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学生参与传销活动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7752
马静

  摘 要:随着非法传销活动更加具有隐秘性、欺骗性,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是欠缺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被非法传销组织宣传和煽动,使大学生屡被传销组织所蒙骗,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本文通过在工作中接触到的真实案例为依托,就传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作些粗浅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非法传销;成因及对策

  一、基本情况

  王某某,女,21岁,为工业设计专业14级的学生。2018年3月份,在统计学生返校情况时,发现该班同学王某某未按照学校要求的时间返校。辅导员即刻与学生联系,电话处于关机状态。后与家长联系,交流中得知,王某某寒假未回家,并告知父母在校学习。因为家在广东,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为了省下交通费,父母也没有再多问。团委老师马上找到王某某的班主任、班委、舍友及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详细的记录,在交流中,我们得知王某某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寒假期间,王某某曾经以生病住院为由,让父母转账5000块钱。同样,也以相同理由与舍友刘某、李某借过3000块钱,并向好朋友薛某介绍工作,在具体介绍工作时,强调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等诱人工作条件。我们让同学们在保密的情况下,继续与王某某通过QQ、微信联系,通知学生马上返校,与王某某的联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反常现象,其手机经常无法接通,好不容易联系上后询问该生当前的工作状况,该生支支吾吾,不能说明其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辅导员意识到王某某近段时间的反常行为与传销十分相似,我们把有关情况迅速向学院领导做了汇报,学院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后决定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经过与王某某高中同班同学的联系,以及与该生家长的沟通,通过电话、QQ等方式最终确定该生被其高中同学骗至河北沧州参与传销组织。我们随即前往沧州公安局报案。与公安机关一起几经辗转找到王某某所在的传销窝点将其解救出来,并带回学校。

  返校后,经过笔者与该生的多次沟通和耐心开导,王某某清楚地认识到传销的危害,以及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作出深刻的检讨,从而端正了心态,在毕业前顺利找到工作。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王某某的深入谈话,笔者了解到该生家庭经济困难,父亲有严重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王某某急于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偿还助学贷款,帮助家庭摆脱困境,并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她知道传销是非法的,但是通过好朋友介绍,从而放低了警惕,进入传销组织后,便失去了人身自由。

  该生之所以进入传销组织,主要是有以下原因:首先,该生涉世未深,思想单纯,容易轻信他人,缺乏安全意识和识别陷阱的能力,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没有深刻认识到传销组织的隐秘性、欺骗性和危害性。这次受骗就是因为警惕性不高,经不起高中同学的蛊惑而上当受骗;其次,王某某家庭比较困难,十分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证明自己。这种急功近利心理与传销组织鼓吹的一夜暴富的神话是十分契合的,错误的把非法传销当成了快速实现个人理想的飞梯,对于非法传销组织抛出的高薪引诱毫无免疫力。非法传销分子正是借用花言巧语,利用王某某的这种心理,很快就攻破了她的心理防线。使其甘愿落入传销组织的圈套中无法自拔。

  三、案例启示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传销组织对于学校大学生的渗透和蛊惑是不遗余力的,经常会利用同学、同乡这种更隐蔽的手段去欺骗大学生。他们除了采用常见的推销产品、一夜暴富等欺骗手段之外,还打着职业介绍、招聘兼职、网络营销等幌子,通过发传单、找中介或在招聘求职类网站发布信息,向在校大学生发送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不择手段地进行诱惑欺骗,获取求职心切又缺少经验的大学生的信任。

  因此,为了教育学生防范传销组织的渗透,清醒认识传销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危害性,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有效预防大学生参与传销,学校应从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辅导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课程内容、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深层次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要本着关心、爱护的原则,从大学生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着手,及时发现大学生思想品德滑坡的迹象,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改变盲目追求安逸生活,好逸恶劳的享乐主义。

  (二)加强法制教育

  法律是道德的最底线。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渴望成功,而传销组织利用此种心理,大量灌输所谓“成功学”,极尽鼓吹之能事,使大学生产生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非法传销组织之所以屡屡得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用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权利。所以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防范法律意识、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自律能力,让学生有能力自觉抵制非法传销,筑起坚固的精神防线。利用各种生动的形式开展教育工作,结合典型案例制作教育片或宣传手册,让大学生认清传销的本质,建立正确的财富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迎接社会的挑战。

  (三)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教育

  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防止传销向校园和大学生渗透。加强校园安全的巡防力度,严禁任何传销人员、传销组织以任何形式进行宣传和蛊惑活动,如可以设立宿舍刷卡进入制度,将隐患隔绝在宿舍之外。其次,还应加强重点年级、重点学生的关注度,如毕业班、实习生等,实行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和动向报备制度,一旦发现异常,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充分发挥班级、社团在教育和联系学生方面的天然优势,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教育和自我管理,把远离传销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四)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防止好高骛远、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加强就业指导,关注就业安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系统化、体系化措施。实现对在校生全程就业指导。加强在校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感受就业和创业过程,明白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在社会企业中参与毕业设计和实习的机会,锻炼学生能力,增强学生阅历,以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通过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简历门诊、生涯微资讯、介绍就业平台等有效的就业手段,让应届毕业生实现优質就业;帮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理性地对待职业需求,建立健康的就业心态。要把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国家就业形势结合起来,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与当地政府部门对人才的统筹安排结合起来。勉励学生勇于面对就业压力,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就业逆境。

  参考文献:

  [1]高逸凡.浅谈大学生参与传销活动的现状及对策——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为视角[J].净月学刊,2016(3):36-38.

  [2]许佳.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罪数的区分[J].中国检察官,2014(19):48-49.

  [3]王蕊,刘洪志.大学生对传销活动的认知及参与动因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0):257.

  [4]姜刚,葛如江.暴力阴影下的传销新变种[J].瞭望,2010(39):18-19.

  [5]莫源巧.学生陷入传销组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教导刊,2017(8):173-174.

  [6]闫超栋.传销对大学生的危害及防范[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1):42-44.

  [7]胡国伟,杨越明,罗威.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的原因与预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42-14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