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校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建立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同步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高度重视、完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企业积极性,完备制度建设、规范实践基地和健全评价体系、强化过程管理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对建立相对完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专业学位;实践教学;培养质量
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和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存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硕士层次专业学位有金融硕士等40种,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有口腔医学等6种,学士层次专业学位有建筑学1种。尤其是2009年开始,国家对研究生教育进行重大调整,开始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加,已成为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明确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要突出应用型、实践性的特色。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1]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改革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2],进一步强调了作为依托手段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是决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彰显专业学位研究生区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社会发展人才培育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并不完善,由于我国长期专注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造成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培养现象严重,人才供给予需求错位,尤其是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的薄弱已严重制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培养方案无行业专家参与制定脱离实际
多数高校主观上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只是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或对部分课程进行微调、删减,并没有邀请相关行业专业参与论证与制定,同质化现象严重。实践教学内容也仅仅是为配合理论课增加的实验环节,或是走流程的规定动作,无法体现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也缺乏职业指导性。
(二)双导师制度不完善,师资队伍匮乏,企业缺乏积极性
当前我国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实行校内、校外的“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负责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学术水平;校外导师一般为相关行业中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或高级管理人才,负责传授职业技能指导实践教学。但事实上,各高校“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储备稀缺,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大多仍采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授课模式及内容。部分导师课题较多,要求研究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导致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未充足、实践深度不够等问题,未达到实践能力的强化和培育目标。此外,高校对于校外导师的遴选标准、资质考查、教学评估、评价考核等机制尚不成熟,对校外导师缺乏相应的约束力和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校外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指导积极性和质参与度不高,质量难以保证。
(三)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制度保障,实践基地不规范,实践过程监管不严质量评价缺失
多数高校没有完善的专业实践环节管理条例及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使得实践环节标准不明、质量难控、流于形式。由于对基地的遴选条件、设立程序、基地建设和管理、考核评估、经费资助等没有明文规定或门槛过低,且缺乏高校与基地专门的负责管理人员把关,导致高校对实践基地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很多企业没有对研究生进行相应的行业培训,而是仅仅将研究生作为廉价的劳动力使用重复简单机械劳动或直接放任不管。尤其是工科类专业,非常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联合培养,为国家发展社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而现状是两者之间往往对接不畅,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实践过程整体的监管和质量评价的不严谨甚至缺失,最终会演变成学生潦草提交报告给学院走个过场拿学分,这完全背离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初衷,无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
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高度重视,引入行业专家完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的特殊性及高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定,引入行业专家共同设定科学合理的实践内容,加强实践环节的创新能力、实践经验的锻炼和实践时长的保证,在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要穿插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上的明确区分。
(二)深化双导师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企业积极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双导师制度基本都能得到落實,但是真正指导研究生的还是校内的研究生导师为主,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校外导师指导能力和参与程度的影响,校外导师数量和质量均有待加强。因此,高校应对研究生导师按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制订评定条件,分类评聘,逐步形成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一方面在各年度安排一定的应用型人才引进指标,要与学术型人才引进要求有所区别,侧重于应用实践能力[3];另一方面注重校内导师行业背景,加强教师培训,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或相关行业单位兼职、挂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此外,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特点,探索导师组制,组建由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和行(企)业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完善校外导师评聘机制、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明确校外导师的权利与义务,选拔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的专家人才指导实践,并向实践基地的相关用人单位推荐优秀的毕业研究生,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三)完备制度建设,规范实践基地,加强监督管理
制度是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依据与保障,但很多高校并没有相应的专业学位相关文件规定,导致权责不清、标准不一、管理混乱,严重制约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因此各高校应尽快出台实践环节管理条例及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明确实践管理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估方式以及学校与实践基地的权责,成立学校和基地专门的管理机构专人负责实践过程的监管。教育部2015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推动教育理念转变、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4]因此必须提高实践基地的准入门槛,严格评估验收标准,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基地建设投入,不断拓展与行业领军企业等优秀单位的联合培养,丰富实践类型,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
(四)健全评价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
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的培养特性要求评价体系中需包括校内评价体系和校外评价体系两个部分。在质量监督中,应由导师、学校领导、授课教师共同组成监督小组,定期对学生的培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关于外部评价体系,应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质量反馈,不断收集学生的学习、就业状况以及校外导师对学生培养过程的满意程度[5]。尤其是在实践环节,为了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控时间节点,应建立网络化的专业实践管理和考核体系。学生在实践开始前需与导师组沟通制定实践计划、并在实践结束后于管理系统中填写实践报告或成果说明,每个环节均需导师和学院审核,层层把关,实践进度一目了然。校外导师对学生的考勤纪律,工作态度,产出成果等分项打分,更有助于全面了解和管理学生在校外实践的情况。学院(系)成立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小组,可采取集中答辩等形式,对研究生实践活动作出综合评价,并将考核结果录入系统。
三、结语
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能够有效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综合实力和职业素养。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存在较多问题。应在意识上高度重视,将实践教学理念根植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保障教学质量,不断加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建立与校外用人单位良好的联合培养机制,强化过程监督和管理,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顺利高效实施,达成既定的培养目标,进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的深化和改革,为社会发展国家建设培育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0903/t20090319_82629.html.
[2]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1311/t20131113_159870.html.
[3]马宁,王燕凤.全日制工程碩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27.
[4]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1505/t20150511_189480.html.
[5]崔显青,郭长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9):143-14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