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政教育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206
张子元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更应清楚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因此,在当前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如何开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成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本文主要从高校辅导员角度,讨论新媒体时代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方法,以此建立健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关键词:思政教育;新媒体;辅导员;大学生

  在互联网朝着“可移动”“便携化”方向加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以及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并有着侵袭课堂的趋势。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1]。

  一、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特点

  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单一的“点对面”式,传者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将严谨的、正确的内容通过媒介传给受众。而受众只是被动接受传者所传播的内容,是一个基于统计学的、大量的、相对统一的、模糊的、难以辨认的群体。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大众媒介的迅速兴起,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信息化社会,由于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占有率逐步提升,传统媒体陷入了一种尴尬的环境:一方面,传统媒体要提高所涉及的受众范围,只能增加信息量和传播渠道。而相对的,随着信息量和传播渠道的增加,大量冗杂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利用价值。很多信息鱼目混珠,使人们难以辨识。在中国,传输很少减少或消失,信息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甚至过剩的状况。

  新媒体传播模式与特点相对于传统媒体中传播者实名发表言论,使受众接受内容的特点,在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下,传者逐渐采取匿名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虚拟的平台上,受众可以成为传者,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传者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受众,通过媒体平台上的观点完善自己的论点,如此循环形成反馈。在新媒体平台上,相同的内容使传者和受众形成了一个平等的交流组织,他们在一个圈子内交流,可以直接传播信息而不需要通过发送者。在这种情况下,好的传播者往往会成为受众生产内容的编辑,将内容更加完整的传播出来。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一,新媒体的普及导致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现象日趋严重,学生对社会现象、国家政策等方面内容思考少。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曾说,我们所听到的只是一个观点,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视角。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学生习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人云亦云,不利于自己独立思考与观念表达。

  第二,新媒体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的学习方法已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大学生可以利用微博、贴吧等平台获取大量的信息。新媒体造就了大学生新的知识获取模式,培养了大学生自主探索新世界、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能力。但人们应意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够将过滤过的经验成果传授给学生,新媒体互联网海量信息未经处理和甄别,对于思想行为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很多片面、错误甚至是低俗的信息将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2]。

  第三,新媒体的虚拟性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由于新媒体的虚拟性、随意性、多样性,使得学生在网络上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发表未加证实的、不切实际的观点与言论,甚至诋毁、造谣。很多学生认为网络是“法外之地”,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不受现实情感约束,不用负责任,更有很多大学生成为了网络世界的“键盘侠”,在网络上肆意发表不实言论。这种行为不利于大学生培养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现在校园网络暴力日趋严重也原因于此,恶意的网络舆论给心理承受能力尚未成熟的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

  第四,新媒体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现实交流减少,能力变弱。中国教育报调查显示,大学生享受孤独已经成为不受朋友限制的独立变量,也就是说孤独已成为当今不少大学生自觉的行为方式。除了在十分必要的时刻,大学生都选择用各种新媒介进行沟通和联系,这样就越来越脱离了正常的交往方式,不仅可能导致现实交流能力的变弱,大学生可能也难以体会面对面交流的乐趣,给以后的就业带来了困难。

  第五,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念特别是集体主义观念趋于淡漠。中国传统政治价值观中强调集体主义、整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服从集体。然而,新媒体时代,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念趋于淡漠。当代大学生更被有关专家成为“较为缺乏政治激情的一代”。西方各种文化、社会思潮在新媒体这个现代化工具的助推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追求个人的价值,自我意识、自我责任感明显增长。可见,新媒体,特别是网络的开放性极大纵容了个人主义,而导致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三、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积极效应。

  (一)新媒体丰富了教育教学途径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使教学不再禁锢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数字化教学、微课的广泛发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巩固所学知识。

  (二)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

  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而新媒体所具备的时效性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全球新闻动态,在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下,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认识问题的性质。相对于课堂上单一的“点对面”式教育,利用新媒体的平台,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完善观点,全方位进行思考。

  (三)大数据的传播提高了学校的判断性

  在大数据环境下,面对海量的信息必須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才可以更好地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在信息传播十分便利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相关信息,并使其更好地为自己服务。而学校则可以通过对学生使用数据的科学分析,对学生的思想倾向进行科学预测,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并适时调整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而对其形成正确的引导。这样,在大数据的合理分析下,学校的判断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

  四、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几点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新型数字化校园。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主流媒体平台宣传校史、时政、国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加强思政教育。

  第二,辅导员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网络言论及动态,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关心或加以纠正,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辅导员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建设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以便开展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

  第三,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打造有趣的高校思政理论课。传统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单一说教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思政教育不应该只是让学生会背书,会做题,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应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去发现世界、改造世界。因此,为改变这一现象,辅导员在平时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应采取多种模式的混合式学习,多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领悟思政理论知识。

  第四,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生态。媒体形象是公众了解大学形象的重要渠道。高校要巩固和加强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引导、影响和公信力,以积极健康的舆论生态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形象。要建构一体化传播格局,一方面,强化校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内内融合”,实现内容上相融,形式上互融,资源上兼融,平台上共融,形成一个从单向向多向、从平面向立体转变的校园媒体领域;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媒体与大众媒体的“内外融合”,坚持跟踪民族取向,研究媒体关注,宣传发展成果。

  五、结论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平台上海量未经筛选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心理,校园网络舆论甚至网络暴力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加了青少年犯罪率;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可以使传统的、枯燥的思政教育课堂变得多样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无趣到有趣。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教育教学方式,更方便了辅导员老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便于大学生及时了解全球新闻动态,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只要能正确利用好新媒体,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洪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68-71.

  [2]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學术论坛,2011(7):193-198.

  [3]刘媛.大数据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其思索[C]//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