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组工作在农村志愿者培训中的运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925
李燕梅

  摘 要:农村志愿服务对于营造和谐的农村社区氛围以及提升农村社区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志愿服务能力不强是制约农村志愿者开展活动的困境之一,而农村志愿者培训又是提升农村志愿者的能力、协助农村志愿者更有效地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小组工作在农村志愿者培训中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了目前农村志愿者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小组工作在培训中的应用过程,最后做了总结与反思,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小组工作介入能有效提升農村志愿者培训的效果。小组工作介入农村志愿者培训以及其他领域都还有很大的研究与实践空间,还有待更多地探索与实践,以取得更好的介入效果,并进一步拓展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农村志愿者;小组工作;志愿者培训

  一、小组工作在农村志愿者培训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志愿服务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中,对志愿者的定义为: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不为物质报酬,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与帮助的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大量具有一定志愿服务能力的志愿者参与是志愿服务事业得到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志愿者培训又是让志愿者具备一定志愿服务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如果志愿者接受过培训,则可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但在志愿者参与服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志愿者流失率高、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技能有待提升、志愿者资源整合利用率不高等。基于此,农村志愿者的培训管理成为一大重要问题。本文拟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介入志愿者培训中,以完善农村志愿者培训机制。通过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介入,既进一步提升了志愿者培训的效果,也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拓展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小组工作对农村志愿者培训的介入方法,并开展相应实践应用,探索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农村志愿者培训效果的提升途径,为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拓展应用提供一些参考。虽然我国农村的志愿服务起步较晚,但也已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研究发现,借助参与式方法,培训效果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信息分享、培训工具多样、参与互动、方式灵活等;并且,经过参与式方法培训后的志愿者能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下,每年都有大量的公益组织和个人在广大农村开展志愿服务,为数量巨大的农村村民提供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使我国农村更加和谐,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精神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在志愿者培训领域拓展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近年来,我国农村志愿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志愿服务对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帮助困难群体、促进邻里互助、关爱儿童教育等农村志愿服务已得到了广泛开展。聚焦如何以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介入农村志愿服务培训以提升培训效果,对推进“三社联动”发展,对探索如何将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更好地应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志愿者现状及需求分析

  (一)农村志愿者现状分析

  农村志愿者队伍年龄偏高,以中老年为主。大多以开展文艺舞蹈活动等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另外还要负责儿童家园的日常管理,大部分成员还参加过由政府开展的志愿者培训,有一定的志愿服务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培训趋于形式。培训以自上而下的会议、讲座、动员大会的形式居多,这类培训和组织方式受行政干预的影响较大,培训趋于形式,浮于表面,无法反映巾帼志愿者以及村民的真正需求。二是培训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培训往往不定期举行,有政策要求或是有志愿服务的实际需要时才进行培训,每期培训间隔时短时长,缺乏计划性和延续性,培训效果得不到保证。

  (二)志愿者需求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了解到农村志愿者参与培训的意愿较强,并且在志愿服务、情感心理、发挥特长以及自我发展等方面均有需求,同时,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并存。综合起来,农村志愿者培训需求主要集中于志愿者自我发展的需求、志愿者发挥自身优势的需求、丰富志愿者培训内容的需求、志愿者扩大人际交往的需求。

  三、小组工作介入农村志愿者培训

  本研究以优势视角、增能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再参考通常的小组工作过程的划分阶段,将志愿者培训小组工作拟划分为5个阶段,即小组筹备期、小组初期、小组中期、小组后期和小组结束期,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设计分别基于优势视角策略、增能理论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一)小组筹备期

  小组筹备期阶段涉及的理论为优势视角,即在小组设计和筹备时,应考虑每一位组员的优势及特点。在小组筹备期,社会工作者对将开展志愿者培训的小组工作进行系统、全面准备。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选择小组工作模式,确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小组工作方案,招募小组成员。

  (二)小组初期

  小组初期阶段社会工作者以领导者、鼓励者、组织者的身份,提供机会让组员相互认识和熟悉,建立小组规范和期望,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让小组成员对培训小组产生初步认同。

  (三)小组中期

  根据小组中期的特点,考虑如何能最有效地为组员增能。在小组中期,社会工作者以调解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身份,针对培训小组内出现的矛盾或冲突,通过处理冲突,促进培训小组目标初步实现。

  (四)小组后期

  根据小组后期的特点,考虑如何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为组员增能,同时还应兼顾每一位组员的特点,并注重发挥每一位组员的优势。在小组后期,社会工作者以资源提供者、使能者、引导和支持者的身份,促进小组内外部因素更有效地整合,让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引导和支持小组实现在小组价值,进一步实现培训小组目标。

  (五)小组结束期

  对本研究的小组结束期而言,在该阶段,社会工作者以引导者、鼓励者的身份,处理好组员的离别情绪,引导组员的积极情绪和正向行为,同时,帮助组员实现个人成长,并协助组员寻找在未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支持资源。

  四、总结与反思

  本小组工作是笔者根据以往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的“妇女儿童之家”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基础上进行的,将小组工作方法运用在志愿者培训中,将农村志愿者培训与小组工作相结合以提升培训效果的一次尝试和探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需扩展,小组工作设计还需优化,介入后的培训效果也需进一步提升,这些都是在未来研究与实践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未来的研究中,可通过增强小组活动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以进一步提升志愿者培训效果,同时,还可考虑将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应用于更多领域,以拓展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应用范围。以期未来有更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够将社会工作方法运用到志愿者培训中,探索出更多的、不同群体的志愿者培训方式,以利于各个地区的志愿服务发展,将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S].2011-11-07.

  [2]梁绿琦,纪秋发.国外及港台地区志愿服务的经验与借鉴[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

  [3]李兴睿.浅析志愿者培训中的参与式方法[J].天府新论,2008(12).

  [4]谭建光.中国农村志愿服务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