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青团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动自身改革,在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6年中央4号文件出台,标志着共青团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对于监狱而言,加强监狱共青团建设,是培育忠诚担当民警队伍的题中之意。但是,鉴于监狱系统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监狱本身所肩负的特殊使命,监狱共青团工作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共青团改革大背景下,如何准确定位监狱共青团的工作,使监狱共青团顺利“回归”青年民警,引导青年民警成长成才,是监狱群团工作中必须思考并认真解决的理论课题。
关键词:党的群团改革;监狱共青团改革;回归青年民警
一、引言
“改革”一词意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所作的局部或者根本性的调整,它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青团的改革历程也伴随着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而改变。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为标志,为共青团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改革”转义为“革命”这是我党话语体系的重大调整。从那时起,共青团的改革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党的领导体制改革一起,被纳入了国家改革的行动方略。
二、共青团改革的历史逻辑初探
(一)群团改革背景下共青团改革的历史进程
共青团领域的系统性改革正式起步于1988年团的十二大。以1979年团中央发起的“争当新长征突击手”和1981年开展的“五讲四美”活动为开端,团中央积极顺应社会改革发展的趋势,积极思考如何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搞活基层工作、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出适应青年特点、符合国家发展的新路子。经过积极探索,在1988年团的十二大上,团中央正式提出了共青团体制改革十个方面的具体任务。这是“拨乱反正”之后共青团进行的体制改革的首次探索。从1993年起共青团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改革,本輪改革主要聚焦团的机构改革,改革之后团中央机关的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化,团的机关更加注重聚焦青年工作的主业,以此来更好地适应青年工作的发展。2016年《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出台,标志着新时期的共青团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本轮改革是以共青团“强三性”“去四化”为主要内容,是贴近青年、凝聚青年、促进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此后,以上海和重庆两地为试点,共青团改革开始在全团范围内逐步推进。本轮改革也呈现出了三个特点:一是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群团工作会议,对群团改革亲自部署并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在群团改革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二是共青团改革试点主要集中在省级团委、高(职)院校和中学团委层面上,试点工作没有全面铺开;三是共青团改革的速度不统一,改革试点地区、京津冀、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力度相对较大,西部边陲地区改革步伐相对滞后。
(二)共青团改革的历史经验总结
总结概括共青团近四十年改革的历史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共青团的缔造者、领导者和见证者。无论怎么改革,共青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核心从未改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未改变。第二,始终坚持以青年为中心,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党的十二大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共青团号召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进入新世纪,共青团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号召青年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第三,始终坚持围绕青年建功立业。共青团建设、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启示我们,共青团作为团结和引领青年的群众组织,必须以青年为导向,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将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共青团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共青团改革的举措探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团发展道路是共青团改革的必由之路
2015年下发的中央4号文件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并强调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具体道路,也涵盖群团发展道路。当前,面对环境的变化、共青团自身的局限以及当代青年群体的特点,共青团组织不能很好地反映青年群体的利益诉求,与青年群众的关系渐行渐远。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如何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强化与青年的联系,完成党赋予共青团联系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使命,成为了摆在共青团面前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群团工作领域的具体展开。”这句话简明扼要的指出了共青团发展的具体路径,是新时期共青团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是共青团改革的根本要求
政治性是共青团改革的前提,也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第一属性。增强政治性首先要教育引导青年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先进性是共青团改革的根本,它主要体现在团员和团干部的身上。但是,近些年来共青团自身所出现的“四化”倾向,团员不够先进、团干部脱离青年日益严重。更有甚者,一些西方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宣传西方的“普世价值观”给青少年带来了思想混乱。共青团唯有不断增强先进性,才能将广大青年凝聚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群众性是共青团改革的落脚点,是共青团事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在当前的共青团改革中,共青团工作下沉基层,探索建立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的机制,也是增强群众性的重要体现。
