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雅安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之传承与保护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716
薛饶阳

  摘 要:硗碛多声部民歌是氐羌文化与吐蕃文化融合的产物,他以二声部为主。2008年,硗碛多声部民歌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而现今硗碛多声部民歌在民族融合与全球语境化形式下,面临失传危机。通过实地走访学习、调查分析,本文将研究和分析雅安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雅安硗碛;多声部民歌;传承与保护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乡,自古男女老少皆能歌善舞。而在硗碛民间音乐中,多声部民歌占据其主要位置,然今民族大融合,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且全球语境化形势下,通俗易懂,贴合现今生活方式的流行音乐占据主流地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已面临失传危机。本文研究和分析雅安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发展及其传承。

  一、中国民族音乐受众面小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全球语境化时代。世界各国民族艺术争妍斗艳,大放异彩。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大国,其各民族音乐流传至今,皆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具备独特的音乐特质以及音乐价值。然因其不同民族语言、唱腔、社会文化不同,相对较难学习和产生共鸣。而伴随我们这一个时代而生的流行音乐,因通俗易懂、贴近大众生活,表达当下大众的诉求且朗朗上口,一跃登上现今音乐主流地位。拥有了最广大范围的受众。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众多的民族文化,然正因为中国文化底蕴深厚且民族众多,现今虽关于民族音乐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仍有很多相对偏远地区的民族艺术,因其地域、语言、受众面小、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受到学者的关注太少,或更甚者并未受到关注。而如今不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年轻人,接受最多的皆是新兴流行音乐文化,相对各国民族音乐受众面相对流行音乐非常的窄。特别是中国,本就为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受地域、语言、生活习性等因素,音乐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虽能在声音上与其它民族同胞产生听觉享受,却在内容与歌词上无法得到更多的共鸣,传唱度也因此非常的低。

  二、硗碛藏族多声部民歌及其现状

  雅安市宝兴县硗碛乡,春秋战国时为青衣羌国所在地。当地人对“硗碛”的读法是“yáo jī(一声)”,是嘉绒藏族“yongji”的音译,本意是又平又宽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在官方形成汉文书面名字的时候是从字典里找到的两个单列字,意思分别是“土地坚硬不肥沃”和“不生草木的砂石地”,和愿意完全相反。素有歌舞之乡之称,自古以来,男女老少能歌善舞。在硗碛民间音乐中,多声部民歌占据显耀位置。硗碛多声部民歌是氐羌文化与吐蕃文化融合的产物,他以二声部为主,以“一人领,众人穿”为声部组成的基本形式。其领唱为男性,常在中音声部,由领唱把握旋律先领唱,穿唱声部推迟进入,两声部的唱词、节奏及曲调进行方向基本相同,属支声型和声结构,和声特点为四、五度音程重叠。

  2008年,硗碛多声部民歌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在该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嘉绒藏族民间特有的传统文化,反映当地的民风民俗,还原嘉绒藏族人的生产生活,在硗碛民间音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当下,据调查显示,硗碛当地会唱多声部民歌的人已经相当少了,会唱的基本年龄已在50岁以上,而50岁以下的基本不会唱了,35岁以下的年轻一辈藏族村民已经完全不会唱了。从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传承人杨书全处了解到,他们那一辈人,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电影,唱歌跳舞就是村民们的主要娱乐方式。节日、立房盖瓦、婚丧嫁娶、丰收打麦,大家都会聚在一起通宵唱歌、跳舞。杨书全说,他的父辈能唱好多民歌,歌词内容涉及面广,即使唱一个通宵也不会重复。然而曾经辉煌一时的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现在就这样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三、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之传承与保护

  关于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可考的文字资料非常的少,且几乎是关于硗碛藏族地域环境、民风民俗、宗教、民居等方面的,关于音乐方面的非常少。目前硗磧藏族多声部民歌传承人以基本为60岁以上的老人,而对硗碛藏族音乐研究较为深入的雅安著名音乐人幺晓霞老师也已过世。

  若放任该现象,任其发展,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将进一步淡出我们的视线,乃至在不久后的将来将会成为一个硗碛历史上空洞的名词。而想将这一珍贵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我们必须从多方面来进行保护。

  (一)谱例收集与撰写

  首先我们应当组织音乐学者进行实地田野调查与收集,从传承人处将硗碛人一直以来口传心授形式的如今已为数不多的多声部民歌用音频视频的形式记录和保存下来,并整理编撰为谱例、音频、视频的形式保存,以供后人欣赏和学习。

