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美术课堂中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充分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美术;合作学习;方法与策略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早已成为美术课堂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合作也大都只是注重形式,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合作意识依然缺乏。下面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对初中美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一、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以《门》教学为例:
(一)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资料
在《门》一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分组探索不同地域传统民居“门”的特点并通过多媒体汇报展示资料整理的结果。在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并通过资料的共同整理和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同时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交流与讨论
小组成员围绕本组的主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思维更加活跃,通过交流完成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的合作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对其成果进行评价,对其做进一步补充和拓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合作中,把自己当成主角,责任感也油然而生。
二、在合作中激发灵感,收获成就感
以《公益招贴设计》和《灯饰设计与制作》教学为例:
(一)集思广益,激发灵感
由于初中美术课时少,学生往往觉得时间不够用,因此在设计应用领域课程中常常会使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多人合力完成一件作品,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通过讨论激发让学生找到更多的灵感,设计出更优质的作品。例如在《公益招贴设计》一课中,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主题,每位同学先自主设计,画出草图,再回到小组中展示自己的创意,最后综合分析,选定一个设计方案修改完善后进行集体创作,在此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群策群力,收获成功
在《灯饰设计与制作》一课中,手工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每组完成一件灯饰作品的设计与制作,从工具的准备到设计稿的形成再到作品展示,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当自己的作品呈现出完美的灯光效果的时候,学生的成就感瞬间迸发。
三、在合作中感受自己与集体的力量
以《卡通故事》教学为例:
(一)合作探究
为了让合作不再浮于形式,就必须给合作制定详实的目标计划,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其才能,并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且不可或缺,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和探究。在《卡通故事》一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多格卡通故事的绘制,要求每一位小组成员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完成故事的其中一格。学生通过讨论选取自己小组成员创作的一个卡通形象为主人翁,并完成故事的汇编,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努力完成自己的一部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同时还要兼顾整个故事的完整性,做到个体与集体的和谐统一。
(二)展示评价
在绘画活动结束后,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卡通故事的展示与评价。每组发言人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的内容及创意部分,其他组成员进行小组互评,提出作品的优点与缺点,在创作过程中,会出现因个别同学的小失误而影响到整组作品的绘画效果的情况,而正是因为这种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合作中明白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也是集体的一部分,促使学生能夠更加用心的参与
合作。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交流与促进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体验与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合作学习作为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能够在美术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还需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5.
[2]吴向丽.新课程倡导的十种教学策略丛书:合作学习[M].青岛出版社,2006.8.
[3]沈权.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3.7.
[4]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