(三)构建“四维”工作格局是共青团改革的总体目标
2015年7月,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秦宜智同志在共青团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全团要按照‘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团要管团的四维工作格局来谋划和推进深化改革工作。”
“凝聚青年”就是要突出思想引领这一灵魂,突出新兴领域青年群体这一关键,把青年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服务大局”是强调共青团的工作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当好桥梁”是共青团要做好党联系青年的纽带,既要将党的主张及时传递给青年,又要将青年的诉求集中有序地反映给党和政府。“团要管团”就是进一步管好团组织,改革创新组织设置,大力推进“三会两制一课”建设,激发基层组织活力;进一步管好团的干部,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作风建设;进一步管好团的队伍,提高团员的先进性,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当前,部分团组织不同程度的存在团青不分、“四化”严重的倾向以及工作中的“小众化”和“精英化”思想。团干部整天忙于文山会海、发号施令之中,不经常下沉基层了解青年团员的诉求。更有甚者,部分团干部责任意识淡漠、服务意识缺乏、担当意识不强,将团的青年群众工作等同于为少数“精英”服务,将团的岗位当作自己今后职务晋升的“跳板”而偏离了工作轨道。而改变这种局面的途径就是团要管团、从严治团,增强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共青团引领青年职能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依靠青年、服务青年的手段,否则很可能会陷入“无效的循环”和“尴尬的困境”。
四、改革进程中监狱共青团发展现状的再审视
近年来,在司法系统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下,监狱的共青团工作总体运行良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鉴于监狱系统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监狱本身所肩负的特殊使命,监狱的共青团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共青团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梳理这些问题,加强对监狱共青团建设的研究,能有效弥补共青团改革过程中的不足,丰富共青团改革理论,为今后监狱共青团的建设提供指导。
(一)团的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能不独立,导致共青团工作的内生动力不足
以四川监狱为例,监狱团委大多挂靠在宣传培训科,团的职能不独立,没有一套单独的机构设置。共青团的工作一般由宣传培训科负责人兼任,在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只注重宣传培训而轻视共青团建设的现象,机关各部门和监区基层一线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团支部单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监狱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监狱位于远离城市的边远地区,这种地理区位的劣势一方面给青年民警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缺乏必要的精神文化生活作支撑,另一方面,受边远地区区位条件的限制,监狱共青团的工作难以接受到社会资源的辐射,监狱组织的团的活动开展难度大。第二,由监狱以监管改造罪犯为重心的特殊地位决定。要确保监狱的绝对安全,要将大量的警力投入到监管工作的一线,整个监狱的工作也要围绕管理罪犯而开展。大量的青年民警充斥在监管与改造罪犯的一线,他们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无暇参加团的活动。凡此种种使得监狱共青团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团的工作理念偏差,导致共青团工作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不足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监狱大多数团干部普遍认为共青团的工作就是做活动。部分共青团组织和团干部常常以各式各样的青少年活动代替青年工作。由于做活动具有显而易见的短期效应,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成为团干部的“政绩工程”。在这种“利益观”的诱导之下,监狱的团干部们在策划活动、举办活动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不可否认,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共青团释放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团组织履行职能、凝聚青年、扩大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但归根到底,活动并非青年工作的全部,这种认知理念上的偏差致使共青团的自身建设容易被忽视,共青团“娱乐化”倾向明显,从而影响共青团在团员青年中的吸引力,致使监狱共青团工作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不足。因此,共青团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所代表的青年群体的真实需求,真正代表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才能赢得青年的信任和拥护,才能推动组织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三)团的经费保障欠缺、监督力量薄弱、团员青年的流动性大,导致共青团基层工作不能落实
共青团的工作有一定的年龄限制,普通团员年满28周岁就要超龄离团,团干部的任职年限也有限制,一般情况下在团内工作一定时间就要转岗。这种年龄限制带来的缺陷使得很大一部分团干部对共青团的事业缺乏长远规划,仅把共青团赋予的职能当作自己“镀金”的工具和职务晋升的“跳板”。当前监狱系统团员青年的来源主要是招录社会化考生后转接团组织关系实现的,监狱的团组织几乎没有独立发展过团员,也缺乏相应的团员工作台账。社会化考生从毕业之后经过2~3年的公务员备考阶段,正式进入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之后年龄普遍“偏大”,更有甚者已到了超龄离团的年龄标准。这种年龄结构的不合理性,直接造成了监狱共青团工作缺乏稳定的青年受众群体。此外,监狱共青团的工作在覆盖层面上仍然存在着“盲区”,场地建设和经费保障不到位,甚至不能按照团中央关于普通团员青年人均100元/年的活动经费标准来保障。最重要的是,很大一部分监狱共青团的工作没有严格执行“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监狱党委也没有每年两次将共青团的工作列入党委会进行专题研究。这就造成了团的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缺乏党组织有效的支持与监督,以至于团的工作落实性不足。
