在舌尖上回味茶的清苦之味。此茶代表人生的苦境,意在告诫新人:创业之始,苦字当头,面对苦境,我们要学会忍耐,一个人要想有作为,首先要学会吃苦,只有吃得了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第二道茶,称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将本地的特产核桃削成薄片,乳扇烤过后切成细丝,放入茶盅内,再加少许红糖、桂皮等,冲入滚烫的茶水,用筷子搅均匀。此茶甜而不腻,杯大如小碗,可痛快地喝个够。此茶代表人生之福境,意在告诫新人:苦尽甘来,辛勤付出之后,总会有满仓的收获。饮此茶是对勤劳的肯定,付出的回报,同时也祝福新婚夫妇生活如此茶般“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第三道茶,称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与前俩种茶相同,只是茶盅内的原料已换成了适量蜂蜜,加少许花椒、生姜和桂皮。此茶茶香蜜甜,姜辣椒麻,酸甜苦辣,各味俱全,喝后回味无穷。意在告诫新人:只有经历过酸、甜、苦、辣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才是值得回味的人生。此茶中的桂皮味辣,“辣”在白语中读“戚”,与白语的“亲”同音,表示相亲相爱,而“姜”在白语中读“戚”,有大富大贵之意。人们借此茶来表达对新婚夫妇亲密无间、大富大贵的祝福。

  四、闹茶

  “闹茶”是白族的一种独特的闹洞房形式之一。它是敬“三道茶”为主要内容的一种闹房形式。参与闹洞房的人在这里可不分长幼,尽情地参与闹。当新郎新娘向客人敬“三道茶”时,客人们都会想尽办法地闹一闹,有的让新郎新娘猜谜语,有的让新郎新娘对歌,总之花样百出。若新郎新娘不依不从,客人们就故意不饮他们斟的茶,若是新郎新娘答得文不对题的,自然会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这样的闹房形式是又热闹,又充满情趣。

  五、被窝茶

  所谓“被窝茶”就是结婚第二天儿媳妇赶在公公婆婆起床前,将亲手做的苦茶和甜茶用托盘送到公公婆婆的房间,让他们还未起床就能喝到自己进门后亲手做的第一杯茶,用以答谢父母对小辈的养育之恩。会不会做“被窝茶”,做得好不好,也成了公公婆婆考验儿媳妇是否有孝心,会不会持家的一种方式。因此白族姑娘从小必须练就一番烤茶的好手艺,否则会被人看不起。

  六、结语

  白族人好茶,爱喝茶并将其贯穿在婚俗文化中,为白族古老而朴素的婚礼增添了不少趣味,而其中也蕴含着许多珍贵的多元文化。茶叶文明渗透和吸收到婚礼中,是与白族以茶待客和爱喝茶的习俗密不可分的。白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独特色的饮茶习俗,丰富了饮茶方式,构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饮茶文化,这是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有特色的饮茶习俗,大理青少年却知之甚少,极具特色的饮茶习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失。大理白族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社会经济价值,很值得我们去深入调查研究和开发,将传统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入新时代,使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子荣.大理文化之旅300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2]剑川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剑川县民族宗教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3]詹承绪,张旭.白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