  (二)语言

  关于传承,语言也是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对于音乐旋律,受众可以进行欣赏,但存在歌词语言不通的障碍,受众很难从歌词中产生共鸣,也很难进行学习和演唱。对于此问题,我们应吸收和发展更多藏族音乐学者进入到我们的团队,在整理谱例时,尽量保存纯正的藏族语言,配以音译及汉语注释,以供多民族学习者学习。在进视频制作时也应尽量用画面来传达歌词的意境,展现硗碛藏族区居民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

  (三)传承人

  关于目前传承人的选拔,不用刻意挑选人员,而应让这一音乐形式走进大众的生活。最好的方式即让硗碛多声部民歌走进校园,将编撰好的谱例派专门的老师在藏区及藏汉双语学校进行教学,成为特色音乐义务教育,也方便了传承与保护。对于扩大受众面,我认为,可以通过邀请具有社会名望及地位的藏族音乐人来进行演唱、表演以及代言等形式,以此来带动受众对于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的关注与了解。如今互联网时代,应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用人们最习惯和喜爱的网络流通方式以及熟知的公众人物逐步打开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的市场,打破面临失传的危险局面。

  (四)社会关注度

  学术界乃至国民对于雅安硗碛藏族音乐文化的关注度较少。主要由于硗碛接近汉区,本土文化如今受汉化非常严重,且硗碛人口较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因此关注者较少,且基本为雅安本土研究者。但其实硗碛藏区至今依然保留着他们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一些民风民俗,例如一年一度的宝兴盛会“上九节”,盘古开天地,农历正月开始创造万物: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造马,初七造人,初八造谷,初九造天,初十造地。这就是硗碛上九节的来历。这是硗碛人的新年,也是歌舞的狂欢节,是硗碛最盛大的节日。每年正月初九,硗碛寨前寨后,一马平川,歌舞升平,锅庄不断。而这样的盛会,我们应该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一起来欣赏,一起来狂欢,作为旅游项目带动硗碛这样的原生态地区的旅游业,也作为少数民族艺术为患交流项目,让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的社会关注度得以提升。有了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和旅游经济方面的加持,也会让新一代硗碛人自发的学习和传承他们自己的民族艺术。用自己的民族艺术来获得收益和成功,这何尝不是在提升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

  自信。

  (五)民族音乐元素的抽取和利用

  在现今流行音乐站主流地位的形势下,为了推出我们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以及其他各民族优秀艺术作品,我们不能奢求每一种艺术形式直接以其最原始的形态出现在受众面前就立马得到受众的关注和喜爱。但如何让不同的新颖的元素得到大众的普遍接纳和认可乃至喜爱,这是一个问题。而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主流流行音乐来带动这些需要被保护的民族音乐。

  其实从很多年前开始,中国音乐就开始有了多元素的融合,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戏曲已经算是淡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视线,老旧的剧情和表演形式,非白话的演唱语言以及不算贴近生活的演唱行腔使得戏曲不被广大年轻受众所喜爱。戏曲节目、戏曲电视台、戏曲演出成为了老年人的爱好标志。而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使人耳目一新,古老的“过时”元素突然翻新成为新颖,复古有一次成为了潮流,使得戏曲以及中国风元素一跃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一个新兴风向标。

  虽然也有专业戏曲艺术工作者对此表示不认同,提出反对意见,觉得这种形式随意篡改经典国粹,使听众听到一些“假国粹”。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连受众都失去了,那么保留完整的经典也就失去了意义,继承与发展永远都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得到和扩大受众面,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否则,都将成为历史。

  因此,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也可以借鉴戏曲这一成功案例,用流行音乐来带动,使其拓宽受众面,从而得到受众的好奇、关注与喜爱,好奇趋势受众去关注与了解,关注与深入了解后会进一步得到受众的喜爱,喜爱会催使受众自发的去传承与发展。这才是传承与发展的最好状态。

  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是硗碛的民族艺术宝藏,也是中国的民族艺术宝藏。不仅是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还有非常多的民族艺术形态正在被我们忽略,正在逐渐走向消亡,我们应当行动起来保护这些民族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多元化的文化。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看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让中华民族人人都感受到中国的文化自信、中国的民族自豪!

  参考文献:

  [1]姜霞.硗碛藏族音乐文化研究综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01

  [2]刘俊波.硗碛嘉绒藏族"绒巴切列"唱词中的知识体系[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1)

  [3]李菲.文化记忆与身体表述——嘉绒锅庄"右旋"模式的人类学阐释[J].民族艺术研究,2011.24(1)

  [4]幺晓霞.硗碛锅庄浅析[G]//四川音乐家协会编委会.四川民族民間音乐研究文集.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

  [5]陈东.藏区边缘的宗教:雅安硗碛藏族乡宗教调查[J].西藏研究,2008(2).102-10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