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水文档案管理为研究对象,对二维码技术在其管理中的应用条件与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二维技术的概括说明,从档案分类、标准检索、身份识别、二维码制作这四方面,详细介绍二维码技术的应用策略,供相关研究参考。
关键词:水文信息;档案管理;二维码
信息化时代背景环境下,资料与信息的存储,呈现出数据化发展的特征。尤其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进行数据化升级,可以有效地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并在分类归档与查阅检索等多个环节中,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而在这一技术条件的应用中,二维码技术的作用价值最为典型,被视作形成系统的关键。
一、二维码技术分析
二维码技术,是数字化信息理念下的应用形式。在特定的平面图像空间中,通过对黑、白两种色彩的矩阵型排列,形成与图形内容相对应的数据信息。信息内容,可以承载着多种数据内容,并在文字、网页、图像、旋律等多种形态的信息形式中,完成二维码覆盖信息内容的传递[1]。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是在条形码技术条件的基础上演化形成的,在当前的技术与科技条件下,这种数据传递形式,可以在内容上,拓展条形码的信息,并在高辨识度、防误读功能、信息总量大、识别速度快、多角度识别等优势条件下,得到市场与应用过程中的一致认同。
从分类角度出发,现行的二维码形态,可以分为堆叠行排组合、矩阵式二维码结构这两种类型。在堆叠式二维码中,其技术原理与条形码向类似,通过对图形中行列的堆叠,增加图形中的信息总量。如Code、Code 16K、PDF417等形态的二维码,都属于这一类型。而在矩阵式二维码结构中,将矩阵的元素单元设置在对应的点上,通过对“黑”与“白”二色的转化应用,形成二进制的对应数据,以此,在进行排列组合的过程中,保证二维码所传递信息的有效传达。而应用矩阵式二维码时,可以更加高效的完成与网络数字化的对接,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支撑下,保证图形符号的制式条件。当前应用较为典型的矩阵式二维码,主要为QR Code。在应用条件上,可以通过在线生成与软件绘制的形式完整二维码的制作。同时,在读取二维码的过程中,仅需通过特定的软件程序与图像扫描设备,就能完成二维码信息的读取,不必受专业读取设备的影响与制约。
二、二维码技术在水文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一)档案分类
水文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系统的分类管理,通过层级化的分类,保证档案信息的指导效果,并在内容查阅的过程中,形成递进式的应用条件。而在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中,这一技术条件主要集中体现在二维码设定内容上。无论是堆叠式还是矩阵式,都需要在二维码图形上,作出阶段性的调整,在对应水文档案的同时,形成三级分类指标,以此保证每一部档案资料的独立性,并使每部分资料拥有独立的二维码信息。
实际工作中,在一级分类条件下,针对水文档案的特性,在水文、水质、测绘、基建、资质申报等内容上,形成水文档案信息。然后,再从一级档案中进行细化分类。例如,在水文资料的一级档案名录之下,形成水文年鉴、整编资料、水位改正、站网统计报表、地下水年报、水资源公报等多种类型的二级目录标题。最后,再针对文件的个例属性与名称信息,完成最终三级目录标题的设定,由此保证档案在二维码技术下的分类管理效果。
(二)标准检索
二维码技术领域内,也遵从特定的技术标准与行业准则。在进行档案信息规规范化升级的过程中,可以将水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内容与二维码技术中的档案管理技术进行整合,以此形成严禁的数据管理系统。
例如,当地区水文信息的总量数据较大,就可在系統中,建立起逆向检索程序。在档案系统中,通过简易的智能终端,对馆藏资料进行汇总,在不涉及到内容的条件下,形成以二维码表示为检索对象的快速检阅系统。当信息检索者使用这一档案资料时,可以快速的获取档案信息,在得到纸质文件存储状态,并获取数字化材料的二维码信息。然后,检索者可以根据自身对于信息材料的使用条件,对二维码进行扫描检索,以此更加精确的获取档案材料数据信息,实现资料的高效率检索。而这种智能化的技术条件,为水文档案资料的应用,创建了更加开放化的应用空间,可以保证档案材料的合理利用效果。
(三)身份识别
身份识别,是二维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另一应用方向,与数据资料的控制同样重要。在水文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保证数据资料在应用中的开放状态,同时,也需要维护数据档案资料的管理安全状态。对此,可以借助二维码技术的应用条件,在进行技术开发的过程中,通过二维码图像系统,对登录档案管理系统移动终端的ID身份进行识别[2]。在确认登录二维码信息之后,对于不同人员的不同权限,给出差异的操作界面与资料查询总量。由此,不仅可以保证系统登录ID的安全状态,也可以维护信息查询者的信息谁用效果,由此保证数据信息的应用条件,保证数字化系统功能性。
(四)二维码制作
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中,需针对水文档案的特殊内容,设定具有很强独立性的二维码数据,并在工作人员的技术处理中,保证水文档案对应二维码的应用有效性。制作方法上,二维码制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制作与识别。在准备阶段中,主要针对文档内容进行提炼。而在这一过程中,最好将这一文本信息限制在300字以内,在保证说明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二维码复杂性。而在制作过程中,二维码信息的图像与文字内容完成转化,并在形成特定LOGO的同时,保证文档文本的检索数据,向二维码转化。识别作为最后的阶段,主要对生成二维码的有效性进行核对,防止出现连接错误的问题。
三、总结
综上,二维码技术代表了现代化的智能数字化系统,在水文档案管理中应用二维码技术,可以使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得到保证,并维持管理水平与时代科技的同步发展状态。为此,需针对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对档案分类、标准检索、身份识别、二维码设置等内容作出调整,以此保证档案管理的科技性成长状态。
参考文献:
[1]冷立新,李海军,张晔瑶,等.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实践探索——基于珲春法院的案例研究[J].兰台世界,2019(04):35-37.
[2]陈慧,王晓晓,吴国娇.基于物联网的档案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服务模式:特征与问题探析[J].北京档案,2019(03):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