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微”模式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695
唐语丝 阳鹏

  摘 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的兴起、移动终端的普及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推进与创新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开放性与互动性促进党建工作的透明化、便捷化、信息化和多样化,从而探析出六种“微”模式的内容建设,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内容,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为学生服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新媒体;“微”模式;高校;党建

  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同时借助网络及移动终端实现的新型媒介传播载体。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通过微信、微博、QQ 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社交工具以内容短小精悍、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为主要特点深受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追捧。因此,如何将新媒体运用于高校党建之中,切实提高党总支及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水平和成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中央网信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一字之变,预示着中国互联网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中共十九大报告也多处提及互联网与网络强国,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2011 年 12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要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网络兴则国兴,网络智则国智,网络强则国强。我国如今正在加速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13亿多中国人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成果,为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网络强国战略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社会,网络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全球的各个角落,相伴而生的各种新媒体更是花样繁多。这些新媒体已经全面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即时性、丰富性等优点充分发挥其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高校党建工作透明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任何个体之间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布并传播信息。只有充分把握这一点,党建工作才能更好地置于广大教师学生党员监督的阳光下,从而拉近距离,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公开、公平与高效。其次,新媒体的即时性促进了高校党建工作的便捷化。通过微信、微博、QQ、手机APP端、微刊等移动终端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捷,交流更方便。再次,新媒体的丰富性促进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多样化。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信息以文本、图片、动画、音频或视频等多种形态出现,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形象生动,更加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最后,新媒体的互动性促进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数据化、信息化和人文化。新媒体实现了党建工作者與大学生党员主客体间的良性互动。他们只要使用手机、计算机或平板电脑,就能马上了解党中央各种会议决议、方针政策以及各高校党建工作的情况,还可以参与网上讨论,发表见解,进行活动投票。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事半功倍,用坏了危害极大。因此,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加强思想引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是刻不容缓的问题。高校党建工作也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延展工作触角,创新工作途径,只有两者紧密相连,才能实现扩大工作影响力的目的。

  二、新媒体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成为影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给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带来机遇与挑战。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当今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大部分高校党建工作方式相对单一,难以满足新媒体环境需要,学生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大多延续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开展的活动大多缺乏新颖性,说教意味相对严重,形式大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通知落实通知,以会议落实会议,缺乏吸引力,激发学生持续参与兴趣的力度不高。同时,也不利于党建工作的展开,新媒体技术的使用现状也不容乐观,党建工作形式亟需创新。

  新媒体在高校快速推广应用后,高校基层党组织也开始利用QQ群、微信群等平台开展工作,但平台建设步伐略显缓慢,缺乏有力指导,关于内容宣传方面也有待提高。通过调查和实践中探究,发现以“党建”、“党支部”为关键词查找微信公众号,鲜有学生党支部组织发起的,即便有,其推送频率、信息量和关注度等方面也明显落后于其他公众平台。这些情况表明,高校党建主流新媒体仍需建设,且其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研究仍需加强。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微”模式内容建设

  以广东白云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工作案例为实例,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后,紧紧围绕党建微平台的目标定位,以“两微一端”为基础,从微创新、微宣传、微辟谣、微服务、微交流、微管理六个“微”模式中进行内容建设,让“微”思想进社区、进网络、进宿舍、进课堂,发挥其在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微创新:探索运用微平台

  紧跟新媒体技术发展,打造“两微一端一网”综合党建管理平台,实现门户网站、手机APP端、微信端、微博端平台数据共享共通、协同合作的党建工作运行模式,打造红色阵地。

  (二)微宣传:专题策划扩影响

  构建起新媒体宣传推广平台后,要切实发挥平台的作用,加强板块规划和专题策划,针对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党员事务管理、学生党支部建设、校外党员教育管理、不合格党员退出渠道、红色之声宣传等,通过专题策划,切实提升新媒体平台的微宣传效果和质量,让党的理论滋养学生的心灵。

  (三)微辟谣:及时亮剑敢发声

  学院各大新媒体平台既加强对正能量的宣传,又要注重对网络舆情中的负能量进行整治,及时有效的开展微辟谣要。敢于亮剑、敢于发声、敢于说“不”。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理解偏颇问题、造谣生非问题、无中生有问题敢于发声和纠偏,及时对不正确的言论进行辟谣,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让学生明白事实、端正思想。

  (四)微服务:快捷服务获点赞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交流的便捷性、及时性和高效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学院党总支及各党支部、党小组的微博微信公共平台在宣扬党的理论及学院党务工作的同时,及时将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通知、文件、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课程安排等信息动态发布,为学生提供指导、提醒和服务,让学生及时了解需要得到的信息,达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学院事”的服务效果。

  (五)微交流:有问必答解疑惑

  在加强单向性信息推送的同时,增强互动性和交互性,通过“红色党员之窗”、“各类党组织的微信群及讨论组”等进行互动交流,为学生解答在学业、身心健康、课外活动、毕业实习、就业、考研等方面存在的困惑。

  (六)微管理:实时监督促整改

  发挥党组织“管理载体”的作用,通过新媒体途径下的微管理功能,对学生实行全程、全方位、多角度监控,及时发现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业状况、考勤情况、课外活动参与状况、宿舍内务和行为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服务、督促、提醒,助其整改,增强学生素质和觉悟。

  六个“微”模式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穿内容建设始终,是我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一项新成果。让当代大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时代使命,坚定理想信仰,做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且新媒体为党建工作展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借助于新媒体的优势,我院能够快速广泛地利用与党建工作有关的信息,建立党建模式长效机制,促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与合理化。通过六个“微”模式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升党建工作成效,并将已取得的成果在全校加以宣传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刘云山在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上强调[J].中国信息安全,2017(10)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中国教工,2017,(3):12-14

  [3]习近平.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2(1),4-11.

  [4]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网络环境[J].信息天地,2017.

  [5]薄舜予.新媒体视阔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巧[D].东北石油大学,2014.

  [6]許可,刘畅,肖玲.运用移动互联网提升高校党建创新水平[J].中国轻工教育,2016,01.

  [7]李阳.“两学一做”专栏[N].迪南石油大学报,2016.05.20.

  [8]李怀亮.新媒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9]韩亚超,张春梅,张凌锋.高校学生党建运用新媒体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J].江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