五、“回归”青年民警是监狱共青团改革的必由之路
自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以来,共青团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时期监狱系统的共青团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团改革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只有以“回归”青年民警为导向,从优化组织设置、提升服务水平、建立联系机制、促进多领域的工作融合等多个方面开展,才能取得长效发展。
(一)以“回归”青年民警为前提,优化团的组织机构设置,夯实监狱的团建基础
当前,监狱共青团建设薄弱的事实不言自明。因此,监狱共青团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团的组织设置,巩固和壮大共青团战斗堡垒作用。首先,将监狱团的组织机构从宣传培训部门剥离进行单独设置,充分发挥监狱共青团工作的独立性,使监狱团委按照《团章》的要求依规开展工作。其次,建立健全由“监狱团委—机关/监区/特警队团总支—基层团支部”为单元的监狱共青团组织,严格按照“一学一做”和“三会两制一课”的总体要求加强监狱团组织建设,以此来夯实监狱的团建基础。再次,改革团的干部人事制度,通过采取监狱内团干部“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畅通团干部向基层一线监区团组织分流的机制。要通过教育引导突出团员的身份意识,以此来增强青年民警身份意识和职业认同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广大青年民警成为助力监狱事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最后,优化党建带团建机制,监狱党委要切实关心和爱护青年民警,支持监狱共青团组织按照章程开展工作,监狱党委要每年两次将共青团的工作列入党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努力在经费、场地、时间等方面為青年开展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对青年的培养和教育,大胆使用青年干部,探索建立监狱团组织负责人“列席监狱党委会”的制度。要认真倾听青年的意见,切实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以“回归”青年民警为目标,探索建立密切联系青年的长效机制,提高监狱共青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密切联系青年群众是共青团工作的生命线。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将团服务青年的理念贯穿于监狱青年工作之中,需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要深化青年的联系机制。监狱共青团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一方面通过线上大力推进“青年之声”和“网上共青团”建设,及时将党的主张、政法工作的主线以及监狱“五大改造”的理念及时传递给青年民警,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民警听党话、跟党走,助力青年民警成为新型现代文明监狱建设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直接联系青年的机制,努力开展与青年民警“面对面”交流,及时倾听、关心和回应青年的诉求,以此来增强监狱共青团工作的群众性。第二,要统筹优化服务项目,加强“品牌”项目建设。推动每个基层团组织或几个基层团组织联合谋划和实施青年乐于参与的服务项目。监狱共青团要鼓励青年民警参与罪犯特色教育、亲情帮教、服刑人员贫困家庭子女“金秋助学”和“暖冬行动”等活动,让青年民警成为助力罪犯特色改造和推动监狱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完善监狱共青团地方社区、街道、中小学的志愿服务对接机制,通过城乡社区“市民学校”建设和“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来丰富服务产品内容,用服务来增强青年民警使命感和获得感。
(三)以“回归”青年民警为导向,促使监狱团的工作与其他领域的事业相融合
监狱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核心要“回归”青年民警,要以青年民警为导向深刻把握共青团事业在党的青年工作大局中的关系,使团的工作灵活融入到监狱的其他事业中。在团的主题活动设计中,要鼓励青年民警积极参与,让青年民警出点子、提建议、谈想法。在青年典型培养和选树优秀典型中要引入青年民警评价机制和“背靠背”民主测评机制。工作做得好不好,要让普通青年说了算。在团干部培养上要开列共青团服务项目“清单”,有针对性的为党的监狱事业培养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青年人才队伍。另外,要大力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以“青年之声”等新媒体平台为导向,推动新媒体事业成为监狱共青团引导青年民警舆论的“利器”,用推广、创新经验总结,强化团组织文化建设,增加创新内涵的方式,深入推进“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以此来推动青年工作,为监狱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创造活力。
参考文献:
[1]兰夕雨,陈金龙.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的演进:从“革命”“继续革命”到“改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1):101-106.
[2]王雪.党的十八大以来共青团改革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3]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5-7-8(1).
[4]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5]刘佳.基层服务型团组织:群团改革背景下共青团回归青年的组织形态[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6]乐亚山.关于监狱共青团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江西、重庆部分监狱为例[M].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12):18.
[7]池志雄.服务青年组织建设研究:以广东共青团实践探索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3(5):39-44.
[8]巫长林.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实证研究:基于广州市的调查数据[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11):64-69.
[9]吳庆.新时期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理论思考[J].中国政治青年学院学报,2009(2):12-1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