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就,固然是可喜可贺的。但是,我们的现代化发展中也有许多问题暴露出来,比如,农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本文在对农村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之后,就目前农村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且提出了一些言之有理的措施,旨在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家长;学校;社会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都是十分可喜的,这也是我们如今这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这也是必然会出现的。当前,乡村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形是什么樣的状况呢?经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对本市农村地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且就农村地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一、农村地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的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比较健康的,他们矢志不移,满怀着爱国之情,价值取向总体比较明确,想法也都较为积极,脑筋也比较活跃他们有着淳厚、刻苦、勤勉的品格,这些是他们天生就已经具有的。但是,在这其中也存留着很多不太乐观的新状况、新问题。例如有个别的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信念不够坚定,思想道德有滑坡,自我意识扩张,不理智地追星、盲目地去攀比、心理不健全等。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实,重要的原因在乡村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少许的消极因素,关键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造成的。
强化青少年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布满挑战性的教育行为,原因是它需要理论性和实践性,这二者的连结,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学校要有辛劳的的努力,还需要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共同配合和参与。
二、家庭教育的三个举措
乡村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最先是在父母身上的。对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理应成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家长要树立一种正确的教育观,转变观念。不仅要让儿童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好,还要注重培养儿童的思想品德发展,让儿童成为具有崇高德行和品格的人。
父母要在家里极力地营造一种温馨有爱的氛围。众所周知,家庭的培育是整个教育的起首,也是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相对学校教育来说,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品德的影响和作用更大。因此家长要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教育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他们的喜好,启发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学习去进行自我的规划、教育以及评价。
家长要积极主动地协同并参加学校开展地各式各样地活动。联合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单是家长的一种义务,也是每一个家长责无旁贷的一项职责。家长除了要做好“父母”本身应该去做的一些工作之外,平常也应该多到学校里去,与老师以及保持紧密的联系,惟有如此,才可以让教育得以产生最大的合力,产生最佳的成果。
三、学校教育的六个方法
乡村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的阵地,也是对乡村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因此对于乡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所存有的问题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要位置。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牛鼻子”,也是在教育工作中得以获得优异成绩的一个关键环节。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即是活生生的人,抓思想政治工作便是做人的工作,其主旨就是以人为本。惟有把人的工作做的完美了,我们的工作才有不断的动力来源,我们的事业才有更好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学校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做好在农村的青少年思政教育工作的那种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紧迫感。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各种教育的首位。
在农村学校里的思政教育,重点在于能不能创新。以前,在乡村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没有对年龄层进行区分、没有注意到青少年的认知状况,全部都放在一起进行教育的现象,以致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着盲目性以及“一刀切”这样的问题。解决以上的问题,要从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要切实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性的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出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学科进行有目的地创新。要针对青少年这个集体在每一个发展时期的不同的特性,开展分层教育,然后制定下来由低到高的阶段性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尽力做到目标行之有效、内容明白易晓、形式新颖有趣,增强指向性和可行性。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将灌输型转换为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既要注重以理服人,更要让他们积极地加入社会实践当中来;既要有专门的教育活动,更要在各种教学以及活动中体现出来。要让学生们在道德的实践中去实现修德养性。离开了思想政治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变成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因而,要切实地去加强青少年的课余活动主阵地的创设,并且要鼎力组织去开展多种多样的课余活动,积极指引广大青少年去参加一些公益的社会的实践活动,参与部分有关的生产劳动的实践活动。同时,还要大力地加强乡村的共青团以及少先队中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集体的建设,注重培养大家的班级荣誉感,进而还可以去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集体主义精神。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领域,变单线型为网络型。要进一步改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坚持课堂教学,使它真正变成青少年去学习思政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一个主要渠道。要坚决禁止挤占思想政治课或者把课堂变为“自由讲堂”的做法,坚决制止借课改之名削弱、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要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校本课程为抓手,强化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学校应当注重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地方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开设,帮助青少年们明了了本乡本土实情,激起他们爱乡、爱国的情感。
紧紧抓住学校的教师这个主要环节。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是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一环,也是做好乡村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要的方面。也不妨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他们能不能健康地成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科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是重知识轻德育,他们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较为淡漠,教学方式也相对简单。各位教师应该自觉去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机制还没有得以创建。因此,农村学校也要积极探索以青少年学生成长导师制作为载体,创设一种“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坚决地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师以教书育人作为最根本的任务,依照每个学科的不同的特點,密切联系课程的内容,耳濡目染地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渗入思政教育,把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主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推进发展性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新课程评价制度的改革相适应,务必要改革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评价体系。当前重点是改进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内容不仅要体现时代要求和国家意志,还要体现青少年的成长及其发展要求;形式要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收效与教师的评优、评先、晋职都联系起来,把学科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状况与实施成效作为评价学科教育质量的一项关键的指标,对于既可以教书又能够育人的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表彰。
四、社会教育的四个对策
社会是个人成才的场所,也是对于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的阵地。社会教育在乡村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化发展的环境,极力减小差距。改善村子里传统的生产、生活的方式,消除城乡二元的这种社会结构模式,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加大对于落后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差异,优化农村的社会环境,是强化农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路径。
需要相关的部门联合行动起来。不仅要加强对农村那些网吧的管理,还要充分利用各个方面的条件,比如利用网络来建立健全互联网上的思想教育阵地。要提前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一层层的订立责任制度,把每一级的工作都积极主动的做好。要创建重点对象的节假日跟踪制度,多和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对于学校周边的网吧,要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长时间的监管,假如察觉到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地去查处。要运用现有的互联网资源,建立关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栏目和相关的一些网络刊物,踊跃地开展网上的一些正面宣传活动和正确信息的传播,做好“疏”和“导”的这个工作。
建立健全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架构。农村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的党组织和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以及相关集团的支持和配合。社区也是进行农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舞台,因此,应该尽早在社区建立统筹配合、卓有成效的工作运行体制,使得这一项工作可以真正的落实下去。一是要建立调研、预警机制。二是要建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项目的组织落实的体制。三是建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的支撑以及保障的体制,包括物质保障、队列支撑、阵脚支撑。四是工作成效的反馈评估的机制。五是加强青少年的社区成长环境中的优化和监督的机制。对社区周边文娱、书刊、音响、影视等文化市场和其他明显影响到青少年成长的社区人文环境进行社会监督,积极参与并且协同公安、工商、文化等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净化青少年的社区成长的环境,奋力推动全社会形成齐心合力参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心留守的那一部分青少年,要重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妥善解决乡村留守青少年的问题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妥善解决。一是发挥各方的力量,在全社会构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二是尽力为留守青少年的健康茁壮的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极力推动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对在学校寄宿的留守青少年学生,实施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监护。又比如实行“代管家长制”,动员教师、共青团员、村组干部对留守的青少年进行结对的帮扶,对于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一些特别的照顾,填补因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所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再比方可以依托学校、村委会等机构创设好家长学校,指引留守青少年的学生家长去重视对于子女的教育,协助他们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式,促进农村的和谐家庭的建设。
五、结语
对于农村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不单单只是知识的教学,还应该是德育方面的培养,在任何一个方面有所偏向,都是不大合适的,取得的成绩也不会很理想。这就要求各科教师要以人为本,从文化知识出发,落脚于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更要注重自己的形象树立,做学生的楷模;同时还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这三者密切地连结起来,才能真正的提高各个学科教育教学的质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