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实践论;青年;现代价值
一、《实践论》中蕴含指导青年的基本观点
(一)认识对青年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对青年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实践决定认识的各个方面,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检验标准就是实践。认识对青年实践的指导作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青年实践进行正确指导的认识,第二个层次是对青年实践进行误导的认识。两种认识都会对青年的实践产生影响,但我们要积极扩大第一个层次的影响,避免第二个层次的误导作用。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指出:“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1]这说明了认识第一层次对青年影响的重要性,间接也说明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
(二)认识对青年主观世界的改造
毛泽东同志写作的《实践论》从某种程度说,重点在于揭示重教条主义而轻实践的一种主观的教条主义。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字义不难理解,后者是独立存在的,而前者是对后者能动的反映,二者都在同一规律的制约下,但表现形式不一样。青年要注意主观世界与外界客观的关系,二者需要协调一致。毛泽东同志指出:“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1]这就很明显表达出对于青年主观世界改造的重要性以及改造青年主观世界与青年改造客观世界关系的重要性。
(三)青年的认识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
人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逐步由感性认识推移到论理认识。这整个过程,实际上暗含了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两个阶段也即两次飞跃。第一个阶段就是感性认识从实践中产生进而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二个阶段就是从理性认识回归指导实践,这两个阶段贯穿于青年的认识发展过程中。青年从日常生活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也要经过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最终落脚于指导青年的实践。
二、《实践论》对现代青年审视理想与现实的价值
(一)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在追求理想实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矛盾[2]。特别是在他们刚接触社会的时候,在思想上很容易产生二者的矛盾。当这个矛盾不能及时解决,青年便会对原有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但若这个矛盾能够稳妥解决,那么青年之前确立的理想就会更加坚定。青年在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的过程中,要避免“两个否定”,即既要避免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又要避免用现实来否定理想。青年理想的确定源于青年在实践中形成的对自身及外界的认识,但归根结底是在实践基础上确定的。而青年在实践中形成的既有正确认识也有错误认识,一些对理想与现实不恰当的认识,容易让青年对现实产生失望,使有些青年思想上出现“以现实否定理想”的倾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方法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理想生成于现实之中又不可避免地包含现实的因素,而且理想在未来有可能成为现实。青年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面前,既要看到二者存在冲突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相一致的方面。
(二)在实践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毛泽东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1]。理论如此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就在于理论能够指导行动。对于青年而言,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理想,有了奋斗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但若将理想束之高阁,不采取实际行动,那理想最终只会成为悬在高阁的空想。由此可见,青年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波折,但二者之间矛盾解决的落脚点在于实践,因为理想要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而在实践之后,最终会有两種结果,一种是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最终实现理想,另一种结果是于客观外界不合,最终失败。因此,为了最终实现既定的理想目标,青年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后,仍要继续在实践中不断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最终在实践中找到平衡点,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三)追求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毛泽东同志指出,“人们的认识,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1]。青年理想的确定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随着青年在实践中对理想认识的一步步深化调整最终确定的。因为随着经历的增多,逐渐对自身的实力有清楚而合理的认知,从而调整最初预设的目标,最终形成一个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目标。同时,青年正是在追求理想实现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得到了历练,对于理想的最终实现也才能变得更加确定。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个人理想的实现并不仅靠个人努力就能实现的,个人理想是以社会理想为背景的,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我国当前社会的共同理想。青年应当把自己的理想融入整个社会理想的实现过程中,在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也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实践论》对现代青年实现“知行统一”的价值
(一)青年有知而不行,知行应统一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但是知与行的统一并非所有青年都能做到,当然这也是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2015年河南开封,一名骑电动车的老人由于暴雨路面积水突然倒地,在这期间很多名路人上前围看之后离去。几分钟后,老人被另一拨路人搀扶出来,但是已经逝去[4]。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事件时,道德意识告诉自己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而实际生活中很多类似事件的经验又让其产生犹豫,这样的矛盾冲突最终使部分青年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潜意识就逃避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就此事件而言,笔者认为在老人摔倒在地这个时间段内,身边经过的路人肯定有部分青年夹杂其中,有在思想道德层面上能够意识到这件事情正确选择的人,但是却没人在事发后第一时间选择上前去救人。这折射出部分青年在学校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实际践行中却成了一纸空文,整个社会所宣传的主流价值观只停留在了“知”这个层面,而未落实到具体的“行”上。现代青年首先对于自身的要求应该是知行统一,只有青年一代在实践中的“知”与“行”达到了统一,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二)青年有知但错行,有知应对行
青年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做到不断学习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而且对于思想道德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人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自己亲历类似事件时,做不到运用自己头脑中的正确理论践行于实际,最终导致有知但却错行。现代社会这类事件接连发生,从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到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再到2016年北京大学吴谢宇弑母案。分析这些案例,笔者认为他们在知识层面比普通青年更有优势,能够在公平考试竞争中进入国家重点大学,那么对于国家的法律以及道德规范应该理解得比普通青年更深一些,但是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却不顾党和国家的制度法律约束,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些接连发生的案件向社会深刻地诠释了知与行背道而驰,这种有知却错行的做法我们应当引以为鉴。特别是对于现代的青年而言,不仅应该在知识层面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能够在实际践行中走正确的路,做到有知且对行。
(三)青年有知卻浅行,有知应深行
现代社会是互联网社会,互联网带给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从生活方式到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但是从辩证法出发,每一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也具有双重性。例如,现在大家用的多的微博,很多事件都是通过该平台曝光的。当在微博这个平台内出现非正义事情时,多数用户选择挺身而出,特别是对于高校的青年学生而言,这种现象更是比较常见。但是当被大家讨论的案例实际出现之时,曾经无论是在网络世界还是在各种激烈讨论中的那些人往往就会保持沉默。笔者认为,此类受教育者虽然掌握了很多正确的道德知识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在自身利益与现实社会产生冲突时,就并未将其所学深化于行,大多只是在那个看起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虚拟世界中充当正义之士,而当现实世界真的出现类似之事时缄默不言。新的时代条件下,青年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之时更应该对自己严要求,不应只是浅运用,应该将自己所学内化于心、深化于行,做到有知有行,有知且更深行。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3]强调在一个国家中,青年的重要地位,但这同时也对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实践论》对青年的现代价值为主题,从《实践论》中的基本观点出发,对青年在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时,如何处理这个矛盾提供了一定的方法依据,同时对于现代青年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轨,即知与行分离以及错行等的状况,提出青年在知行统一方面应做到三点,即知行相统一、有知要对行以及有知应深行。毛泽东同志《实践论》中蕴含的哲学原理不仅适用于革命、建设与改革,而且对于现代社会的青年教育也是存在极大指导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9-04-30)[2019-09-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4/30/c_1124440193.htm.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人民网.河南开封六旬老人倒地无人扶 不幸身亡[EB/OL].(2015-09-07)[2019-09-30].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5/0907/c1008-27550396.html.
作者简介:李欣(1993—),女,土家族,湖北利川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