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下,教育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基础,师资队伍建设对发展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教学技能比赛对师范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两岸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培养能力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在教学技能比赛设置方面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台师大学与华南师大开设的教学技能比赛对比,分析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比赛的内涵和意义,管窥两岸教学技能比赛现状与两岸对教学技能比赛与教学能力的认知,发现双方教学比赛优势互补,且认知偏向一致。建议构建更完善的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培养模式,从而发展高质量的教师教育。
关键词:两岸师范高校;教学技能比赛;教学能力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新时代下,教育是提升综合国力和民族素养的基础。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建设一支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可见,师资队伍建设对发展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师范院校责任重大,要发展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其中,教学技能比赛是培养师范生教育专业化的途径之一,通过对两岸师范高校教学技能比赛和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了解两岸对师范技能培养的侧重点并分析两岸特色,从而探究更完善的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一、教师技能与教学技能比赛的内涵与意义
(一)教师技能的内涵
教学技能指的是教师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完成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和水平,包括教学技巧、教师基本功、教学能力、教学才能、教学行为等。《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规定师范职业技能分为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
(二)教学技能比赛的意义
教学技能大赛,主要考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教学比赛逐渐发展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学比赛对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调查》调查指出职前阶段的教学比赛,可以显著提高师范生的综合教师能力。潘苏东认为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能为教师提供“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三位一体的专业发展途径,从而促进教师科学成长[2]。所以对于师范生而言,教师技能比赛对于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及其成长途径都有着深刻影响。
二、两岸教学技能比赛与教学能力对比分析
(一)两岸教学技能比赛现状比较
台师教学技能比赛现状为比赛种类丰富,形式新颖,提供很多选择性,在时间安排方面恰当合理。台师开设包括教具制作竞赛、班级经营个案竞赛、PPT设计大赛、教案设计竞赛、单元评量设计竞赛、活动规划竞赛等多项比赛。学生可以参加的比赛种类多样,时间具有间隔性,安排較为合理,提供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比赛。但台师的教学技能比赛规模较小,学生参与积极度不高,参与人数一般。原因之一是由于宣传不够充分,多为张贴海报,并没有过多宣传,使得较多师资生没有听过或了解部分教学技能类比赛。
华师教学技能比赛现状为宣传比较到位且比赛的含金量较高。结合华师实际情况,华师对于校级教学技能比赛态度积极,鼓励师范生参与,在宣传方面力度较大,使得在校生能够及时了解比赛相关资讯。同时校级比赛获奖将会有助于省赛、国赛的参加,奖项含金量较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但是华师比赛存在时间安排较不合理,形式不够创新,种类不丰富等的问题。比赛种类较少,规则与形式较为固定,对提高学生多元能力造成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教学比赛安排较为紧密,同时参与多个比赛,可能会造成学生压力大且参赛质量较低的问题。
两校教学技能比赛呈现“互补”情况。从华师与台师的教学技能比赛现状看来,华师在比赛宣传方面到位,比赛含金量高,而台师比赛宣传较少,且含金量较低;台师比赛种类多样,时间较为灵活,华师的比赛种类较单一,时间安排过于紧凑。根据以上双方教学技能比赛的互补情况,两校在教学技能比赛建设方面可以相互借鉴。
(二)两岸对教学技能比赛与教学能力的认知比较
两岸学生在对教学技能比赛作用方面的认知基本一致。对师范生来说,参加教学技能比赛是较为有效且实际的提高教学技能的途径,教学技能比赛对于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较为全面,可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两校学生在教学技能的偏向方面也基本一致,两校学生都认为教学表现力、课程设计能力、班主任能力在教学技能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课程设计能力偏向基本技能,教学表现力和班主任能力偏向应用技能,可见两校学生都更注重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
三、建议
(一)华师层面
1.培养综合能力,增加比赛类型
华师可借鉴台师大经验,增设更多的比赛类型,如班级经营个案比赛、单元评量设计比赛等,从而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接轨职后工作;在平日师范课程内容中也可加强对多种教学能力的培养,如班级管理能力、活动规划能力等,从而提升师范生综合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
2.合理调整赛制,提高赛事水平
根据校历、学生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合理安排各项比赛时间,保证学生参赛质量;增设低年级可参与的基础比赛,为大一大二的学生提供专业成长平台;在比赛形式上,可以适当提高比赛难度,凸显能力考核,提升现场教学应用能力和赛事水平。
3.注重比赛导向,切实考核教学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比赛导向,随时调整比赛方式,避免出现“比赛无法凸显师范技能”的情况。如在课件制作大赛中,出现学生一味追求相对高端的flash课件制作,但不能够熟练应用,将教学内容切实融入flash课件,造成了虚有形式、教学信息量不足的情况。目前华师学生普遍能够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还可参考台师,增设ppt课件制作大赛,以此考察学生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实际掌握程度。
(二)台师大层面
1.加大比赛宣传力度,扩大比赛规模
在赛事宣传内容方面,建议加强比赛过程的动态内容;在赛事宣传方式方面,要丰富传统宣传渠道,例如赛事海报、标语横幅等多种宣传手段,并重视和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例如facebook、youtube等来加强扩大赛事的宣传广度,使学生及时了解台师的相关比赛资讯,提升参与度。
2.利用赛事资源,扩大赛事规模与影响力
在鼓励师范生参赛的同时,组织更多师范生全程观摩师范技能决赛,进一步提高师范比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时效性;可收集整理赛事现场资料,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使师资生得以学习借鉴,从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同时扩大赛事影响程度,提高比赛促进师范教育发展的实效性。
四、结语
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优秀师范生是两岸教育事业的共同目标,教学技能比赛能够有效推动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而以赛促练、赛练结合是较为重要的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台师、华师两岸高校的教学技能比赛目前存在优良互补的情况,可为两岸比赛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两岸友好交流的前提下,相互借鉴对方对师范生培养的理念和实践经验,从而共同推进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丹.高师教师技能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6(6):39-42.
[2]岳晓婷,潘苏东.教学比赛对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调查[J].现代大学教育,2015(6):96-10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