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科学技术迅速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西方享乐主义肆意蔓延的今天,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扑面而来。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的广泛传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主流价值的引导难度;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者的健全人格。因此,高校应注重发挥新网络媒体的正面作用;重视校园文化隐性教育功能;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众传媒;泛娱乐化;思想政治工作
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已经全面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总的来说,大众传媒泛娱乐化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主要是指为了快速吸引到受众人群,各传媒媒介给事物(甚至是不具有娱乐属性的严肃内容)披上夸张、感性、更具诱惑力的外衣,最终使得娱乐元素泛滥、内容浅薄空洞的一种趋势。“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将这一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①如何紧紧抓住这条生命线,消除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及其成因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是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社会意识的表现之一,是大众传媒产业适应市场发展和变化的选择。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一书中最早提出“泛娱乐化”概念,他在书中写道:“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②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剖析20世纪末美国社会环境无声无息被电视统治的社会事实,描绘了一群甘心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沦为娱乐至死物种的人,痛斥了娱乐文化引发的文化庸俗和内涵缺失。
随着现代数字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满足大众需要的同时也成为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泛滥的强大推手,这种泛娱乐化倾向在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泛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对泛娱乐化现象进行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网络媒体的联姻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出现甚至泛滥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力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在移动网络全覆盖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已然成为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巢窠。一方面,信息技术为泛娱乐化现象营造了大环境。信息的数字化与海量化,使大量的娱乐化信息遍及网络。“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③人们长期生存在娱乐元素爆棚的网络环境中,肯定或多或少受其影响。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化身泛娱乐化现象的传播载体,成为现代大众媒体泛娱乐化趋势加剧的强大推手。相较传统媒介,网络媒体所具有无可比拟的即时性、共享性、互动性等优势,这些优势使网络参与者接受信息的同时,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娱乐信息在网络媒体的载体作用下呈裂变式增长,媒介平台充斥着资本推动的娱乐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说,大众媒体泛娱乐化现象就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媒体的联姻。
(二)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的融通
消费主义就是个人为了短暂的物质满足和情感释放,而不断追求新的商品和服务的一种思潮。该思潮可谓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滋生物,它使消费从一种单纯的手段变为手段目的结合体。从消费理念方面来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物质消费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也在进一步扩大。伴随消费主义理念的盛行,轻松愉悦的娱乐文化逐渐占据人们的精神主阵地,追求个体身心满足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目标。从大众文化方面而言,以消费主义为主导的文化在促进大众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在冲击削弱主流精英文化。主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日益消退,以精致高雅著称的精英文化逐渐退出大众视野,而以通俗性、流行性、商品性、娱乐性为显著特点的大众文化则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以商品的生产消费关系来阐述,精英文化可视为“文化的生产阶段”,大众文化则为“文化的消费阶段”。
(三)个人感性欲望与城市生存语境的契合
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生活、工作等压力也愈来愈重。 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之下的大众群体的感性欲望也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他们急需释放的渠道。 与此同时,满足受众感官体验以及简单快捷的休闲娱乐便应运而生了。 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而娱乐可以使人身心放松。英国社会心理学家玛罗里沃伯认为:“越不用花脑筋、越刺激的内容,越容易为观众接受和欣赏,这几乎是收视行为的一项铁律 ”。④相对于严肃和经典来说,人们更乐于接受肤浅低俗、简单快捷、视觉表面的东西, 而这也正是这个竞争激烈、压力重重的社会给人们提供的一个可以暂时逃避自己难以逾越的现实困境, 获得精神满足的空间。但是大众的欲望困兽一经放出,便一发不可收拾,作丑、恶搞行径不断,低端、媚俗内容层出,只要是可以满足其精神放松,休闲娱乐目的的形式都被照单全收,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也助长了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浪潮迭起。
二、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一)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主流价值的引导难度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铸魂育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但随着泛娱乐化思潮的侵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被污染,这也大大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功能。大众传媒泛娱乐化通过为大众提供戏谑刺激、五花八门的娱乐信息内容而使自己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从表层来看,当代娱乐文化可谓一片繁荣,但是深藏在这些“光鲜亮丽”背后的却是商业资本追名逐利的本质,它营造的是契合大众娱乐心理的低级庸俗氛围。大众传媒泛娱乐化所呈现的一夜成名、恶搞经典、戏说英雄等“娱乐至死”的社会现象是完全背离主流价值观的。长期接受这些畸形、消极的娱乐信息的“洗礼”,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完全脱离正轨,而偏向功利主义与享乐主义的诡道。娱乐内容的世俗化使得部分大学生只关注当下泛娱乐化产品而忽略对国家、政治应有的關注。泛娱乐化对明星的过度炒作、消费使得一些大学生沉溺于追星的“深渊”无法自拔。与此同时,明星表面的荣光与奢华也滋生了大学生“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渴望,从而产生各种越轨、失范行为。泛娱乐化现象中杂糅的西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潮颠覆了人们进行娱乐的本意,泛娱乐化以尽一切可能娱乐大众为经营标准。受此“浪潮”侵袭,一些大学生开始忽略人生意义的追问思考,一味沉溺在放纵娱乐的感官享受之中,开始奉行“及时行乐”的终极生活目标,这对引导大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